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九号、小牛、极核这些互联网品牌集体发力,把原本要五六千才能买到的智能配置(液晶大屏、手机互联、ABS防抱死),现在下放到四千多甚至更低价位!评论区吵翻天:"这是要把传统品牌逼上绝路?""雅迪、爱玛该睡不着觉了吧?"要知道,2025年可是电动车新国标全面实施+以旧换新补贴爆发的关键年,市场本来就竞争激烈,这波智能化配置"大跳水",摆明了要在年中来波"降维打击"。那问题来了:为啥互联网品牌集体"下血本"?智能配置下放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算盘?咱今天就来扒个底朝天。
九号Q系列M系列:智能配置"跳水"到四千多?这波操作到底有多狠?
先把时间线拉清楚:2025年5月8日,九号公司在江苏常州举办新品发布会,一口气推出Q系列、M系列等多款智能电动车,价格覆盖四千到八千档位。同期小牛电动也在4月发布2025款NX/NXT系列,其中NXT Sport标准版只要4799元起,却标配了铅酸ABS系统,被称为"全球首款智能铅酸ABS高性能电自"。6月9日,极核品牌发布EZ4/AE7/AE8 S+三款电摩新品,首发价最低3780元起,把液晶仪表、TCS牵引力控制这些配置塞进入门款。
这三家品牌几乎是踩着同一个节奏往外甩配置,外行看热闹觉得便宜,内行看门道却看出了门道——液晶仪表、手机互联、ABS系统,这些玩意儿在2024年还是五六千价位才有的配置,2025年就下放到四千甚至三千多档位。有人质疑是不是偷工减料玩猫腻,结果各大数码博主拿到真车评测,配置确实货真价实,液晶屏亮度够、ABS反应灵敏、手机APP功能也都能用。
再往深了说,这次配置下放集中火力攻了三个要害。
第一个是智能化体验这块硬骨头。
传统品牌雅迪、爱玛,五千块档位的车型现在还在用机械指针仪表,开锁方式还停留在插钥匙转圈的原始阶段。九号和小牛这次把液晶仪表、手机NFC感应解锁做成四千多价位的标配,掏出手机往车把上一碰就能骑走,钥匙这玩意儿彻底成了摆设。年轻人欲罢不能的是远程操控功能——手机APP里能实时看到电池剩余电量,能定位车辆停在哪个角落,停车场找不到车的时候点一下"寻车"按钮,车灯就会闪烁提醒。
第二个要害是安全性配置的普及。
以前ABS防抱死系统只有万元级别的电摩才舍得上,普通车型都是前碟后鼓的配置凑合。小牛2025款NXT Sport把ABS下放到4799元价位,刹车距离比传统鼓刹缩短明显,雨天湿滑路面急刹车也不会侧滑打转。极核的部分车型还标配了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起步加速时防止车轮打滑,这些都是以前高端车型才有的配置。
第三个要害就是续航和动力的提升。
九号推出的M系列远航家,部分车型续航能突破110公里,配合快充技术,充电时间也大幅缩短。小牛的锂电版本虽然价格稍高,但重量轻、续航长、低温性能好,冬天续航掉得没那么狠。这些提升对于外卖骑手、长距离通勤族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刚需。
这波操作把传统车企打懵了。
雅迪、爱玛虽然销量依然保持领先(2025年一季度雅迪销量突破400万辆),但在智能化配置上明显落后。传统品牌开始意识到危机,雅迪在12月底官宣和华为合作,要在2026年推出搭载鸿蒙车机系统的电摩新品。但网友泼冷水泼得毫不留情:"九号、小牛早在2023年就把智能车机玩明白了,你们现在才想起来抱华为大腿,动作慢了整整两年"。
九号小牛极核智能电动车:为啥"下血本"?互联网品牌憋的什么大招?
九号、小牛、极核这三家又不是慈善机构,把智能配置往四千多的车型里塞,背后的盘算可不简单。这事儿得从大环境说起,2025年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正处于关键转折期。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受消费降级影响市场短暂回调,但2025年随着新国标全面实施和以旧换新补贴推动,预计全年销量将回升至5200万台左右。市场虽然在增长,但增速已经放缓,蛋糕就这么大,新增用户越来越少,大家抢的都是存量市场——要么把对手用户抢过来,要么等老用户换车。
传统品牌雅迪、爱玛虽然年销量依然领先,但产品思路还停留在传统模式——每年换个外壳颜色就当新款,配置能省则省,智能化进程缓慢。
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雅迪、爱玛、台铃依然占据销量前三,但九号、小牛等智能品牌的增速明显快。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已经变了,他们从小就活在互联网环境里,手机能远程开空调、智能门锁能指纹识别,凭什么电动车还要插钥匙、看机械表?
用户需求这几年也在狂变。
购买电动车的人群里,大部分要求续航稳定、使用方便,年轻用户把智能功能列为重要考量因素。但预算呢?普遍卡在五千块以内,因为电动车不是刚需大件,花太多钱不值当。传统品牌要么配置够但价格上万,要么价格便宜但配置拉胯,就是接不住这波需求。九号、小牛、极核看准了这个空档,用互联网打法切进来——把省下来的渠道成本全砸在配置上,线上直销为主省掉经销商差价,用性价比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
技术成本这两年在持续下降。
液晶屏因为手机屏产能过剩,成本大幅跳水。ABS系统因为汽车市场采购量大,电动车厂商跟着拿货成本也降了。锂电池技术成熟度提高,价格也比几年前便宜不少。说白了,这次配置下放不是品牌在做慈善,而是成本降了、用户要求涨了,顺势推出高配平价款抢占市场份额,时机刚刚好。
往深层次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战略卡位。
九号背后站着小米和顺为资本,小牛有李一男这个技术大牛坐镇,极核拿着春风动力的真金白银投资,这三家都是互联网基因的玩家。2025年正值新国标全面实施、以旧换新红利期,市场格局重塑的窗口期就这么几年。互联网品牌要趁这个机会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用智能化体验把用户吸引过来,等到2026年、2027年格局稳定了,再通过后续服务、配件、增值功能慢慢把利润赚回来。这套路,电商平台玩过,共享出行玩过,现在轮到电动车行业了。
雅迪爱玛智能电动车:智能化浪潮来袭,传统车企还能守住江山吗?
九号、小牛、极核这波"智能化攻势"打出去,电动车市场的格局肯定要重新洗牌。
短期来看,传统品牌的市场份额压力会持续增大。
虽然雅迪、爱玛凭借渠道优势和品牌积累依然保持销量领先(2025年上半年雅迪、爱玛、台铃继续占据前三),但在智能化体验上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年轻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传播速度极快,一旦"雅迪配置落后""爱玛不智能"的标签形成,品牌力就会持续下滑。
中期来看,整个行业会进入加速分化阶段。
一方面,有技术实力和资本支持的品牌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智能化产品;另一方面,没有技术积累、只靠价格战和渠道铺设的小品牌会逐渐被淘汰。国内电动车品牌表面上有上千个,但真正有研发能力的不超过二十家,剩下的全是小作坊贴牌生产。预计2026-2027年,行业会经历一轮洗牌期,最终形成"智能品牌+传统豪强"共存的格局。
长期来看,智能化会像当年智能手机干掉功能机一样,彻底改写电动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现在的消费主力是95后和00后,这批人打小就活在互联网环境里,他们对产品的智能化要求只会越来越高。2025年九号、小牛把智能配置下放到四千多档位,本质上是在培养用户习惯——让大家觉得"电动车就该带屏幕、就该能手机控制"成为常识。等到2027、2028年,连三千块的入门款都得标配基础智能功能,否则根本卖不动货。
至于传统品牌还能不能守住江山,关键看两个硬指标。
第一是能不能快速补上智能化短板。雅迪和华为合作、爱玛自研智能系统,这些动作都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推进,但动作确实慢了。互联网品牌已经积累了三四年的智能化经验和用户数据,传统品牌要追上这个差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第二是能不能改造线下渠道体系。传统品牌最大的包袱就是全国几万家经销商,每一层渠道都要吃利润。九号、小牛线上旗舰店卖货,省下来的渠道成本全部转化成配置升级空间。雅迪、爱玛如果不敢动刀子优化渠道,成本劣势永远改不了。
九号小牛极核智能电动车:消费者怎么看?这些疑问你也有吧?
2025年电动车市场的这波"智能化浪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各大平台的评论区成了辩论赛现场。
有人说这是行业进步,有人质疑品牌玩套路,咱挑几个争议最大的问题聊聊。
第一个问题,买了智能电动车,后期维修保养会不会被宰?
这担心不是没道理。有网友专门对比了售后价格,九号、小牛的配件和维修费用确实比传统品牌贵一些。但反过来算笔账又不一样——互联网品牌的产品故障率相对较低,因为用的是成熟的电子元件和电池管理系统。传统品牌虽然单次维修便宜,但架不住小毛病多。使用周期算下来,总成本其实差不太多,关键是智能品牌的体验好、省心。
第二个问题,智能功能会不会是"花架子",实际用处不大?
这个得分人群。对于年轻用户来说,手机APP控制、远程定位、电子围栏这些功能都是真需求——停车场找不到车、担心车被偷、想提前知道电量,这些痛点智能功能都能解决。但对于中老年用户,学习成本确实高一些。不过现在的智能系统都有"简易模式",老人用不来APP,子女可以帮忙远程操作,这反而是个优势。
第三个问题,现在买还是等等?
会不会还降价?这得看个人需求。如果是刚需(比如刚毕业上班、外卖兼职),2025年下半年入手很合适——新国标实施、以旧换新补贴还在,品牌优惠力度也大。如果不着急,可以等到2026年春季,价格可能再降一些,或者等新款。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配置不太可能再大幅升级了——四千多价位已经堆上液晶屏、ABS、手机互联,除非上自动驾驶(短期不现实),不然没啥可加的。
第四个问题,传统品牌还值得买吗?
这个要看具体需求。如果你看重售后网点覆盖(雅迪、爱玛全国门店数量确实多)、对智能功能要求不高、预算特别有限,传统品牌依然是稳妥选择。但如果你是年轻用户、重视骑行体验、愿意为智能功能买单,那九号、小牛、极核这些互联网品牌性价比高。市场不是非黑即白,不同品牌服务不同人群,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智能电动车:电动车圈的"智能化革命",最后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
从2025年这波"智能化浪潮"就能看明白,电动车市场早就过了"谁便宜买谁"的时代,现在拼的是"谁体验好、谁智能、谁性价比高"。
九号、小牛、极核这些互联网品牌,把智能配置砸到四五千档位,逼得雅迪、爱玛要么跟着转型升级,要么守着老产品眼睁睁看份额流失。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体验战、技术战——消费者花四五千块,不光要能骑,还要骑得舒服、骑得安全、骑得有面子。
这场仗打到现在,输赢还没完全分出来,但方向已经很清楚了。
传统品牌如果还抱着"我牌子老、渠道广"的老黄历不放,迟早会被时代抛弃。反过来,互联网品牌也别高兴太早,智能配置下放了、价格打下来了,后续的品控质量、售后服务、用户口碑能不能跟上,这才是决定能不能笑到最后的关键。
最后来个灵魂拷问:如果预算卡在五千块左右买电动车,你会选"智能拉满"的九号、小牛、极核,还是"老牌子放心"的雅迪、爱玛?
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都站哪一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