9月底我提了辆全新岚图知音,配了个G6配置,算下来五百公里的试车时间就这么漫长起来。其实想想,也没那么特殊,但每次开车还是会被不同细节戳中——包括我自己会怎么反应、车会怎样表现。这个车,没骗我,就是那种有没有故事、能陪我走远的感觉。
我记得第一次试驾时,朋友问我:这车咋样?是不是光靠外表吸引?我当时笑了,心想:油门细腻,刹车舒服,尤其是开久了才知道——这都算硬指标。你知道的,跑个几十公里,最怕就是座椅不舒服、操控不顺畅。知音没有,我还试了几个不同的司机朋友,包括油门踩深点的,那股平顺感迎面而来。会不会只是开起来舒服?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尤其在长时间高速或堵车时,细细咂摸,才发现它在主动降噪、座椅加热、暖风不突兀,这些都蛮有心思。
刚提车那天,售后师傅特意说:这个车的续航结果你体验出来了吧?我点点头,看了下续航表,显示我在平稳驾驶下,估算能跑650km左右。而且,最搞笑的,是我一路开,心里还在打这个数据是不是夸大。因为市区堵车多,实测下来,14kWh/百公里这个水平还算正常;高速满载五个人,一路飙到19kWh/百公里,我心里想,这个能跑掉300多公里大概算个未来?总结下来,续航确实稳。
还有啊,我必须插一句对比。朋友们都说,比起某品牌的同价车型,岚图的配置是真的够用。在级别相近的车里,知音的灯光秀和智驾表现实在是拔尖。你知道,很多车即使宣传智能驾驶,但实际用起来,不如想象中顺手。我之前试过一款竞品,自动泊车动作很慢,切车线时会卡顿;而知音的领航系统,变道时像个老司机,丝滑又带点自信。跟朋友聊天,他们也说:你这车比我那辆X加Y还智能。我笑了,但心里也知道,这点不是天生的,背后也是研发团队不断打磨的结果。
路上遇到一次奇奇怪怪的场景,是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朋友圈的小合照:前车是一辆普通的SUV,然后突然出现两辆警车和救护车。你说,这车的主动识别能力是不是厉害?我正准备调头,看了眼车机,发现系统竟自动在屏幕上显示出警车、救护车在前方,提醒注意。当时真心觉得:这个配置,救了我一命,也让我对安全的定义有了更深的认知。就算是我对这个科技有点嫌麻烦,换个角度讲,能帮我规避风险,就是值。
说到安全,可能有点偏题,但不得不提。全系都配了很多主动安全系统,包括碰撞预警、自动刹车。朋友说:我就觉得,开车像在跟自己作战,有这些帮忙,还真敢放开开。我自己试过,堵车路段里,系统会根据车距自动调整油门,几乎不用我动手。这也让我对驾驶乐趣有了新的理解:不是单纯拿手控,而是用科技帮我省心,甚至可以享受驾驶的过程。
说到担心的点,我也有——比如LED大灯虽然亮,却不如某些竞品那么炫,在夜里高速跑,照明角度还得调节;还有一次,我朋友开着试驾车,说:你这车刹车怎么这么软,像塑料感。我试了一下,刹车力度要再强一些,日常还算喜欢。估计厂商在追求舒适的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纯粹的运动感。
我还记得自己在车内翻了下那本小册子,里面提到智能座舱。我觉得这话说得有点空。要我说,真正的智能座舱是能让我用得顺手——比如语音识别要快,要准,导航系统要贴心。知音的表现我觉得还不错,但我也没细想过,它是不是已经超越了普通车的水平。
对了,刚开了五百公里,我有点迷糊的一个感受是——车辆的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调校很巧妙。不是那种硬邦邦的触感,反倒像是用了高级调校,就算长时间踩,也不会疲惫。这个点我特别喜欢。你知道,像我这种每天上高速、下高速、堵个几次的司机,这点特别重要。
嗯,当然还有点糊涂:我猜测,可能厂商在研发这车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在平顺性上。毕竟,用户的痛点,就是开车是不是累?这个车给我感觉,压根就不是一台累人的车。是不是——也就是说,它更像一个伙伴。
我经常在想:未来这个行业,到底会不会越来越智能化到令人惊喜的程度?我觉得,可能要看供应链的稳定性——650V的高压平台,背后可是材料、工艺的精细打磨啊。举个生活比喻,就像我厨房里,做一道菜,要准备好食材、调料,放得对火候,还得考虑营养平衡。车的研发也是一样,不能只追求一时的花哨,更要扎实。
这个过程,从供应链到研发,又像极了拼装备的搭积木。你可知道,没有优质的芯片、长效的供应链,车再牛也做不出来?(这段先按下不表)——好在岚图的厂子运转还算顺畅。
回头看,五百公里下来,我还在琢磨,有没有一种可触摸的细节,能证明这车能陪我走久远?或许是座椅的加热和按摩,我每次长途之后,特别需要这点。或者是那个智能语音,能在我说导航到公司时,马上投屏,反应敏捷。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车内那份静谧——我忘了问过销售,这静谧是不是通过隔音材料优化的,反正我开了这么久,还没觉得车外噪声特别烦。
现阶段,我也得留个思考:如果未来车越来越智能化,是不是会让驾驶变得无趣了?还会不会有人像我一样,享受自己控车的乐趣?这就像音乐里的一段,即使断开无线,也还能用心听个歌。
如果硬要说个问题留着给你:你觉得,这车的智能化到什么程度,是够用还是还可以再升级?
(这段也别太认真,主要希望你能看得出我对这车的点滴体验和小困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