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失速股价下滑,巴菲特又卖对了?

比亚迪销量失速股价下滑,巴菲特又卖对了?-有驾

作者|睿研消费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无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决策是否正确,其近半年持续下行的股价,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态度。

比亚迪销量失速股价下滑,巴菲特又卖对了?-有驾

睿研截图:比亚迪近半年股价走势

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不断突破新高,比亚迪却迎来了自己的“多事之秋”。

根据比亚迪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1949.85亿元,同比下降3.05%;净利润为78.23亿元,同比下降32.60%。

作为对比,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大势向上,比亚迪业绩却不升反降,多少有些违和感。

此前,巴菲特宣布完成对比亚迪的清仓,紧接着比亚迪就出现了销量下滑、业绩下降的情况。不由地让人猜想,巴菲特这一次又卖对了?

01

无缘“金九银十”,背后是何原因?

车圈的“金九银十”,比亚迪似乎并没有等来。

根据比亚迪发布的9月份产销快报,9月份比亚迪销量为39.63万辆,同比下滑5.52%,也是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单月销量同比下滑,终结了18个月月销量不断上涨的神话。

10月份,比亚迪依旧没有改观,单月销量为44.17万辆,同比下跌12.13%。

拆分来看,比亚迪销量下滑的罪魁祸首是插电混合车型销量下滑严重。9月份,比亚迪的纯电车型依旧保持着同比增长态势,从去年同期16.6万辆增长至今年9月份的20.51万辆,但是插电混合车型销量却从去年同期的25.26万辆跌至今年9月份的18.8万辆。

比亚迪销量失速股价下滑,巴菲特又卖对了?-有驾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10月份依旧如此,比亚迪纯电车型从去年同期的18.96万辆提升至今年的22.26万辆,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却从去年同期的31.1万辆下降至21.43万辆。

比亚迪销量失速股价下滑,巴菲特又卖对了?-有驾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其实,比亚迪如今销量放缓早已有征兆。生产端,比亚迪今年7月、8月产量分别为31.79万辆、35.31万辆,同比下跌-0.92%、-3.78%,先于月销量两个月停止了增长态势。而且从月销量增速来看,比亚迪今年以来已呈现逐步放缓的态势,从2月份的163.95%逐步下降至7、8月份的0.56%、0.15%。

比亚迪销量失速股价下滑,巴菲特又卖对了?-有驾

比亚迪月产销情况,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9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为150万辆,同比增长22%;10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40万辆,同比增长58%。比亚迪身为新能源汽车的老大哥,销量增速并未领先于行业水平。

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们,有不少已在9月、10月份创下了新高:

9月份,零跑销量为66657辆,同比增长97%;小鹏销量为41581辆,同比增长95%;小米汽车销量为41948辆,同比增长209.37%;岚图销量为15224辆,同比增长52%。上述品牌均在9月创下销量新高。

10月份,零跑销量突破7万台,再次创下销量新高。小鹏单月销量4.2万辆,突破了历史新高。

至于为何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下滑拉胯整体表现,大致有如下原因:

首先,比亚迪秦 PLUS DM-i近期处于更新换代周期中,不少消费者会产生观望情绪。

其次,今年以来混动领域车型竞争明显加剧,比如零跑C10起售价已降至11.18万元,零跑C16起售价也来到了15.18万元,却配备了二排大彩电,从进阶款车型的性价比层面对比亚迪带来威胁。吉利更是采用相同车型较比亚迪便宜一点的策略,分流了不少客户。

最后,传统燃油车型为了守住自身份额,也开始了大降价,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低价位插混车型市场份额的扩张。

比亚迪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参与签署行业公平竞争承诺书并推出库存熔断机制,这使其无法再通过压缩供应商账期、转移经销商库存来最大化资金利用,削弱了竞争力。

2026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从免征改为减半(单车上限 1.5 万元),且增程车型需纯电续航超 100 公里才能享受优惠。比亚迪部分 DM-i 车型续航不达标,2026 年或需调整产品,可能增加成本。

02

四个轮子的好生意?

在此之前,比亚迪还有一个重大利空,那就是巴菲特清仓了。

9月21日晚间,据外媒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正式确认清仓其所持有的全部比亚迪股份。这场时间长达17年的投资,最终以投资获利超80亿美元,回报高达38倍的结果画上了句号。

其实,早些年的巴菲特并不喜欢汽车产业,因为他亲眼见证过汽车产业竞争的残酷。

上个世纪50年代,巴菲特从大学毕业,恰逢二战结束,美国经济迎来复苏。而当时的美国汽车产业十分强势,产量能占到全球的70%左右,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车企基本垄断了汽车市场。

按理来说,庞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头部企业应该很吃香。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时美国汽车巨头之间的厮杀,其激烈程度丝毫逊于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

比如1950年通用以50%的市场份额领先,但紧接着在1954年福特就推出了豪华双门敞篷跑车雷鸟(Thunderbird),次年就实现了反超。不过在1956年,通用又凭借尾鳍设计和V8引擎夺回冠军,用“一年河东一年河西”来评价当时的美国汽车市场毫不为过。

而后,石油危机爆发,日系车企凭借推出低油耗的经济型小型车迅速占领市场,同时丰田的精益生产(TPS)彻底颠覆了底特律的大规模生产范式,对美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到了1980年,日系车在美国市场份额突破20%,在1986年进一步升至30%,而美国车企克莱斯勒濒临破产,福特面临巨额亏损的窘境。

之后日本车企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产因债务问题濒临倒闭,三菱汽车也因质量问题一度接近破产。

可以说,巴菲特从青年到中年,见证了汽车产业技术、生产模式变革越来越快的时代,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也随之捉摸不定,最终导致了汽车产业产品迭代更新速度加快这样的结果。而每一次产品迭代的背后,都有可能是好几家车企的出局。

也正因如此,巴菲特才说出了不投“带轮子的生意”这句名言。

话说回来,既然汽车产业是如此费力不讨好的苦活,为何巴菲特却持有比亚迪长达17年?

肯定不是因为比亚迪的技术,因为在过去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巴菲特见过太多汽车产业的技术变革,但只是“各领风骚一两年”。

真正的原因恐怕是,中国的比亚迪,并不是巴菲特所理解的常规汽车企业。王传福曾在一段采访中,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由于经销商可以垫资,车企干的是“先拿款,后提货”的生意。加上近年来比亚迪对供应商采用的票据对付方式,还可以侵占供应商的钱(这一点王传福在采访中没说),因此账上躺着一大笔不需要付利息的现金。因此,中国汽车产业或许毛利率不高,但投资回报率绝对不低。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不少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打破了合资厂商的技术垄断。但是,零部件企业被整车厂商压榨也是铁铮铮的事实。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其丰厚的投资回报也来自于中国汽车供应商的利润转移。

可以说,投资比亚迪,巴菲特不单单是踩中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转型最优质的标的之一,还隐形地获取了很大一部分原本属于供应商的利润。

03

巴菲特卖对了?

从锂电池到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过去的二十多年可以用踩在风口上行走来形容。但如今,政策福利接近末尾期、产业竞争愈发内卷、技术难以拉开产品差距,在下一个新兴场景被挖掘之前,比亚迪难以复刻此前的增长,这或许是巴菲特选择清仓的重要原因。

而从巴菲特清仓的时间点来看,似乎也与上述因素相吻合。

2022年8月,巴菲特首次卖出比亚迪,出售了133万股,持股比例降低至19.92%。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价格战成为了产业主旋律。

在此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巴菲特不断减持比亚迪,在去年7月份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而这段时间也是汽车市场公认最为内卷的时候,各家车企都献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活,没有点与众不同的东西甚至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

如今,监管层提出反内卷政策,规范车企账期、不搞恶意价格战,意味着比亚迪无法将资金压力分摊给供应商,用少部分资金玩转汽车这个庞大的生意,也预示着此前比亚迪通过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的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无疑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比亚迪运作的竞争力。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他坚定地持有可口可乐、苹果,却在比亚迪销量不停创新高的时候坚定减持——从短期来看,如果不能延长供应链账期,汽车产业本质上还是“四个轮子的苦生意”,不符合巴菲特的选股逻辑;从长期来看,卷这个字是写在汽车产业基因里的,就注定了这个行业没有常胜的将军。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