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点热闹,德国三大豪华品牌这次不是在赛道上比快,而是在“嘴上”过招。奔驰的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最近接受《Top Gear》采访时,直接开炮,把宝马和奥迪的新内饰设计都点评了一遍。你说他是专业评审?不,他是对手。这就好比你家隔壁老王突然跑过来说:“你们家新装修的厨房,看着像90年代的。”你说气不气?
更劲爆的是,他吐槽的还不是普通车型,而是宝马最新的iX3和奥迪的概念车。要知道,现在电动车拼的不只是续航和动力,谁的座舱更聪明、更顺手,谁就更容易让消费者“上头”。可瓦格纳这一番话,直接把“科技感”三个字拎出来重新定义了一番。他说得对吗?还是说,这只是“友商互黑”的常规操作?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先说宝马iX3那个被点名的“全景视觉”系统。听着挺玄乎,其实就是把信息投影在挡风玻璃底部,从左A柱到右A柱,横跨整个视野。官方说这是为了让你不用低头看仪表,更安全。可瓦格纳一句话就给打脸了:“太远了,看不清,还得分心。”你想想,开车时眼睛要在前方路面和挡风玻璃之间来回切换,本来就容易疲劳,现在还要盯着一块虚浮的投影,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更搞笑的是,这玩意儿还不能直接摸,得靠中控台那个小屏幕去操作。你说这不是多此一举?本来想搞点未来感,结果反而多了个“中间商”。相比之下,奔驰自己的MBUX超联屏就走另一个极端——39.1英寸的大屏直接怼在面前,想看不见都难。虽然也有人嫌它太花哨,但至少信息清晰、触控方便,不会让你“走路摇头晃脑”地找数据。
但问题来了,奔驰自己用大屏,就说别人投影设计“像1995年的”?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双标?不过你还别说,瓦格纳对奥迪Concept C的评价更狠:“这内饰,一看就是90年代设计的,科技感呢?”奥迪这台概念车确实走复古路线,中控一块10.4英寸竖屏,平时不用还能收进去,仪式感拉满。可问题是,现在都2025年了,你还玩“隐藏式”设计,是不是有点跟不上节奏?
但反过来想想,科技感就一定等于大屏堆砌吗?奥迪这套系统虽然屏幕不大,但逻辑清晰,物理按键保留得恰到好处,盲操起来反而更安全。尤其是高速驾驶时,你总不能一边开车一边在大屏上滑来滑去吧?奔驰那套超联屏虽然“出片利器”,拍照发朋友圈绝对“上桌第一个动筷”,可实际用起来,反光、指纹、误触,问题也不少。
再看看竞品,特斯拉Model Y的座舱几乎是“极简主义”的代表——就一块中控屏,其他啥都没有。有人嫌它太冷淡,也有人爱它干脆利落。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的交互逻辑是目前最成熟的,L2级辅助驾驶、自动泊车、语音控制,全都支棱起来了。反观宝马iX3那个投影系统,更像是技术炫技,实用性还得打个问号。
奥迪呢,虽然内饰被嘲“老咕噜棒子”,但它在灯光设计和音响系统上一直顶呱呱。A6、A7这些车,晚上一开灯,那氛围感直接拉满,说是“灯厂”真不为过。而奔驰的豪华感,更多体现在用料和静谧性上,座椅舒服得像家里的沙发,跑长途简直是“床车”级别享受。宝马嘛,操控还是那个“驾驶玩具”,方向盘一握,肾上腺素就飙。
所以你看,三家各有各的坚持。奔驰追求“大而全”,宝马想玩“黑科技”,奥迪偏爱“复古+仪式感”。但问题是,消费者到底买谁的账?现在年轻人买车,既要颜值在线,又要智能好用,还得开起来有面子。你光靠一块大屏或者一个投影,就想让人掏钱,恐怕没那么简单。
更现实的是,电动车时代,三电技术、续航、充电速度才是硬通货。内饰再炫,电池一趴窝,全白搭。奔驰EQ系列虽然内饰豪华,但早期车型的续航和能耗控制一直被吐槽是“油老虎”转电动,燃油经济性没优势。宝马iX3呢,动力系统调校不错,可价格一直“跌冒烟了”,老车主气得蹦起来。奥迪e-tron倒是稳重,但更新太慢,存在感越来越弱。
说到底,瓦格纳这番话,与其说是专业评价,不如说是一次品牌立场的宣示。奔驰不想被比下去,更不想让人觉得它在抄作业。所以必须站出来说:“你们那个不行,我们这个才叫未来。”可消费者不是傻子,谁家的车开起来舒服、用起来顺手、养车不贵,心里都有杆秤。
现在的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在拼屏幕、拼科技,我们是不是反而忽略了开车最本质的乐趣?是抬头看投影重要,还是握紧方向盘、感受路面反馈更重要?是屏幕越大越高级,还是交互越简单越安全?
这样的座舱大战,你喜欢哪一款?你会考虑买一台屏幕横跨整个仪表台的奔驰?还是会为宝马那个“看不清”的投影买单?又或者,你更欣赏奥迪那种低调内敛的复古科技风?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