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上的签名还没干透,凯迪拉克Celestiq顶着250万人民币的售价,被运进了密歇根州某位富豪的新家。通用总裁马克·罗伊斯在现场,一身西装,表情严肃到可以直接参加下届美国总统大选,专门留了小半天,给车门内饰板签个名。“凯迪拉克精神”,这笔墨厚得跟密歇根的冬天一样不知道啥时候能化。
这场面说隆重一点,叫品牌传承;说实在一点,有点像用金边瓷杯往外撒糖水——那杯糖水,也不便宜,一天手工产量最多两台,买家全程有专人伺候。连车门上都有100多个零件用3D打印技术做出来,显得这个世界不只有表面,更需要一份细致到变态的仪式感。天价Celestiq成了凯迪拉克的最新图腾,立在风口浪尖,仿佛在眨着眼睛提醒大家,这家老牌豪华制造商仍然有资本制造故事,好像上世纪初那些高帽子、长大衣的人还在马路边回头看它。
但图腾最后只能拿来祭祀,不能当饭吃。你说Celestiq能让凯迪拉克活下去吗?恐怕不能。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更像是急诊室的心电图——新能源豪华轿车Lyriq在国内一个月能卖几百台,都得烧高香。XT4、XT6老化严重,靠大优惠散步,主力XT5也撑到青筋暴起。就像拿着上世纪配方,对着2024年的药方,硬生生求个奇迹。
所以,当全新XT5在成都车展秀肌肉,9月底要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时,这步棋已经透着“背水一战”的意思。整个中国市场,凯迪拉克看得比自己洛杉矶家门口都重,毕竟这里人多、钱多、卷也多,能活下去已属不易。新XT5上来直接换脸,贴近家族最新造型,塞进了一块33英寸大联屏,采用了8155芯片,就像告诉大家“我已经很互联网了”。但一看动力,还是那套熟得能背出马力参数的2.0T轻混系统,输出174千瓦,莫名让人出戏。
这套动力拿去和隔壁的老对手比,比方说奥迪Q5L、宝马X3、奔驰GLC,谁也讨不到多少好果子吃:对手的调校和马力不是更激进就是更成熟,配置又人性化,在中国市场的用户进化速度面前,XT5像是拿上赛季用旧了的球鞋,硬要参加百米决赛。更别提理想L7、问界M7等国产新能源对手在门口瞪着眼——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智能驾驶,人家都能当标配,“卷”字里竟有一半都是“智能”的音译。你这块大屏,能救场吗?
更骚的是,“全球战略”也算凯迪拉克的遗传病。美国本土市场,新一代XT5居然要等到2027年,但动力一下子升级到2.5T四缸328马力。于是,全球化遭遇现实主义:国内急需新品刺激销量,先开盲盒上线,但用的还是上一代底盘和动力,成本能省则省;美国市场还在打盹儿,产品可以慢慢酝酿,动力直接给“真东西”,反正用户习惯也拖延症严重。凯迪拉克算盘打得山响,主打一个各地定制,走量的让中国背锅,面子的留给北美。这样明着区别对待,既黑又幽默,和我们法医看报告的心态一样:活人是临床,死人做科研,大家都能各得其所。
所以把Celestiq和XT5放一起看,有点像科室里摆着两份病历:一份是富二代的小资病,另一份是工薪阶层的老寒腿。凯迪拉克想做这两个群体的精神领袖,结果富二代自己有药方,工薪阶层那边只能吃点过期的维生素。品牌力靠Celestiq拔高,销量靠XT5顶着,但中国用户的双眼比显微镜还毒辣。大家都知道你250万的天价车可以讲故事,地面上三四十万的XT5,嘴上涂了点色,骨子里还是那块不争气的肌肉。
其实行业里头这种“双轨制”操作已不新鲜,豪华品牌都爱把“旗舰级工艺”和“走量低配”挂在一起卖,官方话术也能写出本词典。现实很简单:主力车型的核心进步能否跟上消费者心态变化,还是靠实打实的诚意。如果只是把大屏塞进老框架,家族前脸贴个新标志,想骗过整个中国市场像骗小孩过家家,恐怕要翻车。毕竟,“魔术师最怕的观众,就是曾经的魔术师”。
回头看这场凯迪拉克的操作,我们这些职业旁观者多少有点感慨。执着于品牌精神用大图腾立地,现实又要用“性价比低成本”稳生产,像极了案卷中“忠孝不能两全”的现实。某种程度上,凯迪拉克并没有放弃努力,只是这努力,观众已经习惯把它翻到背面看。
说到底,新XT5能卖多少,还得等中国市场说话。买不买不重要,信不信才重要;你能在一堆同级对手里留下自己的DNA,才配再谈故事。最后我也懒得给结论,这牌出了,局已经续上了。问题是:你买车是在选品牌,还是选时代?——凯迪拉克还会是梦里的豪车吗?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