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特别是对于家里人多,或者准备要二胎、三胎的朋友们。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烦恼:想买个大点的SUV,全家老小都能坐下,舒舒服服地出去玩。
可市面上一看,那些号称7座的SUV,第三排要么是给宠物准备的“小板凳”,要么坐进去就得蜷着腿,成年人待个半小时就腰酸背痛。
好不容易找到个空间差不多的,开起来又像开船,笨重得不行,油耗还高得吓人。
那问题就来了,在三十万这个坎上,到底有没有一款车能把空间、动力、舒适性、智能化这些事儿都给办妥了,让我们老百姓买得明明白白,用得舒舒服服?
这不,一汽-大众最近推出的新款揽境,似乎就是冲着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来的。
咱们别光听厂家怎么吹,得自己掰开揉碎了看,它到底是不是真有那么神。
首先得说,这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真不是一般的大。
官方数据说车长超过5.1米,轴距接近3米。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可能没啥概念,咱们换个说法。
你把这车停在停车场,它比旁边的汉兰达、途昂这些大家伙还要大上一圈,那种气场是实打实的。
这种尺寸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咱们开头说的那个最大痛点——第三排空间。
很多车的第三排,其实就是个“应急座”,但揽境的第三排,根据不少车主和媒体的实际测量,一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坐进去,头顶和腿部都还有富余,坐姿也不再是那种憋屈的“蹲姿”。
据说,座椅本身的高度和坐垫长度都经过了特别设计,就是为了让你能正经地“坐”在里面,而不是“蜷”在里面。
这就意味着,过年过节带上爸妈和孩子一起长途旅行,再也不用上演谁坐第三排的“家庭辩论赛”了,因为谁坐都挺舒服。
更绝的是,就算坐满了7个人,它的后备箱还能竖着放下一个28寸、一个24寸再加一个20寸的行李箱。
这一点,很多同级别的车都做不到,它们要么满载就没地方放行李,要么放了行李就坐不下那么多人,揽境算是把这个“鱼和熊掌”的问题给解决了。
当然,如果你家是标准的“4+2”或者“2+2”模式,那它的6座版可能更香。
第二排那两个独立的“老板椅”,通风、加热、按摩功能一应俱全,坐上去的感觉,真不比那些五六十万的豪华行政轿车差。
中间留出一条宽敞的过道,老人小孩进出第三排,再也不用狼狈地翻折座椅了,直接走过去就行,体面又方便。
而且,需要拉个大件东西的时候,比如给孩子买的婴儿床、或者全家的露营装备,把后两排座椅一放倒,后面就变成一个长达两米多的纯平大空间,简直就是一张双人床,搬家拉货、自驾游睡觉,想象空间一下就打开了。
解决了空间问题,下一个就是驾驶感受了。
很多人都有个固有印象,觉得这么大的车,开起来肯定笨,动力也肉。
以前确实是这样,但现在技术不一样了。
新款揽境用的是大众最新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还是个高功率版的2.0T。
这里面有个挺厉害的技术,叫VTG可变截面涡轮。
说白了,这个技术最早是在保时捷911上用的,它的好处就是能让涡轮在低转速的时候反应快,消除涡轮迟滞,让你感觉车子“一点就有”;在高转速的时候又能提供充足的进气量,保证后劲十足。
所以,你开着这么一个大家伙,零百加速居然能做到7.5秒,这是什么概念?
比很多小钢炮都快了。
无论是在高速上想超个车,还是在盘山公路上爬个坡,你都不会觉得力不从心,那种动力随叫随到的感觉,会让你忘了自己开的是一台超过5米长的大车。
更难得的是,动力这么猛,它的油耗却控制得相当不错,官方说的百公里8.3升左右,对于这个尺寸和性能的车来说,可以说是相当经济了,真正做到了“马儿跑得快,还想马儿少吃草”。
再加上那个4MOTION四驱系统,下雨下雪天开着也更稳当,心里有底。
现在买车,光有大空间和好动力还不够,配置和智能化也得跟上时代。
揽境在这方面也挺实在的。
比如全速域的自适应巡航、电动尾门、三个区域独立控制的空调,这些非常实用的东西都是全系标配,不用你加钱。
高配车型上,哈曼卡顿的音响、副驾驶座前面的娱乐屏、几十种颜色的氛围灯,把车里的豪华感和娱乐性直接拉满。
特别是它的那个IQ.Pilot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上能帮你实现自动跟车、自动变道,甚至还能自己进出匝道,长途开车的时候能大大减轻你的疲劳感。
中控那个15英寸的大屏幕,分辨率很高,配合AR实景导航,就算走到北京西直门立交桥那种复杂路口,你看着屏幕上的实景箭头,也知道该往哪儿走了,路痴的福音。
还有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识别率很高,能听懂各种方言,还能连续对话,开车的时候动动嘴就能控制大部分功能,安全又方便。
最后,咱们再聊聊那些看不见但很重要的东西——安全和品质。
作为一台家用车,全家人的安全是头等大事。
揽境在这方面用料很足,车身的高强度钢比例达到了84%,还配备了同级少有的主驾驶中央安全气囊,能在侧面碰撞时防止前排乘客相互撞击。
整车的NVH,也就是隔音降噪水平,也下了大功夫,用了大量的隔音材料,高速开到120公里/小时,车里的人也能正常交谈,这种静谧性也是高级感的一种体现。
大众品牌这么多年在中国市场积累下来的口碑,那种德系车扎实的底盘质感和严谨的装配工艺,虽然听起来有点玄学,但你开起来、用起来,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那种可靠和省心。
它经历了超过900万公里的严苛路试,从零下40度的漠河到零上45度的吐鲁番,都跑了个遍,就是为了保证这车在各种环境下都靠得住。
相比一些同价位的日系对手,它在车身刚性、底盘厚重感这些方面,确实有着可以感知的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