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加价3万等的雷克萨斯ES,如今25万开走;本田雅阁狂降5万,12万就能提车;德系‘神车’朗逸直接腰斩到5万! 2025年的燃油车市场,合资品牌集体掀桌子,价格战打到‘骨折’。 ” 一位4S店销售举着“清仓大甩卖”的牌子感叹:“现在卖车不图赚钱,只求别压库存! ”
日系车防线失守:
日产轩逸经典版降至6.98万,比国产比亚迪秦PLUS还便宜;本田雅阁燃油版终端价跌破12万,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超40%后,燃油车被迫“贱卖”;丰田凯美瑞换代前清库存,优惠从2万扩至4万,对标国产红旗H6。
德系豪车神话破灭:
奔驰A级入门价仅12.56万,宝马3系终端优惠12万,奥迪Q5L裸车价跌破25万(较指导价降14万);大众朗逸新锐限时6.98万起,后轮升级碟刹,配置反超老款。
美系车“割肉求生”:
别克威朗降价47%,凯迪拉克CT4起售价16.97万,单月销量仅7辆;福特EVOS因设计过时,12月仅卖出5台。
市场份额碾压: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2%,燃油车萎缩至38%。 比亚迪秦L智驾版定价10万级,却标配L2.5自动驾驶和激光雷达,直接冲击20万级燃油车市场。
技术代差拉大:合资油车中控屏被吐槽“老年机”,本田CR-V车主抱怨:“语音只能调空调,导航还得用手机。 ”而同价位的比亚迪宋PLUS已实现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
国六B排放倒逼清仓:2023年7月国六B全面实施,滞销的国六A车型疯狂甩货。 某德系品牌推出“买燃油车送同品牌电车”,经销商库存周期超半年。
双积分政策压顶:2022年近半数合资品牌负积分,需花数十亿购买积分。 上汽通用2024年靠“一口价”模式消化24万辆库存车。
消费逻辑逆转:90后购车群体中,73% 将智能座舱作为核心决策因素,仅12%关注品牌。 社交媒体热评:“同样的价格,国产车给水晶挡把+女王副驾,合资车连倒车影像都要加钱! ”
保值率崩塌:雷克萨斯ES三年残值率从85%跌至65%,二手车商跟跌抛售:“收一辆亏一辆! ”
日系:北美续命,中国失守:
丰田借美国对中国新能源限制,在北美推雷克萨斯混动车型,中国市场日系份额从2020年24.1%骤降至14.6%。 卡罗拉降至9万区间,仍难敌比亚迪秦PLUS DM-i。
德系:豪车卖成“平民价”:
宝马、奔驰靠L3自动驾驶上路许可维持高端形象,终端价格一降再降。 奥迪A4L狂降15.63万,入门价24.73万;大众ID.3销量不及预期,被迫加入“一口价”阵营。
经销商吐真言:
“厂家返点+后续保养是唯一利润来源,现在卖车就是亏本清仓! ”某合资品牌4S店透露,朗逸新锐甚至低于出厂价销售。
国六A车型贬值风险:不符合国六B排放的车型上牌受限,未来残值或再腰斩。
减配陷阱:迈腾降价后砍掉氛围灯、缩水倒车影像;天籁“真心版”需等20天提车,配置减半。
长期成本反超:燃油车年均油费+保养约1.4万元,比新能源车高83%。
抄底黄金期:4月被业内视为燃油车最后窗口,奥迪Q7跌破53万,雷克萨斯ES不到25万。
冰火两重天:凯迪拉克CT4月销7辆,别克昂扬全年仅卖454台;而问界M9单周订单破万,比亚迪海豹06上市三天斩获3.6万单。
一位刚提了轩逸经典的90后车主自嘲:“以前没钱买合资,现在没钱才买合资! ”
(注:文中数据及案例均来自行业报告、经销商终端动态及消费者调研。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