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又出新车了! 这次叫缤果S,预售价6.88万起,比之前的缤果PLUS还便宜了7000块。 奇怪的是,网上几乎没人看好它能成为爆款。 价格更便宜了,为什么大家反而更不买账了?
这台缤果S看起来就是缤果PLUS的微调版。 车子加长了一点,轴距一模一样,都是2610毫米。 坐进车里,你几乎感觉不到空间有什么升级。
它和PLUS用了一模一样的电机,75千瓦的动力,开起来没啥区别。 竞争对手们可没这么保守。 吉利星愿给了85千瓦,广汽埃安AION UT直接上了100千瓦,加速超车的时候,动力差距一下就感觉出来了。
续航也没带来惊喜。 低配版CLTC续航325公里,比缤果PLUS的330公里还少了5公里。 高配版430公里,而PLUS有个50.6度电的长续航版,能跑510公里,优惠后才8万块钱。 比来比去,好像买PLUS反而更划算。
为了把价格压到6.88万,五菱在缤果S上砍掉了很多配置。 低配车型的铝合金轮毂换成了钢轮毂,后视镜加热功能消失了。 语音助手变得不太好用,不再支持连续对话和可见即可说。 主驾驶座的电动调节也变成了手动的。
全系都是手动空调,没有后排出风口。 夏天后排的乘客可能会觉得有点闷热。 最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部分,顶配车型也只有3个安全气囊。 而同样卖6万多块钱的比亚迪海鸥,入门版就有4个气囊,高配甚至有6个。
智能驾驶方面,缤果S完全放弃了。 全系没有提供任何智驾选项。 海鸥的智驾版装了英伟达芯片和三目摄像头,能实现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甚至高速领航辅助。 这些功能在缤果S上全都看不到。
再看价格,缤果S的6.88万预售价其实并不便宜。 比亚迪海鸥起步价6.98万,吉利星愿起步价6.88万,埃安AION UT起步价6.98万。 这三款车在终端市场都有5000元左右的优惠,实际成交价已经比缤果S的预售价还要低。
AION UT的尺寸比缤果S大了一圈,轴距长了140毫米。 星愿的动力比缤果S强了10千瓦。 海鸥在安全配置和智能化方面领先太多。 缤果S和这些竞争对手放在一起,找不到任何突出的优势。
五菱的品牌形象也成为缤果S的绊脚石。 很多人提到五菱,首先想到的是拉货的面包车和便宜的宏光MINI EV。 花6-8万买车的消费者,不仅需要代步工具,还希望车子能带来一些面子感和情感价值。 这方面五菱不占优势。
缤果S的定价还面临内部矛盾。 定位更低的五菱缤果起售价是5.68万。 如果缤果S想要有竞争力,正式售价可能还要再降1万元,那样就会和自家小弟缤果价格重叠,形成内耗。
从产品力来看,缤果S在空间上比不过AION UT,在安全配置和智能化上不如海鸥,在动力上弱于星愿。 甚至和自家的缤果PLUS相比,除了价格略低,在续航和配置上也没有优势。
小型纯电车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残酷。 消费者在这个价位段有着丰富的选择,每款车都有明确的卖点。 缤果S似乎想面面俱到,实际上每个方面都差一点意思。
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是它开辟了极低价格的微型电动车市场。 当价格上升到6-8万元区间,消费者的要求就变得全面而苛刻。 缤果S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成熟而挑剔的市场。
预售价格发布后,各大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大多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许多潜在消费者表示,除非正式售价有更大惊喜,否则很难说服自己选择缤果S而不是其他竞品。
五菱汽车一直以来都以性价比著称,在缤果S上,这种性价比优势似乎不再。 当竞争对手们都在不断提升配置和性能时,简单的价格调整已经不足以打动消费者。
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几年前五菱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强劲的对手,现在每个价位段都有多款产品力突出的车型。 缤果S面临的挑战远比当年的宏光MINI EV要大。
消费者购车心理也发生了转变。 除了基本的代步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配置、智能科技和驾驶体验。 在这些方面,缤果S提供的价值有限。
五菱需要认真思考如何突破品牌天花板。 当产品价格上升到一定区间,消费者自然会期待更高的品牌价值和产品体验。 单靠价格策略已经难以复制过去的成功。
缤果S的配置选择也反映出产品定位的模糊。 既想保持低价,又想要更大的尺寸,结果在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妥协。 这些妥协最终影响了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小型电动车的期望已经远远超出基础代步功能。 他们希望得到更全面的产品体验,包括设计、空间、性能、安全、智能等多个维度。
缤果S在设计上缺乏辨识度,难以吸引追求个性的年轻消费者。 动力性能平平无奇,无法满足对驾驶体验有要求的用户。 智能配置的缺失,则让它失去了科技爱好者的关注。
安全性能的不足可能是最致命的问题。 在越来越多消费者重视车辆安全性的当下,只有3个安全气囊的配置难以让人放心。 竞争对手们都在加强安全配置,五菱却似乎停滞不前。
产品定位的问题同样突出。 介于缤果和缤果PLUS之间的位置让缤果S很难找到自己的专属市场。 价格重叠又可能导致内部竞争,分散本就有限的销量。
小型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强度远超想象。 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在这个细分市场布局了产品。 每款车都在寻找自己的差异化优势,而缤果S的差异化并不。
预售阶段的冷淡反响已经预示了缤果S面临的市场挑战。 除非在正式上市时做出重大调整,否则很难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 汽车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单纯的低价策略已经不再足够。
五菱需要重新思考产品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提供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获得成功。 缤果S目前的产品力表现,难以承担起成为爆款的重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