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特别魔幻。就是现在的新能源车,跟吃了发面馒头一样,一个比一个肿。动不动车长就干到5米开外,宽度直逼两米,一个个都想在马路上cosplay移动路障。这事儿吧,你猛地一看,好像是技术进步,是消费升级,但你只要稍微带入一下自己每天抢车位的那个狼狈样,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全是行为艺术。
车企们不装了,摊牌了,他们的核心思路,已经不是在造车了,而是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马路空间军备竞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迭代,这是玄学,是修仙。
首先你得明白,为什么以前的油车不敢这么放肆地“膨胀”。因为烧油啊朋友,车重一分,油耗高一寸,风阻大一点,你每个月加油的姿势都得更卑微一点。每一脚油门下去,那都是人民币燃烧的声音,车企敢把车往大了造,消费者就敢用钱包教他做人。但在新能源时代,这个紧箍咒被解开了。电费,尤其是家充的电费,那跟不要钱似的,这就给了所有车企一个整花活儿的巨大空间。既然能量成本被指数级拉低,那为什么不把车壳子往大了做?钢板才值几个钱?用户一看,嚯,一样的价钱,你这个B比隔壁那个A大了一圈,显得我这个人特别成功,特别会过日子。
这种逻辑,简直就是典中典。这就好比以前大家比武,比的是谁的内力更深厚,招式更精妙。现在不了,现在是直接嗑药,所有人都变成了肌霸猛男,上来就是王八拳互抡,谁的块头大谁就看起来牛逼。至于你这身肌肉是不是蛋白粉催出来的死肌肉,谁在乎啊?能唬住人就行。所以你看,车子越造越大,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是大家发现了一条修仙的捷径,不走是傻子。
然后,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核心的问题,咱们的用车习惯。讲真,我们对“大”有一种近乎宗教的狂热信仰。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东西,房子要大的,电视要大的,车,那必须得是大的。大,就意味着气派,意味着空间,意味着安全感,意味着你能在亲戚朋友面前昂首挺胸。至于这个“大”会不会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巨大的麻烦,比如在老破小的小区里转弯像开航母,在地下车库里停车像玩现实版华容道,这些问题在“面子”这个终极需求面前,不值一提。
我作为一个被现实毒打过的中年人,对这个事儿有切肤之痛。我曾经也幻想过拥有一台六座或者七座的大家伙,全家出游,其乐融融。然后我真的去试了,开着一台5米2的巨物在我家地库里转悠。那一刻我悟了,什么叫绝望。我们那个地库,就是为了十年前的A级小轿车设计的,每一个转角都充满了设计师对大型SUV的恶意,每一个立柱上都沾满了新手司机的血与泪。我开着那台车,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是在参加一场该死的试炼。每过一个弯,我都要在心里默念一百遍“不要刮不要刮”,雷达的报警声跟念经一样在耳边循环播放。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这时候,什么后轮转向,什么360度影像,都成了笑话。尤其那个后-轮-转-向,我朋友买了台带这功能的车,提车一个月,轮毂刮了三次。为什么?因为他不习惯啊,他大脑里的驾驶模型还是按照普通车来的,结果车屁股一个灵性的摆动,直接亲上了马路牙子。你看,技术有时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当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台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车吗?
车企当然知道这些痛点,但他们更懂营销。他们的逻辑特别简单粗暴,属于掀桌子式竞争。在现在这个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我造不出一台驾驶性特别牛逼的车怎么办?简单,我把车壳子拉大。我的智能化暂时还不够顶怎么办?没事儿,我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给你配齐。这套打法,就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用一个你根本拒绝不了的“大”,去掩盖其他所有的不足。
这就像修仙小说里的魔道修士,正常修炼太慢了,直接上血祭大法,吸干别人的修为来强行提升自己。看起来境界飞升,其实根基一塌糊涂。现在的很多车,就是这样一台“魔道之车”。它的尺寸,就是它的修为。5米是金丹,5米1是元婴,5米2那都快渡劫了。至于它的三电系统稳不稳定,它的底盘调校是不是一坨屎,它的智能驾驶能不能分清前方是个人还是个塑料袋,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看起来像个马上要飞升的爹。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魔怔了,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儿是不是就这么个理儿?车企把消费者的“大车崇拜”玩明白了,用最低的成本,撬动了最大的市场情绪。多用几块钢板,能花几个钱?但由此带来的“高级感”溢价,那可是实打实的利润。而且平台化造车,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简单。同一个平台,拉长一点就是A,再拉长一点就是B,换个壳子就是C。跟俄罗斯套娃一样,省心省力,还能多卖钱,为什么不干?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讲真,我有时候还挺怀念我那台老飞度的,虽然铁皮薄,但至少它尊重物理定律。
我们的地下车库,就是一个个给小轿车准备的Sardine罐头。现在好了,所有人都开着鲸鱼想挤进来。结果就是,只要有一台车没停好,整个一排都得遭殃。你看着自己的车和旁边的车门之间只剩下拳头宽的缝隙,那一刻,你会开始怀疑人生。你花几十万买来的不是一台车,是一个需要你用缩骨功才能进出的铁皮监狱。所谓的智能遥控泊车,在信号差到姥姥家的地库里,就是个美丽的传说。
所以,你看,整个事情就形成了一个荒诞的闭环。因为电费便宜,所以车企敢造大车。因为消费者有“大车信仰”,所以大车卖得好。因为大车卖得好,所以所有车企都拼命造大车。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堵,我们的车位越来越难停,我们每个人都被困在这个“越来越大”的系统里,动弹不得。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不就是典型的技术异化嘛。
那么,面对这种“尺寸通胀”,未来的终极解决方案是什么?不是什么更牛逼的自动泊车,也不是什么角度更大的后轮转向。
我告诉你,是放弃幻想,回归本质。
要么,你就买个小车,在巨大的邻居们的夹缝中获得一丝喘息。要么,你就彻底拥抱这个荒诞的现实,然后去买一台老头乐。真的,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就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不需要激光雷达,你只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当你的5米巨无霸被堵在车位里出不来的时候,隔壁开着老头乐的大爷已经买完菜回家了。
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是真正的,智能出行。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