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日产聆风海外上市,售价约22万元起,续航488公里
老同学群里最近又炸开了锅。阿飞发了张照片,说美国那边的日产聆风换代了,这回直接变成跨界SUV模样,还挺时髦。他还说自己在洛杉矶看见实车,比以前那两厢小电驴气场大多了。
这车今年6月17号刚亮相,外形一改前几代的“朴素”,溜背线条一下子就有点年轻人的味道。灯组也整得花哨些——L型日行灯,两侧高配之间还连了一道光带。师傅说现在流行这种贯穿式,其实就是晚上好认,不容易和别家搞混。我记得前几天洗车店老板指着隔壁停的一辆PLATINUM+款念叨:“你瞅这进气格栅,能动的,不白费钱。”
侧面像极了ARIYA那路数,不过后门拉手藏到C柱上去了,我第一次摸半天没找到,还以为坏掉。充电口也讲究,两边前翼子板各一个口儿——据说方便不同方向停车,有次邻居老李头试过,一下雨全身湿透,就为了找对插头。
尾部嘛,用NISSAN四个字母取代圆标,看着洋气点,但我还是怀念以前那个大椭圆。有意思的是,这回没用贯穿尾灯,而是上翘做出个鸭尾扰流效果,据维修厂小杨讲,这种造型高速跑起来真能压住点风,不过市区根本体会不出来。
内饰倒是借鉴ARIYA不少,中控台悬浮设计、地板通透、双联屏挺唬人。但S和S+给的是12.3英寸屏幕,高配SV+跟PLATINUM+直接上14.3英寸——销售顺嘴一提,“顶配啥都大”。不过冷知识:副驾手套箱位置比上一代浅一点,有位日本网友抱怨装不了加热便当盒。
配置分得细,高低搭配很明显。轮圈也是从18钢圈到19铝合金都有,最入门款还特意加空气动力罩,说省电。我问过修理厂胖哥,他摇头:“这些罩子磕一下就掉,要不是新鲜劲儿没人愿意补。”
动力方面听他们聊,有两种选择:低功率130千瓦(扭矩345牛·米)匹52.9度电池;高功率160千瓦(355牛·米),75.1度大电池,美国EPA工况下最高303英里,也就是488公里吧。这数据群友自测总觉得水分不小,上班族实际开下来差个三五十公里常有。不过150千瓦快充35分钟能冲80%,这个倒是真事,小区物业保安亲测有效,但要排队等桩,人多时急死人。
新聆风还能当移动电站VTOL功能,小王去年台风断电影响家里冰箱,就是靠上一辆旧款救急顶了一宿。这功能国内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也没人专门去用,但关键时候真管用。
追溯历史啊,当年第一批进口来的晨风挂启辰标卖24万多,那会儿纯电175公里续航,在我们县城算稀罕物件,现在想想确实年代感强烈。后来第二代没进来,现在国内卖的都是N7、艾睿雅这些车型。今年东风日产打算推插混轿车N6,还有郑州日产弄皮卡PHEV版,也是八卦消息传来传去,都盼着别再只看海报不上货架就好。
冷知识再补一句,新一代引入日本市场的时候,据东京朋友透露,本地经销商曾把隐藏式拉手误解成“儿童安全锁”,闹出笑话;还有早期车主反映冬季北方城市加热座椅升温慢,比起日韩本土调校版本略逊色一点。这些琐碎事只有真正在国外生活或接触过才知道,我们平常买国产基本遇不到类似情况,但图省心还是要提前了解清楚养护细节,比如快充频繁使用对锂离子寿命影响等等,每次4S店技师都絮叨半天,“宁可慢充少折腾”。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那辆2015年的晨风现在二手市场偶尔还能见着,大部分已被出租公司收走做短途接送工具。有一次打网约顺路坐进去,司机笑称“老古董”,但空调制冷依旧杠杠滴,就是后备厢塞不下俩28寸箱子,被乘客吐槽不是一天两天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涉及懂车帝、美西留学生微信群、维修厂闲聊及日系论坛零星爆料等片段交错汇总整理,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