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ON V登陆欧洲!慕尼黑车展售35990欧元

AION V欧洲上市定价

9月8号,在2025年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展(IAA MOBILITY)上,广汽集团终于把他们家的AION V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给公布了,起步价是3599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得30万左右。

这款车会先在波兰、葡萄牙、芬兰这些国家上市,而且这个月就开始交付了。

中国AION V登陆欧洲!慕尼黑车展售35990欧元-有驾

新能源车型亮相

车展上亮相了

这已经不是广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秀实力了,但这次可以说是展示得最全面的一次。广汽集团带着五款新能源明星车型亮相慕尼黑车展,包括AION V、AION UT、SUV HYPTEC HL、E9和GS7 PHEV。

在现场,广汽专门设置了AION V的体验区,吸引了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来试乘试驾。一位德国观众试驾之后说:“这款车安全、环保、智能又舒服,完全超出了我对电动车的想象。”

产品实力

AION V是基于AEP纯电平台打造的紧凑型SUV,车身尺寸达到了4605*1876*1686mm,轴距有2775mm,空间挺大的。

外观方面,它采用了“刃影势能”的设计语言,前脸用的是多边形大灯组,还有双条幅的LED日间行车灯,封闭式的前格栅加上贯穿式的散热口,一看就知道是纯电动车。

内饰方面,AION V配备了14.6英寸的中控屏,8.9英寸的数字仪表盘,还有双区自动恒温空调系统。座椅也挺讲究,是带通风和按摩功能的皮质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坐上去很舒服。

中国AION V登陆欧洲!慕尼黑车展售35990欧元-有驾

核心性能强劲

核心性能这块儿,AION V真的挺能打的。它用的是75.2kWh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按照NEDC标准,续航能达到602公里,跑得挺远。

充电方面也挺快,支持最高180kW的快充,还有7kW的慢充。按WLTP的标准算,续航是510公里,从10%充到80%只要24分钟,特别适合着急出门的人。

安全方面也不含糊,AION V在2025年的E-NCAP测试中拿到了五星好评,还用了第二代弹匣电池技术,就算被枪击也不会起火,安全性杠杠的,用户用着更放心。

欧洲战略这块儿,广汽国际的总经理卫海岗说:“我们坚持长期发展,一切围绕欧洲用户的需求来做事,在欧洲为欧洲,融入欧洲,服务欧洲,贡献欧洲。”

从9月份开始,广汽会陆续进入波兰、葡萄牙、芬兰这些国家,目标是到2028年实现整个欧洲市场的覆盖。

渠道方面,广汽已经准备了几十家经销商网点。在荷兰还建了一个欧洲的零件配送中心,现在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配件供应的速度和效率。

中国AION V登陆欧洲!慕尼黑车展售35990欧元-有驾

服务体系升级

服务体系

为了打消用户的顾虑,AION V在欧洲市场推出了非常有诚意的质保政策:整车质保8年或16万公里,电池质保8年或20万公里,这在欧洲市场上算是相当有竞争力的了。

另外,广汽还和欧洲知名的救援品牌安联世合(Allianz Partners)合作,给欧洲用户三年免费的泛欧道路救援服务,还有专门针对电动车的软件支持,让用户用车更安心、更方便。

这种“服务先行”的做法,不只是为了眼前销量,更是体现了广汽对欧洲市场的长期投入和信心,也标志着中国车企出海战略的一次重要升级。

广汽的未来蓝图

在车展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提出了一个很有远见的构想——“广汽方案”。

他说:“我们要让汽车变得更靠谱、更聪明、更有温度,还要让它和环境和谐相处。这就是‘广汽方案’,也是我们对未来出行的美好期待。”

“广汽方案”不仅回应了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百年大变局,也为全球用户描绘了一个更加环保、智能、可持续的未来出行图景。

中国AION V登陆欧洲!慕尼黑车展售35990欧元-有驾

进军欧洲市场

结语:

随着AION V的正式上市,广汽也正式拉开了进军欧洲市场的序幕。从9月份开始,他们将陆续进入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家,目标是在2028年实现整个欧洲市场的全面覆盖。

为了更好地服务欧洲用户,广汽已经在荷兰建起了零部件配送中心,还组建了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团队。这说明他们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想在欧洲市场扎下根来。

AION V这次在欧洲的定价是35990欧元,续航能达到602公里,配置也相当全面,可以说是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上的一次重磅出击,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形象。

它带来的不只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和价值理念。而随着首批车辆本月就要交付给欧洲用户,一场由中国品牌主导的电动化浪潮,正在悄悄地在欧洲掀起。

互动话题:你觉得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要怎么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呢?

支持的观点:像AION V这样,在配置和服务上做到比同级别更强,同时价格又很有竞争力,这才是中国品牌在欧洲脱颖而出的关键。

反对的观点:欧洲市场很看重品牌的历史和传统,中国品牌在这方面积累不够,很难在高端市场赢得认可。

中间的观点:中国品牌需要在产品实力和品牌建设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保证产品过硬,也要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故事和情感连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