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崛起
现在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真是越来越激烈了,没有核心技术的车企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没想到,现在连全球第四大汽车巨头也撑不住了,直接崩盘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新能源汽车这块儿,中国品牌真的是崛起了。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出炉,前十名里竟然有两家中国车企:比亚迪卖了427万辆,排在第五;吉利卖了334万辆,排在第十。这可是中国第一次有两家车企进榜前十,挺厉害的!
欧洲车企困境加剧
不过呢,西方的汽车大厂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比如说奔驰,7月份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环比直接暴跌了40%。到了2025年上半年,奔驰的净利润才222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暴跌了55%,到了第二季度,利润更是猛跌了68%。
虽然德国的豪华车品牌现在也不太景气,但好歹还能赚点钱,毕竟还有利润。可要是说到欧洲另一家车企,那就惨多了。这家公司在去年的销量还超过了比亚迪100万辆,挤进了全球第四大车企的行列,但今年上半年却直接亏了近200亿人民币。
这家公司就是Stellantis集团。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它在2024年的全球销量达到了542万辆,排名全球第四,实力还是挺强的。
再看看这个榜单,丰田还是稳坐第一把交椅,全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2024年丰田的净利润高达2366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天能赚6.4亿,盈利能力相当夸张。不过,整个日本汽车工业的销量整体是呈下滑趋势的。
Stellantis业绩持续下滑
好,咱们现在正经聊聊。来自欧洲的Stellantis集团刚刚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结果一出来,真是让人咋舌。他们上半年的营收是743亿欧元,跟去年同期比,直接下滑了13%。更惨的是,净利润居然亏损了23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92亿,同比暴跌了140%。这数字,简直就像是坐了过山车。
其实早在2024年,他们的业绩就已经亮起了红灯。那一年,营收同比下滑了17%,净利润虽然还有468亿人民币,但相比前一年,直接暴跌了70%。到了2025年,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直接从盈利变成了亏损,曾经的全球第四大车企,现在可以说是走到了利润崩盘的边缘。
Stellantis旗下一共有14个品牌,像标致、雪铁龙、DS、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克莱斯勒、道奇、Jeep、欧宝等等,这些品牌分别来自法国、美国、意大利、英国,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联盟”。听起来好像挺厉害,但实际上,每个品牌都各有各的问题。
说起这个集团的历史,还得从2014年开始。那时候,意大利的菲亚特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宣布合并,成立了FCA集团。到了2019年,FCA又和法国的标致雪铁龙(PSA)谈妥了合并,2021年正式完成整合,这才组成了现在的Stellantis集团。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巨头,为什么现在却陷入了如此严重的亏损?旗下的销量也几乎全线崩溃?其实原因主要有三个:
(接下来可以继续讲这三个原因,比如:产品线混乱、战略失误、电动车转型太慢等。)
失败者联盟困境
首先,这家车企本身就像是个“失败者联盟”,全是些卖不动车的品牌,想着通过合并来翻盘,结果一合并问题就来了。14个品牌产品重复,互相内耗,管理起来特别难,竞争力也大大削弱了,销量下滑、亏损是早晚的事儿。
再说说中国市场,这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丰田、大众、宝马、奔驰哪个不重视?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谁不想分一杯羹。可这家车企到现在连个中文名字都没有,广汽菲克都退出了,现在在咱们这儿只剩下一个合资品牌,销量还特别低。
看来他们压根就没打算在中国好好干,毕竟中国汽车市场太卷了,连奔驰、宝马都销量大跌,“失败者联盟”能拿出啥有竞争力的牌子来?
最后,面对新能源和电动化的浪潮,他们反应特别慢,虽然也推出过电动车,但没人买。传统车没技术,新能源又跟不上节奏,一步错步步错,最后一群“差生”凑在一起抱团取暖,结果越混越差。
传统车企转型困境
现在,“失败者联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欧洲市场上,勉强还能卖点车,但欧洲那边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而且他们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亏得厉害。如果连欧洲这块地盘也保不住,那离全面崩盘也就差不多了。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个大趋势,传统车企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国内的车企早就全面转向新能源了,而合资品牌还在那儿犹犹豫豫、半遮半掩。全球汽车产业的洗牌还会更加激烈,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这一过程。
其实从全球商业史来看,跟不上时代节奏的企业,最后都会被淘汰。不管以前多厉害,比如柯达、诺基亚,曾经都是行业巨头,结果还是一个个倒下了。只有那些能及时调整、积极拥抱变化的,才能在这个浪潮中站稳脚跟,不至于最先被甩出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