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节后车企扎堆发新车,都给我一种错觉,好像他们不是在卖车,而是在参加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是“看谁先把自己卷死”。
这不,长安启源Q07上来就整了个大活儿,给一台十五六万的车,哐当一下,塞了个激光雷达。
不装了,摊牌了。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激光雷达这玩意儿,前两年还是四五十万车型的专属图腾,是新势力们用来区分自己和凡人的“仙气”。现在长安直接把它按在地上,用价格反复摩擦。我仿佛听见了长安产品经理内心的咆哮:高端功能?什么高端功能?在我这里,高端功能就是今天的白菜,明天就烂在地里。
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他们真的觉得,买这个价位车的用户,核心痛点是“城市导航辅助驾驶”不够丝滑吗?是“匝道自动驶出”不够优雅吗?不是的。这个价位的核心用户,他们的痛点是下个月房贷,是孩子补习班的费用,是今天晚上吃什么才能假装自己生活很健康。你给他一个激光雷达,他能用来干嘛?在拥堵的晚高峰,眼睁睁看着旁边外卖小哥的电动车,用一个神鬼莫测的走位把自己甩在身后,然后默默思考,我的激光雷达能不能扫描出小哥今天中午吃的什么?
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根本不在特斯拉,不在激光雷达,而是在于中国马路上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你的AI算力再强,能算得过一个准备随时躺下的老大爷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是物理规则层面的无敌。所以长安这个操作,本质上不是技术下放,而是一种态度宣示,一种掀桌子式的自爆。它在用行动告诉所有同行:别谈什么品牌调性了,也别讲什么技术路线了,咱们直接快进到决赛圈,进行一场无差别格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么个意思?
就在长安这边准备“得道飞升”的时候,比亚迪汉在干嘛?它在干一些特别接地气,甚至有点“笨”的事情。
新款汉,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升级。它干了啥?取消了那个能收集全家指纹的钢琴烤漆面板,加了个车载冰箱,优化了无线充电的位置。
这是什么?这是开窍了,是悟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一个能随时拿出一罐冰可乐的车载冰箱,对幸福感的提升,远超一百个你永远不会用的智能驾驶功能。钢琴烤漆那玩意儿,就是汽车界的“压缩毛巾”,看着高级,一用就炸毛,新车三天就变成犯罪现场。比亚迪现在把它干掉了,说明他们终于从工程师的象牙塔里走出来了,开始倾听人民群众真实的骂声。
如果说之前长安启源的玩法是“修仙”,追求的是境界上的突破。那比亚迪这次就是“炼体”,把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练得更厚实。它发现,在20万这个级别,消费者不是在找一个科技玩具,而是在找一个可靠的、省心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伙伴”。续航给你加长,油耗给你降低,内饰让你用着爽。这些升级听起来一点都不性感,但刀刀都砍在用户的需求上。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修炼了半辈子屠龙之技,最后发现,江湖上根本没有龙,最多的还是砍柴和切菜。于是他放下了屠龙刀,拿起了一把顺手的菜刀。这不叫堕落,这叫“得道”。
当然,这种“得道”背后可能也是一种无奈。汉的销量确实有点拉胯,再不搞点实在的,市场就要被人抢光了。所以这波操作,你说它是用户至上也行,说是亡羊补牢也对。商业嘛,哪有那么多纯粹的动机,不过都是被逼出来的温柔。
你看,一个市场里,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哲学就出现了。长安选择用雷电法王的姿态,试图用技术闪电战击穿市场。而比亚迪则像一个老农,开始精耕细作,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两种模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死活。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疯狂的斗兽场里,还有吉利星愿和212这种画风清奇的选手。吉利星愿,主打一个“颜值即正义”,搞个双色车身,就想让女孩子们尖叫。这是一种朴素的商业信仰,就像有些人坚信奔驰的三叉星标能带来好运一样,吉利也坚信,好看真的能当饭吃。这种品牌玄学,你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比亚迪续航长,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同样,会被一个紫色车顶吸引的消费者,你跟她讲零百加速,她可能只会问你这个颜色显不显白。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212呢?它更像是一个从上古时代穿越过来的活化石。当所有人都想着怎么在车里装下更大的屏幕,装下更多的摄像头时,212说,我给你们来个柴油版。这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操作。在新能源大行其道的今天,推出一个柴油硬派越野,这行为本身就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色彩。它仿佛在用一种极其复古的方式,对整个时代的“政治正确”进行无情的嘲讽。
它的逻辑是,你们去卷智能,去卷续航,去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吧。我呢,就服务那一小撮还相信机械,还向往远方,还觉得能加油比能充电更靠谱的“老顽固”。它的用户画像极其清晰,就是那些看着你车里那个比iPad还大的屏幕,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觉得有点可笑的人。唉,说起远方,我这周连带孩子去趟公园的时间都没有,生活真是个笑话。
所以你看,现在的车圈,哪有什么清晰的路线,哪有什么统一的标准。
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混沌的、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极端情绪的修罗场。
有人相信技术能碾压一切,于是把激光雷达当成了救命稻草。
有人相信实用主义永不过时,于是把车载冰箱变成了智能座舱的最终形态。
有人相信颜值就是第一生产力,颜色比配置更重要。
有人则干脆背对时代,为那些同样背对时代的人,造一辆属于他们的“任意门”。
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疯”,用自己的逻辑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这是世界观的对撞。而我们这些消费者,就像是站在斗兽场中央,看着四头风格迥异的猛兽,在进行一场我们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的表演。
最终谁会赢?
可能谁也赢不了。真正的赢家,是那个默默关掉所有新车发布会,转身去二手车市场,提了一辆两年车龄卡罗拉的哥们。他才是真正看透了这场荒诞大戏的,唯一的正常人。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