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选上海建厂,政策支持强,供应链完善,物流便利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在中国选了上海来建超级工厂,不少人当时纳闷,为什么不是深圳?明明深圳是“中国硅谷”,搞科技创新的氛围比谁都浓,马斯克眼光那么毒,这事儿是不是有啥内幕?其实没那么复杂,说白了就像买房,有人看重地段,有人要配套,特斯拉需要啥,上海正好全都有。这事儿我仔细琢磨过,不是深圳不牛,是上海正中特斯拉“刚需”。

你看,政策优惠这块,上海真算下了血本。特斯拉要的是实打实的支持,不是嘴上说说。上海给几十万平米的地,价格低得离谱,在上海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点地钱跟白送没多大区别。而且还给了十几亿的低息贷款,利率比普通市民房贷还低,这哪是不花钱建厂,这就是人家变着法要把特斯拉留下来。深圳有优惠没错,可它出的招基本都是“免税减半”,这对搞小规模的科技企业挺有用,但对于要大地块、盖大厂房的车企,这些远远不够看。深圳地方本身就小,地宝贵得很,你让特斯拉找块净地建超级工厂?地没几块,地价高得离谱。所以选谁,眼一闭谁都明白。

再看产业链,特斯拉造车不单靠自家,还要配齐一堆零配件,供应链必须稳。上海周边500公里范围内,汽车产业基本啥都全了,分布着上百家相关供应商,电池、电机,从上海弄来了,方便还省心。你别小看这个,造整车最怕啥?临时要不到件儿,生产线停了就抓瞎。上海这产业链,就像骨架搭好,特斯拉过来立马能开工,没半点耽误。深圳那边电子产业确实牛,比如华为智能驾驶,欣旺达电池,大脑是有的,但底子薄,传统造车的经验和供应链不够扎实。特斯拉最开始进中国,就想要个能把工厂运转起来,啥都给配齐的基地,深圳那时候还没这个实力。所以上海这方面是拿捏了。

说到物流,特斯拉造的车不是只在中国卖,得出海销全球。上海有全国最大港口,吞吐量是全球第一,比深圳港还多一大截。从上海出发,各种国际航线直通世界各地,随时都能把车发出去。运输快,成本还低,卖车效率高得很。而且造大件的车,讲究的是装船方便、全球流通,上海整好能满足特斯拉的胃口。深圳港其实更擅长运小件,比如电子产品、跨境电商货,整车大批量出口,肯定不如上海港拿手。加上深圳工业用地贵,建厂成本直接抬上天,特斯拉肯定要盘算盘算。

人才这块也有讲究。特斯拉建厂不是只要工程师,还得要会造车的老手。上海本地培养汽车专业的大学就有几个,比如同济、交大,每年出去不少懂行的学生。这里本来就是汽车工业重镇,经验人才多。特斯拉刚在上海厂开工那几年,工人技术水平都顶尖,连马斯克都赞不绝口。深圳人才多,但更偏科技、AI、互联网方向,懂造车的还是略有些薄弱。你说造车这事儿,靠光有创新点子肯定不够,还得有老把式带新人,上海在这方面完全碾压。

最后说说政府服务。特斯拉来上海,过程可谓步步有帮,政府给做全套服务。从找地、审批、到手续,都是耐心帮着跑,哪怕材料没全也能先批后补,极大缩短了建厂时间。施工证说下就发,充电网络12天建好,速度全世界都鲜见。深圳呢,更适合自由生长,中小企业创业气息浓,政府鼓励市场自运行,不太插手具体细节。真要协调大项目、土地、物流这些得力气的事,还是上海更强。这点对车企来说简直就是贴心模范生。

所以,你说特斯拉为啥选上海不选深圳?还真不是谁赢谁输,就是各取所需。上海能给到所有特斯拉需要的东西,从硬件到软件,从产业链、人才、土地到政策,基本全包了。深圳也不差,人家玩的是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大动作,比如比亚迪,已经做到全球新能源老大了。所以这版“抢人大战”,其实谁也没吃亏,没有对错,只是各自特点不一样。

说回头,要是现在让特斯拉再选一次工厂的地方,会不会选深圳?这事也不是绝对。深圳现在技术实力可比2019年强多了,新能源汽车产量都全中国第一了。但问题在于,特斯拉其实还是要考虑供应链稳不稳、建厂成本高不高、物流能不能搞定全球出口。这些上海还是有很大优势。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特斯拉未来更注重智能驾驶、AI这些科技研发,深圳的创新氛围和人才池,说不定真能吸引它去投新厂。所以这事不光要看特斯拉要啥,也看城市自己能不能给到。

特斯拉选上海建厂,政策支持强,供应链完善,物流便利-有驾
特斯拉选上海建厂,政策支持强,供应链完善,物流便利-有驾

这其实就是中国城市发展不同的魅力。上海当“稳管家”,政策上给到足、产业底子厚、服务又周到,企业来了就能放心扎根。深圳当“活创客”,技术创新活跃,市场灵活,企业想怎么玩都有人支持。两个城市各有各的特色,谁也别看谁不起。中国这么大,一条路走到黑肯定不行,得各种打法一起上,才有机会让全球最牛的企业扎进来,甚至让自家企业冲出去。

特斯拉选上海建厂,政策支持强,供应链完善,物流便利-有驾

再说说大家常琢磨的一个问题:如果有机会,比如苹果、谷歌要来中国建大工厂,它们是不是也会像特斯拉一样看重上海的硬实力?还是会像新锐科技公司选择深圳的开放?我的看法是,还是那句话,企业看的是自己的需求。要出产品,追求稳定、规模、全产业链,那谁能给到全套服务,自然谁赢。要追科技创新、研发、人才,那谁能创造更多冲劲和可能性,谁就有机会。所以,有了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入驻,中国其实并不是哪个城市厉害就全压到那里,而是各分工、分主题,企业去对口城市各得其所。

特斯拉选上海建厂,政策支持强,供应链完善,物流便利-有驾

最后,把话说透,特斯拉选上海,其实根源还是五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成熟稳妥的产业链、通全球的物流、能上手的造车人才、周到有力的政府服务。没啥玄乎,也没啥难理解的内幕,就是上海正好能给特斯拉想要的。在这个时代,企业选地方,实际上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优势就来。所以中国就该允许城市打法不同,搭好各种舞台,各路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根据地”,这样整个中国才发展得快。

当然,不管是上海还是深圳,都在竞逐新赛道。新能源这条路,后来深圳也走得风生水起,比亚迪就是典型代表。以后汽车、科技、AI、智能制造这些领域,谁都说不准新一波浪潮在哪儿兴起来。我的意思是,企业选地方别死盯一波,要根据自己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做选择。谁能给到企业最想要的资源,谁就能吸引大项目落地,一点也不玄乎。

你说说,城市之间的这种“大比武”,未来会不会变得更激烈?会不会出现上海和深圳一起打配合,搞出更牛的新模式?我的观点是,竞争是好事,但更希望他们互相借鉴,资源互通,把中国整体蛋糕做大。特斯拉只是一个典例,未来还有更多国外和本土牛企在中国挑地方,城市只要能摸准企业“刚需”,人人都有机会成赢家。

特斯拉选上海建厂,政策支持强,供应链完善,物流便利-有驾
特斯拉选上海建厂,政策支持强,供应链完善,物流便利-有驾

总之啊,这事儿真没那么多花头,说白了还是谁能给企业实在的东西,谁能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谁就能抢下好项目。上海和深圳,各有千秋,谁也不落下。企业做决定就像我们老百姓买房一样,选自己最想要、最合适的就对了。当特斯拉选了上海,深圳也不必遗憾,它在新能源赛道上也有自己的光辉时刻。这种多元,才是中国最大的底气和活力。

你们怎么觉得?要是特斯拉再造一个新厂,是选深圳,还是还是上海?以后更多企业会怎么选?留言后聊聊呗,说不定你的看法就真戳中了未来的中国产业布局方向!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