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芯片恢复供货,德国车企终于等到,但结算要用人民币

这几天,你要是问德国沃尔夫斯堡那帮大众汽车的高管们睡得好不好,我估摸着他们能跟你聊一宿的失眠心得。

一封来自中国的邮件,轻飘飘地落在了他们的办公桌上,内容很简单:哥们儿,你们要的芯片,我们那个在东莞的厂子,恢复供货了。

按理说,这得是天大的喜讯啊。毕竟为了这事儿,整个德国汽车工业都快急得原地自燃了,号称百万辆车等着下线,就差这临门一脚的芯片。可你猜怎么着?这帮德国大佬们看完邮件,脸上估计比吃了半斤黄连还苦。

安世芯片恢复供货,德国车企终于等到,但结算要用人民币-有驾

为什么?因为这封邮件,与其说是“复工通知”,不如说是一份“城下之盟”。里头白纸黑字写着三条:第一,货只在中国境内卖;第二,严禁你丫转手倒卖;第三,也是最要命的一条——以后买东西,请用人民币。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

咱们把带子往回倒一点。这出大戏的开场,得从九月底说起。荷兰政府,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跳出来,说为了“供应链安全”,要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总部。

嘿,这操作,听着挺唬人。安世半导体,那可是全球汽车芯片界的扫地僧,平时不出声,一出手就是命脉。荷兰人寻思着,我把你的“大脑”给端了,你不就得乖乖听我的?

这想法,怎么说呢,就像一个没下过棋的非要跟人玩围棋,上来就把天元给占了,觉得自己牛逼坏了,殊不知人家早就在边边角角把你围死了。

他们忘了,或者说压根就没搞明白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今天的安世,早就不是那个欧洲的老铺子了。经过这些年中方资本的深耕细作,这家公司的魂,早就挪窝了。超过八成的产能,在哪儿?在中国。四分之三的研发中心,在哪儿?也在中国。

荷兰人费了半天劲,接管了个啥?一个被产业转移掏空了的“荣誉总部”,一个挂着牌子的空壳子。手里没厂,没线,没工程师,就捏着个公司章程,跟捏着张废纸没啥区别。

这就好比你冲进人家饭店后厨,把经理办公室给占了,宣布这饭店归你了。结果厨子、服务员、采购,连带买菜的钱,全在人家老板娘手里攥着呢。你除了能在经理办公室里喝喝茶,还能干啥?你连一盘拍黄瓜都做不出来。

所以,当荷兰人还在为自己的“果断”沾沾自喜时,咱们这边,一记精准的点穴手就递过去了。东莞工厂,停摆。

这一下,就像往滚油里浇了一瓢凉水——炸了。

大众、丰田、通用这些巨头,瞬间傻眼。生产线这玩意儿,就像一串多米诺骨牌,你抽掉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块,整条线都得瘫。换供应商?哥们儿,你以为是菜市场买白菜呢?汽车芯片这种东西,认证周期长得吓人,流程复杂得要命,短期内根本没得换。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过去这半个多月里,全球汽车行业那副焦头烂额的德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天天出来哭丧,说要损失百万辆产能,那架势,跟天塌了似的。

现在,天没塌。中方这边,邮件发过来了:别急,生意接着做。

德国人长舒一口气,刚想说“Danke schön”,低头一看邮件里的附加条款,那句“谢谢”立马就噎在了嗓子眼。

“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招,要我说,才是整出戏里最精髓的地方,是那神来之笔,是那盘棋里看似随意、却直接决定胜负的“闲手”。

为什么这么说?你以为这只是换个货币付钱这么简单吗?

不是的。这背后,是一整套逻辑的重构。

过去几十年,全球贸易的游戏规则是谁定的?是那个手握SWIFT系统、能随时随地把别人踢出全球金融俱乐部的老大。用美元结算,不仅仅是个习惯,更是一条拴在全球所有玩家脖子上的绳子。老大不高兴了,随时能勒紧一点,让你喘不过气。

而现在,安世中国说,来我这买芯片,你得用人民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大众、宝马要想让你的生产线转起来,你就必须去银行,老老实实地换上一大笔人民币,存在你的户头上。这笔钱的流动,走的将是咱们自己的CIPS系统,跟那个SWIFT,半毛钱关系没有。

等于说,在这条至关重要的汽车芯片供应链上,咱们硬生生开辟出了一块“金融特区”。在这块地盘上,老大的那根绳子,不好意思,够不着了。

安世芯片恢复供货,德国车企终于等到,但结算要用人民币-有驾

这跟以前什么EDA软件公司也搞人民币结算,完全是两码事。那个,是人家为了方便你,为了多做点生意,给你的一个选项,是“服务”。这次呢?这是在真刀真枪的博弈之后,由掌握着核心产能的一方,给你立下的“规矩”。

安世芯片恢复供货,德国车企终于等到,但结算要用人民币-有驾

一个是被动迎合,一个是主动塑造。一个是“您用这个也行”,一个是“您必须用这个”。这中间的差别,大了去了。

所以你看,现在德国车企的代表团,正一波一波地往中国飞。他们是来干嘛的?真的是来“谈判”的吗?

别逗了。现在的局面,他们手里还有什么像样的筹码?产能在我手里,市场在我这里,规则也是我定的。这哪是谈判,这分明是来“听课”的,是来学习如何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做生意的。

安世芯片恢复供货,德国车企终于等到,但结算要用人民币-有驾

这事儿给所有跨国公司,都上了一堂极其生动、也极其昂贵的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别把办公室当工厂”。

过去,很多外企都有一种幻觉,觉得我掌握了品牌、掌握了技术专利、掌握了位于纽约或者法兰克福的总部大楼,我就掌握了一切。中国的工厂,不过是我庞大帝国里一个负责出力的打工仔。

现在,梦该醒了。当一个“打工仔”掌握了不可替代的生产环节,并且他本身就坐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时,你猜谁才是真正的老板?

安世芯片恢复供货,德国车企终于等到,但结算要用人民币-有驾

权力这东西,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最终,一定会落实到最具体、最实在的地方。在制造业,这个地方就是车间,是生产线,是那些能把沙子变成芯片的硬核能力。

任何脱离了产业现实的政治操弄,任何还沉浸在“总部为王”旧梦里的傲慢,最终都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荷兰政府这次,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们想玩一出金融和政治上的巧取豪夺,结果却意外地,亲手把人民币在关键产业领域,推上了“硬通货”的宝座。

这剧本,估计连咱们自己最高明的编剧都写不出来。

所以啊,这会儿飞往中国的飞机上,那些德国高管们在想什么呢?我猜他们脑子里一定很乱。他们或许在咒骂荷兰人的愚蠢,或许在惊叹中方的老辣,但更多的大概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迷茫。

他们会发现,自己手里那本用了几十年的《全球化生意经》,好像一夜之间,过时了。旧的章节被撕掉了,新的章节墨迹未干,上面用斗大的汉字写着两个字:

产能。

这事儿挺有嚼头的,你怎么咂摸这个味儿?评论区里碰碰杯。

安世芯片恢复供货,德国车企终于等到,但结算要用人民币-有驾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