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刷到有人说日产HR16发动机能吊打所有国产发动机,这话听得君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作为一个关注汽车行业好几年的人,忍不住想明白这个事。毕竟现在国产汽车发展这么快,发动机技术真的还被十几年前的老机型甩在身后吗?
先说说HR16发动机的名气,确实不是吹出来的。从2006年亮相到现在,十八年时间迭代了四代,轩逸、骐达、天籁这些热门车型都在用它,保有量巨大是不争的事实。有车主反馈自己的骊威装着这款发动机,开起来能吊打同级别其他车,还有轩逸车主说跑高速120公里时速,发动机转速才1800转,噪音小到好几次误以为没点火,差点二次启动。有车队的车跑了20万公里,发动机没动过一颗螺丝钉,高速油耗还能控制在5L,这些数据确实亮眼。
HR16的技术亮点也值得说道,缸孔真圆技术让气缸密封性好,激光涨断连杆精度高,DIS燃油双喷射系统让燃油燃烧充分,镜面熔射缸孔技术还减轻了发动机重量,提升了散热性。这些技术一步步叠加,让它在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上形成了口碑优势,甚至国六标准实施后,它都不用装颗粒捕捉器就能达标,这一点确实展现了老技术的成熟度。
但要说“吊打所有国产发动机”,君觉得就有点夸张了。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HR16的定位是家用车专用发动机,主打稳定、省油、静音,它的技术迭代都是在这个框架内做优化,没有追求极致性能。而国产发动机这些年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不是在同一个赛道上比拼,何谈“吊打”?
就拿耐用性来说,HR16确实有大量20万公里无大修的案例,但国产发动机也不是吃素的。比如长安的JL473Q系列1.6L自吸发动机,搭载在逸动、CS35等车型上,不少出租车司机反馈跑30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发动机没出过任何大问题,油耗也能稳定在6L左右。还有吉利的JLY-4G16发动机,用在帝豪上,市场保有量也很大,维修店师傅都说,这款发动机故障率极低,渗油、烧机油这些常见问题很少出现。这些实际使用案例说明,国产发动机在耐用性上已经跟上了步伐,只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如日产而已。
再看技术参数,HR16的热效率最高能达到38%,这在自然吸气发动机里算是不错的成绩,但国产发动机早就突破了这个数值。比如奇瑞的SQRE4G16C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9.5%,比亚迪的1.5L自吸发动机热效率是超过40%,热效率越高,燃油经济性越好,这意味着在油耗方面,国产发动机已经实现了反超。而且国产发动机在新技术应用上激进,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已经普及,部分机型还加入了轻混系统,动力响应比HR16轻快。
有人说HR16“不挑食”,不管什么机油、汽油都能跑,这一点确实是它的优势,但这也是有代价的。为了适应不同油品和使用环境,它的动力调校比较保守,起步偏肉是很多车主反馈的通病。而国产发动机在动力输出上贴合国内消费者需求,同样是1.6L自吸,国产机型的最大马力普遍在120匹以上,而HR16只有122匹,看似差距不大,但实际驾驶中,国产机型的低扭输出强劲,起步和超车干脆。
还有人吐槽国产发动机噪音大、不耐用,其实这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国产汽车厂商在发动机制造工艺上投入巨大,铝合金缸体、精密加工技术已经普及,关键零部件要么采用国际知名供应商产品,要么实现了自主研发突破。比如长城的GW4G15系列发动机,经过百万公里耐久性测试,故障率控制在0.3%以下,噪音水平也通过优化进气系统和隔音设计,达到了同级别领先水平。修车师傅也坦言,现在修国产发动机的频率越来越低,反而HR16偶尔会出现烧机油、气门室盖渗油的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说明它并非完美无缺。
重要的是,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新能源时代,发动机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HR16这种传统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在燃油车领域还有市场,但在混动车型上已经逐渐被专用发动机取代。而国产厂商在混动专用发动机研发上走在了前面,比如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配套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3%,专为发电设计,工况稳定,油耗低。相比之下,HR16虽然也有混动版本,但本质上还是基于燃油发动机改造,在混动系统的适配性上不如国产专用机型。
还要考虑到市场定位的差异,HR16搭载的车型价格普遍在10-15万元区间,而国产发动机覆盖的范围广泛,从几万元的入门级车型到二十万元的中高端车型都有对应的产品。在10万元以下市场,国产发动机凭借高的性价比,占据了绝对优势;在10-15万元市场,国产发动机在动力和配置上有吸引力;在15万元以上市场,虽然合资品牌仍有优势,但国产高端车型的发动机技术已经实现了赶超。
所谓“吊打”的说法,多是基于过去的印象和部分车主的主观感受。HR16确实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家用发动机,十八年的市场验证让它积累了深厚的口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全面超越所有国产发动机。国产发动机的发展时间虽然shorter,但进步速度有目共睹,从模仿到自主研发,从追赶到局部超越,只用了十几年时间。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单一维度比拼发动机的时代了,整车调校、变速箱匹配、售后服务等都很重要。HR16的短板其实很明显,搭配的CVT变速箱故障率偏高,很多车主反馈开几年后会出现顿挫、打滑的问题,这也影响了整车的使用体验。而国产车型在变速箱匹配上越来越成熟,不管是自主研发的CVT,还是搭载AT变速箱,都在可靠性上有了很大提升。
修车师傅的话其实很实在:“HR16是款好发动机,但说吊打国产就太绝对了。现在国产发动机在技术参数、耐用性上都不差,只是缺乏长期市场验证的口碑积累”确实,口碑的形成需要时间,HR16用十八年攒下的好名声,国产发动机还需要时间去沉淀,但这并不代表技术上存在代差。
君觉得,看待这个问题应该客观理性,既不能否认HR16的优秀,也不能忽视国产发动机的进步。每个发动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优势,HR16适合追求稳定省油的家用消费者,而国产发动机则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不管是追求动力还是性价比,都能找到合适的产品。
所谓“吊打”的说法,多是营销宣传和部分网友的夸张表达,事实是国产发动机已经摆脱了过去“技术落后、质量堪忧”的标签,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部分领域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发动机的口碑会越来越好,到时候“吊打”这种片面的说法自然会不攻自破。
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技术不断进步,良性竞争才能推动行业发展。HR16的成功值得国产厂商学习,专注产品力提升,积累口碑;而国产发动机的快速发展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多选择,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下次再听到“HR16吊打国产发动机”的说法,不妨多了解一下国产车型的实际表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毕竟现在的中国汽车,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靠模仿的行业了,发动机技术的崛起只是国产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值得期待。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