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市场在政策刺激下呈现回暖迹象,但经销商群体却深陷"增量不增收"的怪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调查报告揭露的行业现状令人警觉: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首次突破五成,达到52.6%,而盈利比例不足三成。这场席卷行业的寒冬,正迫使传统燃油车经销商加速转向新能源赛道。
价格倒挂:七成经销商陷"卖一辆亏一辆"泥潭
新车销售板块成为最大出血点。数据显示,74.4%的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现象,其中43.6%的倒挂幅度超过15%。某豪华品牌4S店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指导价30万的车,实际成交价25万,厂家返利2万,相当于每台车亏3万。"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导致仅30.3%的经销商完成半年销售目标,超四成目标完成率不足七成。
冰火两重天:新能源经销商逆势突围
在传统燃油车经销商举步维艰时,新能源品牌展现出惊人韧性。调查显示,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比例达42.9%,远超传统品牌的25.6%。一位从奔驰转投问界的经销商透露:"虽然单台返点比豪华品牌少,但月销从30台跃升至80台,售后进店量也增长2倍。"这种"薄利多销"模式,正成为传统经销商转型的重要路径。
返利困局:主机厂与经销商博弈加剧
行业深层次矛盾在返利体系中暴露无遗。长三角四大协会联合声明指出,主机厂存在四大问题:目标制定失衡、返利体系畸形、价格体系崩坏、配套服务受创。具体表现为:返利周期普遍长达2-3个月,模糊返利占比过高;仅少数厂家全额现金返利,多数需转为提车款或受限使用。某合资品牌经销商无奈表示:"完成季度目标后,返利竟以配件形式发放,根本无法缓解资金压力。"
破局之道:售后板块成最后"护城河"
在一片寒冬中,售后板块以63.8%的毛利贡献成为经销商"生命线"。但新能源经销商也面临新挑战:虽然售后进店量增长,但单次产值较燃油车低3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指出:"解决价格倒挂是当务之急,传统品牌需重构定价机制,新能源品牌则要提升售后效率。"
站在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这场经销商寒冬正在倒逼产业升级。当政策刺激遇上市场博弈,当传统模式遭遇新能源变革,如何构建主机厂与经销商的新型合作关系,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目前,多地协会已启动主机厂约谈机制,而这场自救行动的成效,将直接决定未来五年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