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锐谢幕:23年旗舰传奇终结,大众战略转向电动化
一、传奇终章
2026年,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工厂。最后一辆途锐驶下生产线。23年历史画上句号。没有鲜花,没有庆典。只有冰冷的停产公告。曾与保时捷卡宴、奥迪Q7同平台诞生的旗舰,如今黯然退场。为什么?
二、辉煌与坠落
2002年,第一代途锐横空出世。W12引擎、V10柴油机、拖拽波音747的壮举——它承载着皮耶希的野心:让大众媲美豪华品牌。巅峰时年销8万辆,中国市场贡献40%份额。但第三代车型彻底“软化”:取消差速锁,简化四驱,向城市化妥协。灵魂丢了。
销量崩塌来得猝不及防:
欧洲市场:2023年1.56万辆,2025年上半年仅6928辆,同比再跌6%;
美国市场:2017年退出,被更便宜的Atlas取代(年销8.3万辆 vs 途锐不足5000辆);
德国本土:起售价7.3万欧元(约62万人民币),却难敌Model Y的电动攻势。
三、战略断腕
大众的刀,砍向两个要害:
成本黑洞:纵置发动机平台、定制零件、小众定位——途锐利润率远低于MQB平台的探岳;
电动化倒逼:工程资源全力扑向电动高尔夫,ID.系列扩张迫在眉睫。ID.5轿跑SUV同样因销量惨淡(中国月销不足千台)将于2027年陪葬。
更残酷的现实:同平台兄弟保时捷卡宴年销16万辆,奥迪Q7卖3万辆。大众的“高端梦”在集团内早已冗余。
四、谁的胜利?
探岳L(海外称Tayron)成为新旗舰。2.0T+四驱、三排座椅、起售价4.5万欧元——比途锐便宜30%。实用主义碾压情怀。但隐患浮出水面:
“砍掉旗舰,大众的品牌溢价靠什么支撑?”
对比路虎卫士:2016年停产后电动化重生,销量翻倍。大众却选择彻底放弃。
五、电动救赎?
希望仍在。与小鹏合作的ID.8浮出水面:
5米车长、100kWh电池、小鹏智能驾驶加持;
2026年基于SSP平台投产,剑指蔚来ES8。
但途锐的3.0T V6轰鸣,终将消散。混合动力版的463匹马力、4.9秒破百,成了最后的绝唱。
结语:墓碑与路标
途锐的终点,是汽车工业转型的残酷切片:
曾经,机械性能是王座(托森四驱、低速挡);
如今,智能化与电动化重构价值体系。
当经销商清仓甩卖直降14.4万,当70后车主含泪告别……大众或许该记住:
“商业计算之外,品牌需要灵魂的锚点。”
下一站,ID.8能否承载23年的荣光?答案在电动浪潮中飘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