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汽车中国溃败:从280亿市值到仅剩一家门店的警示录

---

“豪门贵公子”极星汽车,为何在中国混成了“透明人”?

一辆车卖145万,半年只卖出几十台,全国门店只剩一家——这不是什么小众手工跑车品牌,而是背靠吉利和沃尔沃两大巨头的极星汽车。这个曾被资本捧上280亿美元市值的“北欧贵族”,如今在中国市场几乎查无此人。

极星汽车中国溃败:从280亿市值到仅剩一家门店的警示录-有驾

极星的故事像极了富二代创业的典型反面教材:2017年成立时,沃尔沃掏钱搞研发,吉利负责生产,上来就推出限量1500台的混动超跑极星1,定价145万元,口号喊得震天响:“天空才是极限”。结果现实很骨感,2020年在中国只卖出24台,彻底沦为展厅里的装饰品。后来匆匆降价推出极星2,又因为交付慢、质量翻车,被特斯拉按在地上摩擦。更迷惑的是,产品线像过山车,一会儿70万的极星3,一会儿又掉头做30万的极星4,消费者还没搞清定位,极星自己先乱了阵脚。

内部管理更是灾难现场。八年换七任中国区CEO,战略朝令夕改,今天说要搞直营,明天换成经销商。决策效率堪比老牛拉车,连门店装修方案都要瑞典总部审批,等三个月批下来,竞争对手新车都上市了。今年年初中国团队从320人裁到86人,上海总部退租三层办公楼,线上购车系统直接关闭,只剩上海一家门店硬撑。用网友的话说:“这哪是战略调整,分明是收拾行李的前奏。”

极星汽车中国溃败:从280亿市值到仅剩一家门店的警示录-有驾

极星的困境,本质是傲慢的代价。中国新能源市场早已杀成红海,20万价位有小米SU7这种“价格屠夫”,30万以上有蔚来、问界虎视眈眈。而极星智能化配置落后,激光雷达舍不得装,车机系统连国产10万元车型都比不过。即便后来拉来魅族合作,也只是杯水车薪。反观宝马、奔驰都低头找华为合作智驾系统,极星却还在强调“北欧血统”,堪称当代版刻舟求剑。

极星汽车中国溃败:从280亿市值到仅剩一家门店的警示录-有驾

财务数据更触目惊心:负债73.8亿,净资产负33亿美元,连沃尔沃都表态不再输血。隔壁同属吉利集团的极氪,靠着本土化设计和堆料战术混得风生水起,而极星却困在“洋品牌”的幻觉里。有业内人士吐槽:“现在国产车连车顶激光雷达都能当标配,极星却还在卖‘北欧极简风’,消费者又不是来买家具的。”

如今中国消费者早已不是当年的“人傻钱多”,30万以上高端市场,国产车份额从5%飙到34%。比亚迪仰望能原地掉头,小米SU7流量拉满,问界M9把冰箱彩电塞进车里——这些玩法极星一样都没学会。所谓“北欧豪华”的标签,在绝对的性价比和技术力面前,脆弱得像层窗户纸。

或许极星最该补的课不是电动车技术,而是中国市场最基本的生存法则:要么卷,要么滚。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