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5年10月,插混增程车要"凉凉"?二三十万的车现在卖还来得及?
最近新能源车圈热议不断,焦点还是老问题新变化。2025年10月9号,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一份重磅公告,内容涉及2026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
这份公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对插混和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门槛做了重大调整。
之前的规定是纯电续航只要达到43公里就能享受购置税减免,现在直接翻倍提升到100公里以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批纯电续航在50到80公里的低端插混和增程车,从2026年开始将彻底失去购置税优惠资格。
而与此同时,比亚迪、长城、奇瑞、吉利这四家头部车企新一代混动技术也在2025年下半年密集亮相。
这些新技术全是奔着"油耗更低、续航更长、性能更强"去的。
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有人说自己现在二三十万买的插混车,明年不得"双杀"?既没补贴,性能还被碾压?还有人吐槽刚提车三个月,转头就面临贬值的压力。
二手车商更是坦言不讳,最近收插混和增程车,报价已经压得越来越低,新车一上市,老车肯定更惨。
那问题来了,现在手里有二三十万的插混和增程车,到底要不要赶紧出手?明年的补贴新规加上新车上市,真能让老车主陷入困境吗?这事儿确实值得好好掰扯掰扯。
第一部分:明年新车有多狠?比亚迪/长城/奇瑞/吉利集体"放大招"!
从2025年10月开始,四家头部车企的新一代混动技术集体亮相,这才是真正的技术进步,不是简单的"换壳"升级。
先看比亚迪的第五代DM-i混动技术。这代技术有什么特别之处?核心指标是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亏电油耗降到2.9升每百公里,综合续航里程能突破2100公里。
什么是热效率?简单说就是汽油转化为动力的效率,数字越大越牛叉。比亚迪这个指标已经处于业界最高水平。
具体到车型怎么样呢?2025款秦L DM-i起售价9.98万元,提供80公里和120公里两种纯电续航选择,综合续航能做到2100公里。如果纯看油耗成绩,实测亏电油耗只有2.43升每百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说明这台车纯靠汽油跑长途,油耗能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2025款唐DM-i则是在10月25日上市,官方价格从17.98万元起到20.78万元。这款车的亏电油耗是4.95升每百公里,纯电续航115公里,综合续航1150公里。与之前的荣耀版相比,顶配车型价格还下调了1.2万元。
再看长城的Hi4-T 2.0混动系统。这套系统专门为越野加日常通勤的兼容性设计,搭载2.0T发动机配合P2电机,WLTC工况下纯电续航105公里。净功率峰值300千瓦,净扭矩峰值750牛米,这意味着什么?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可以做到6.8秒。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套系统支持对外放电功能。3.3千瓦的对外放电加上2.2千瓦的车内放电,越野脱困时还能用电机辅助爬坡。这就是一车多用的概念。
奇瑞的鲲鹏超能混动C-DM 5.0技术则主打热效率。热效率44.5,这意味着相同一箱油,别人能跑五百公里,它能跑六百公里多。搭载的是第五代ACTECO 1.5TGDI混动发动机,最大功率115千瓦,峰值扭矩220牛米。
实测WLTC工况下油耗能到4.2升每百公里,纯电续航按CLTC标准能达到145公里。关键是它用了智能能量管理策略,能根据路况自动在纯电、混动、增程模式间切换,完全避免能量浪费。
吉利这边推出的双缸增程器方案则是增程党的福音。双缸水平对置发动机,排量1.0到1.2升,发电效率超过97,油电转换效率能突破4千瓦时每升。
什么是油电转换效率?就是一升油能发出多少度电。吉利这个数据比理想ONE的3.8千瓦时每升要高。配合新的预加热技术,冬季续航衰减从之前的三成左右降到一成左右。这是实实在在的冬季续航焦虑缓解。
吉利同步推出的雷神AI电混2.0技术则是在2025年6月发布,强化了人工智能能量管理和智能预加热功能。
现在看看价格对比。现在市面上二三十万的主流插混和增程车,理想L6起售24.98万,理想L7起售30.18万,问界M7起售27.98万。这些价格看起来还不错,但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以比亚迪秦L DM-i为例,新车起价仅9.98万元,油耗、续航、加速的指标表现已经相当于几年前的同级车水平。这不仅是"价格战",而是全方位的技术升级加上价格下沉的完美结合。
一款售价接近十万元的车,能跑到2100公里综合续航,油耗低至2.43升,这对于二三十万价位的老插混车来说,冲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第二部分:技术"核爆点"在哪?这些黑科技让老车主直接"破防"!
为什么新技术看起来这么威胁?关键不是简单堆参数,而是从底层逻辑颠覆了插混和增程的整个设计思路。
比亚迪第五代DM-i的杀手锏在哪里?双电机串联加上行星齿轮耦合的动力分配方案,让发动机和电机的配合更加高效。
之前老款插混车为什么在高速超车时总感觉"肉"?根本原因是发动机和电机的功率输出存在时间差,两者不能完美配合。新技术直接让发动机在最高效的工作区间持续运转,电机则在需要的时候快速介入,油耗自然就降下来了。
这不是简单的机械改进,而是整个动力逻辑的重新设计。发动机长期在高效工作点运行,意味着燃烧更充分,排放更清洁,油耗更低。这是系统工程思维的体现。
长城Hi4-T 2.0的优势在哪?采用2.0T发动机加P2电机再加9HAT变速箱的纵置并联架构,传动效率高达97。这个数字听起来简单,背后是多年的工程调校。
关键是这套系统的多用途设计。支持3.3千瓦对外放电加上2.2千瓦车内放电,在越野脱困时电机能辅助爬坡。一车两用,城市通勤靠纯电,越野挑战靠混动协同,这就是真正的"全能车"概念。
奇瑞C-DM 5.0的绝招是什么?热效率44.5的1.5TGDI发动机配合智能能量管理策略。这套策略能根据路况自动在纯电、混动、增程模式间切换。
堵车时纯电运行,避免发动机低效工作。高速时发动机直驱,减少能量转换损耗。这种智能切换的价值在哪?相同的续航距离,比老款插混足足省掉一部分油耗。实际测试数据表明,这套系统相比之前的技术,能省掉15左右的燃油消耗。
吉利双缸增程器的核心竞争力是4千瓦时每升的油电转换效率。为什么这个数字这么重要?因为增程器的核心就是把汽油转化为电力推动车辆,转换效率越高,意味着同样的油能发出更多的电。
吉利这个方案的聪明之处在于双缸水平对置结构。两个活塞相向运动,彼此的震动能相互抵消,这样就能用一个排量更小的发动机,实现一个大排量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排量小意味着耗油更少,体积更紧凑,成本也更低。
配合新的预加热技术,冬季续航衰减从三成降到一成,这是什么?这是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升级。北方用户再也不用担心冬天续航大幅缩水的问题。
综合体验升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油耗从之前的5到6升每百公里直接降到2到3升,省油幅度达到50左右。纯电续航从之前的100到150公里提升到100到300公里,满足周内不充电的日常需求。加速性能从之前的5到6秒优化到4到5秒级,性能媲美真正的性能车。
还有一个往往被忽视的价值:购置税新规的门槛提升。看起来是对老车的打击,但实际上是淘汰了低端低效的产品,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品质在上升。消费者被迫升级,市场品质随之提升。
第三部分:为啥说二三十万的旧车明年必贬值?市场规律摆在这儿!
技术升级如此猛烈,对现在手里的二三十万插混和增程车有啥影响?简单说就是加速贬值,没有其他答案。
从供需关系的冲击来看,明年新车上市后,消费者肯定用脚投票。同样的预算,为什么不买油耗低三成、续航长五成、加速快一秒的新车?二手市场的老款插混和增程车立刻沦为"性能落伍品"。
历史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4年理想ONE停产时发生了什么?二手车价直接腰斩。之前30万多的车,后来跌到17万左右。这不是个案,这是新能源汽车的通病。
为什么理想ONE会这样?因为一旦宣布停产,消费者就知道这是"上一代产品"。没人愿意为上一代产品付出新车价格。二手车商也心里清楚,货在手里没人要,只能不断降价求快速出手。
现在的插混和增程车会不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基本上是必然的。新一代技术的优势太明显了,消费者的选择很清楚。
政策新规的双重打击是什么?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2026年起,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插混和增程车,直接失去购置税减免资格。
什么是购置税减免?新车购置税是10,减免意味着直接省掉这笔钱。一台30万的车,购置税就是三万元。失去减免,消费者要多掏三万块。
现在市面上有多少低端插混和增程车纯电续航在50到80公里?相当多。吉利Galaxy L7、吉利Galaxy Xingji 7、奇瑞iCAR V27这些低端车型都在这个区间。这些车从2026年开始就没有补贴了。
这进一步压低了老车的残值率。因为新车没有补贴,消费者会更加谨慎地购买二手的旧款车型。何必买二手没补贴的旧车,不如咬咬牙买新车还能享受补贴呢?
车企清库存的套路是什么?2025年底到2026年初,为了推新车,车企肯定会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旧车能抵现五万块,新车再优惠三万块,力度确实诱人。
但这个福利只给新车购买者。老车主想卖车,只能卖给二手商。二手商为了快速出手,报价必然压得更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用户心理的恐慌是最后一根稻草。谁愿意花25到30万买辆车,开一年就贬值二十?特别是现在新能源车技术迭代这么快,2026年又会有什么新黑科技?固态电池?高压快充平台?现在买的车分分钟变成"上一代产品"。
这种贬值恐慌心理会进一步压低二手车价格。人心一旦悲观,市场就开始恶性循环。卖家着急出手,买家更加犹豫,价格越来越低。
目前的保值率现状如何?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的数据,插电混动车型的三年保值率大约是45左右。
等等,什么是保值率?就是一台车开了三年,二手价格是新车价格的多少倍数。45意味着什么?一台30万的车,三年以后只值13到14万左右。贬值额度超过16万。
这个保值率远低于燃油车。传统汽油车的三年保值率通常在60以上。为什么差这么多?因为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速度就是比燃油车快,电池衰减也是个因素,市场心理上也更悲观。
所以说贬值是必然的,不是如果而是必然。关键是贬值的速度和幅度有多大。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新车消息加上政策新规一出,评论区成了"大型焦虑现场"。许多真实的用户声音值得仔细思考。
**第一个常见疑问:我现在刚提的二三十万插混车,要不要马上卖?**
答案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提车不超过三个月,而且二手车商的报价还能达到原价的85以上,比如说一台30万的车,二手商愿意出25.5万以上,那么可以考虑出手。
为什么?因为明年新车上市以后,二手价格只会更低。现在还有人愿意高价接手,赶紧出手最明智。
但如果已经开了半年以上,或者二手车商只给7到7.5折的报价,也就是说21到22.5万的价格,那就建议再等等。
等什么呢?等2026年初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出台。旧车能抵现五到八万,这笔钱能显著降低用户的实际损失。到时候再卖会更划算。
**第二个常见疑问:新车便宜这么多,会不会质量不行?**
这个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完全不用担心。比亚迪、长城、奇瑞、吉利这些头部车企有什么特点?技术都是"量产一代、研发一代、测试一代"的体系运作。
比如说比亚迪第五代DM-i,早在2023年就开始了路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市场验证。新技术已经足够成熟。
而且新技术通过了更严苛的2025年碰撞安全标准认证。质量反而更靠谱,因为标准本身更严格。
**第三个常见疑问:增程车是不是彻底没戏了?**
增程车不会消失,但"低效能增程"肯定被淘汰。新一代增程技术,比如吉利的双缸增程器、理想的新一代增程,会更注重发电效率和油电转换效率。
但那些靠"大电池加低性能"低价忽悠用户的增程车呢?比如某些八到十万级的增程SUV,肯定扛不住新技术的冲击。消费者升级需求摆在那儿,这些低端产品只能被淘汰。
**第四个常见疑问:现在的插混二手车,明年能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只有保守估计。到2026年底,现在30万的插混车可能只值20到22万,贬值幅度在三成左右。
极端情况下,如果碰上进一步的政策调整或者新技术突发突进,可能跌到18到20万,贬值幅度就达到了三到四成。
这就是为什么老车主着急出手的真实原因。现在卖可能还能卖出个不错的价格,再等几个月,没准就开始往下掉。
结语:二三十万的插混增程车,现在卖还是不卖?
从2025年10月的政策新规加上10月下旬的新技术发布会,能清楚看出一个趋势:新能源车的迭代速度,比手机还快。
你现在觉得"高端"的配置,明年可能就是"入门级"。你现在吹嘘的油耗成绩,明年可能就不够看了。
对于不同情况的车主,行动建议是什么呢?
提车不到三个月的新车主,密切关注11月到12月的二手车行情。如果二手价格达到85以上,强烈建议出手。新车一上市报价只会更低,没有反弹的机会。
提车三到十二个月的车主,不要急着卖。等2026年初的"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再决策,旧车补贴五到八万能抵消相当一部分贬值损失。
提车超过一年的车主,正常使用就行。这个时候二手车贬值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符合"新车前一年贬值最快"的规律。继续开几年,保值率基本稳定。
最后一个灵魂拷问是什么呢?如果你现在有25万预算,会选即将贬值的"2025款老车型",还是等明年18到22万起的新款"技术王者"?
两个选项摆在眼前,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新能源车市场的逻辑就是这样残酷:技术升级无止境,消费者利益优先,被甩掉的老车型只能认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