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2025年三季报一出,瞬间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这份业绩报告在数字上堪称眼花缭乱,营业总收入大涨12.75%,归母净利润却下降了7.55%。这样的成绩,有一种让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感觉。很多人看到营收增长时都跟着比亚迪高喊“牛!”但转头又面对净利润下降时,瞬间一脸问号“赚得多了,可是真赚到的少了?”
先来聊聊那个备受关注的分红派送动作。比亚迪在今年三季度的10送8转12派39.74元,这么豪爽的大手笔直接让公司股本总量增加了整整三倍,股东人数也一下子膨胀了近100%,达到了“百万级别”的气势。然而,这种大幅度的股本扩张还真是让人又爱又怕——公司的规模是壮大了,可是分红和扩股本质上是在稀释以前的“蛋糕”,你虽然“看起来”分得了更多,但每一块的分量却变轻了不少。于是有人开玩笑“比亚迪的分红就像逢年过节发大礼包,远远看着觉得挺丰厚,打开一看,全是高分贝的泡沫机。”
比亚迪在这份三季报中虽提到“业绩中规中矩”,但也不得不承认它其实今年的表现是蛮有心机的。股价涨幅11.53%,说起来是稳中有升,但比起比亚迪以往拉风的涨幅,这显然属于一种压着步伐行走的节奏。不少投资者开始琢磨公司是低调藏拙,还是想给自身喘口气?的确,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愈发激烈,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不断推出价格战,而比亚迪要保证销量,自然得割一部分利润,这笔账一算,经销商振臂欢呼,股东表示“有点酸”。
其实,这份财报还藏着一个“大谜团”。营收增长了,净利润下降了,这个比例反差背后到底躲着什么猫腻?细想比亚迪近年来的大动作,不难发现它正在全面扩展业务板块。新能源车、电池、轨道交通,哪一个不是烧钱的领域?就像一个人手里拿着五个馅饼,想吃得好又想走得快,显然吃不好还得担心胃撑破。这或许就是比亚迪的投资逻辑先做出规模,业绩暂时忍一忍,未来才能全面掘金。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喝茶时好好琢磨的问题。比亚迪三季报表现平平、扩股搞得轰轰烈烈,却还是吸引了大量新股东。那些“打新”的人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表演?是对比亚迪的未来充满信心,还是来蹭热点沾个彩头?作为一个中年散户,我深知一个道理大分红总和普通人有着微妙的吸引力,分红后看着账面上多了些钱,无论是钱包还是心里都会变得更暖和一点。但这也许恰好是公司在讲故事,让普通投资人继续站街“喊多”的一种策略。
如果真的要给比亚迪的未来找个支撑点,还是得看它如何攻坚核心技术、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光靠漂亮的数字和分红“秀肌肉”是没有用的,时代飞速变化的节奏可不会等公司反应过来。比亚迪努力在不断扩张,股东信心还算可以,但要想让人既佩服又服气,还得多一些扎实的改变。否则,股东的信心迟早会像擦油的泡沫——一吹就散。
毕竟,作为一个品牌如何长盛不衰?不仅仅靠分红暖股东,还是得沉下来扎根技术,想明白如何在风口上飞得更稳一点。否则,下一个季度还会有人捧着财报表情复杂地问“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