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世道真是变了,咱们以前买车,图的是啥?
不就是个代步工具嘛,结实耐用、省油就行。
可你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在咱们中国,造车的感觉跟拍电影似的,不光要有好剧本,还得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特效和懂人心的导演。
最近,小鹏汽车就整出了个大新闻,他们家新款的P7才刚开始接受预订,里头那个叫“鹏翼版”的型号,据说预售通道打开才六分多钟,订单量就直接冲到了一万多台。
这个数字听着就挺吓人的,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了前段时间小米SU7上市那会儿的火爆场面。
这就让人纳闷了,现在大家买车都这么冲动吗?
还是说,这台小鹏P7身上,真有什么让人不得不爱的魔力,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咱们得先从最吸引眼球的地方说起,就是那对能像翅膀一样张开的“鹏翼门”。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咱们常在电影里看到的“剪刀门”。
搁在以前,这种车门基本就是兰博基尼、法拉利这些顶级跑车的专属标志,是普通老百姓遥不可及的梦。
现在,小鹏直接把这个梦搬到了现实,安在了一款大家努努力就能够得着的车上。
这一下,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不再仅仅是一扇车门,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无声的语言。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在购物中心人来人往的停车场里,旁边的车都是很普通地“咔哒”一声拉开车门,而你这边,对着车喊一声“你好小鹏,开门”,两扇车门就带着科技感缓缓向上升起。
那一瞬间,周围人的目光肯定全被吸引过来了。
这种感觉,精准地抓住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内心深处的需求,那就是不仅要实用,还要有范儿,要有仪式感,要能在社交圈里秀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小鹏这步棋,可以说是把年轻人的“面子”问题研究得明明白白。
当然了,光有个好看的样子还不行,要是中看不中用,那顶多算是个样子货,新鲜劲儿一过就没人提了。
小鹏聪明就聪明在,它把这个炫酷的设计和日常生活的实际痛点结合得特别好。
咱们平时开车,谁没遇到过那种让人头疼的窄车位?
左边一辆车,右边一辆车,中间就留了那么点空隙,车门只能打开一条缝,人得缩着肚子,像泥鳅一样往外钻,一不小心衣服就蹭脏了,要是穿着裙子或者抱着孩子,那就更狼狈了。
这个鹏翼门是向上打开的,几乎不占用两边的横向空间,就算车位再窄,你也能挺直腰板、从从容容地上下车。
这对那些刚拿驾照、停车技术还不太熟练的新手,或者是经常需要保持优雅的女性朋友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你看,一个设计,既让你在朋友面前赚足了面子,又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解决了大麻烦,这种“里子面子”全都照顾到的贴心,确实让人很难拒绝。
更别说它还有语音控制、手机NFC刷卡、甚至踩一下刹车等十几种开门方式,把“方便”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看完了外面,咱们再坐到车里头感受一下。
现在的新能源车,都喜欢说自己有“黑科技”,但很多时候就是屏幕大一点,功能多一点。
小鹏P7的内饰,玩出了点新花样。
最有意思的就是中间那块大屏幕,它居然不是固定死的,能像人一样“摇头晃脑”。
你跟车里的语音助手说话,它会把屏幕稍微转向你的方向,好像在认真听你讲;副驾驶座上的人想看个电影或者调一下导航,屏幕也能自动转过去方便他操作。
这个小小的改动,一下子就让冷冰冰的机器变得有人情味了,你感觉自己不是在跟一堆程序打交道,而是在跟一个能给你回应的伙伴交流。
这种感觉很微妙,但确实能大大提升用车时的愉悦感。
还有方向盘上的两个小旋钮,设计得也特别巧妙,左手转一下,就能启动智能辅助驾驶,右手转一下,就能调节空气悬架的高低软硬。
想舒舒服服地开,就调到舒适模式;想体验一下开赛车的感觉,一键就能切换,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比我们操作手机还简单。
这种直观又快捷的交互方式,完全就是为我们这一代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人设计的,我们讨厌复杂,追求效率,小鹏显然是抓住了这个核心。
最后,咱们还是得回到一辆车最根本的属性上来,那就是开起来到底怎么样,用起来到底方不方便。
毕竟,再好看再智能,如果性能不行,那也白搭。
这一点上,小鹏P7也没有让人失望。
它配备的空气悬架,能把车身降得特别低,据说最低的时候比保时捷帕拉梅拉还要低。
这带来的好处就是,在高速过弯的时候,车身会特别稳,感觉就像是牢牢地吸在地面上一样,坐在车里的人不会有那种被甩来甩去的感觉,安全感和舒适度都大大提升。
而对于电动车主来说,最大的心病恐怕就是充电和续航了。
小鹏这次主打的5C超充技术,可以说是给所有准车主吃了一颗定心丸。
按照官方的说法,充电10分钟,就能跑上超过500公里。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
基本上就是你跑长途进服务区,去上个洗手间,买瓶水喝的功夫,车的电量就恢复一大半了,比在加油站排队等加油还要快。
这一下,就把电动车最大的短板给补上了,以后开着它出远门,再也不用死死盯着续航里程,心里发慌了。
所以说,当一辆车既能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让你觉得又帅又有面子,又能解决你日常使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开起来稳,用起来省心,那它受到追捧,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小鹏这次的成功,不仅仅是卖出了一万多台车,更是向整个行业展示了,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已经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如何用真正贴心的设计和过硬的技术,去赢得市场的尊重和喜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