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

你说华为造车算是成功了吗?一小时大订10万台,全新问界M7的发布,让无数人都炸了。我记得前几年谁要说国产品牌能卖三十万,卖得比BBA还抢手,指定是被人笑话,谁信?但现在,现实就这么摆在你面前。你要是还拿着“国产不如合资、比不上豪华品牌”那一套说事,那就是闭着眼睛活着了。时代早变了,只不过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先问一句,这10万台订单,是不是真的拿到车的人都买来开?还是有人凑热闹,有人冲着金融服务捣浆糊?但咱不管,华为能制造出这样的“社会新闻”,能一次又一次挤爆服务器,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别的品牌要努力半年一年,才吭哧吭哧卖个几万辆,问界只需要一个小时。你就说可怕不可怕?

为啥会这样?为什么华为这种非传统车企一插手,局面就不一样了?这背后到底是产品牛,还是咱们消费者变了?还是整个市场有那种“非要支持国产”的集体冲动?再或者,这种热闹只是筋疲力尽的BBA给中国消费者的成全?这个问题就大了。

我觉得,首先最基本的逻辑,还是产品本身牛。华为能造手机,手机系统能做出门槛和生态,这玩意儿搁到车上,等于直接攥住了车的“灵魂”。别小瞧什么内饰屏幕大小、智能语音操控,这些看似是噱头,但真到你开的时候,尤其是在一堆老牌合资只有个鸡肋导航的对比下,那就是新世界。问界M7这回升级的乾崑ADS 4智驾系统,你说有多牛我不能每个细节都试,但是光是网上的测评视频和参数,已经能让一票数据控看花眼球了。两颗4D毫米波雷达、一颗后向激光雷达、行业首发舱内激光视觉,能探测各种花里胡哨的障碍物,这不就等于给你上路多装一个大脑?等自动驾驶技术再往前窜一窜,是不是以后在深圳堵车,车自己带你下班回家,你只需要考虑怎么拍个自拍发朋友圈?

再细一点,价格和定位也说了大实话。你合资品牌这几年仗着品牌溢价,动不动就二十多万、几十万,从不主动让利,结果疫情三年后全球车市变天,大家口袋都紧了。车企人家要生存,消费者也要吃饱饭。BBA们掉头调价,拼不过国产的新势力新技术,又拉不下脸彻底放低身段,这局面瞬间【内卷】起来,本质上就是“效率优先”天然选中的局。华为的策略实际很明显:一方面拼智能化,把【车企不干却很重要】的那部分做成了自己的绝对优势;一方面,价格打到“你犹豫合资就选我,你想体验新东西也选我”,而且28.8万起,说高不高,说低又不低,对中国中产来说,很难完全拒绝诱惑。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什么“定位高端”,什么“品牌下沉”,现在都变得没那么玄乎。BBA掉价其实说明品牌光环逐渐退散,那些“我只买奔驰宝马”的消费者,慢慢变得理性了。大家更关注一辆车开起来舒服不舒服,空间大不大,配置科技有没有新意思,“与时俱进”的体验到底能不能让自己省点事、显点身份。要的就这么简单。问界M7这回,连空间轴距、座舱舒适度都给你升级到极致,冰箱彩电大沙发全配齐,豪华气息比拼,“传统”两个字反倒成了某些品牌的包袱。大家是真的不再愿意为一句“经典”掏腰包了。

你要说,新能源车最近几年疯狂涨,这波风会不会有退潮?也许等补贴政策、市场资金冷静以后有个筛选,但那是几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看,国产新能源的用户圈已经成型。再牛的合资、高端SUV,都扛不住“科技优势+实用主义”的猛攻。新势力不用拼发动机传统、驾控手感有多赛道,他只需要让你用得舒服,一年降一回价,体验更新一年一轮,用户自然扎堆。

有个冷知识,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巨头和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已经成了全球独此一家。不只是华为,前有小米SU7一小时三十万台大订,后有问界M7再刷新纪录,在全世界你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市场。为啥?因为我们这代主流消费群体,天生就喜欢“高科技新酷感”,大家都习惯了换手机的频率,汽车成为下一个被彻底颠覆的产品罢了。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还有人说,技术新还得靠得住。毕竟买辆三十万的SUV,不是谁都能随便拍脑袋就买。担忧新的东西不靠谱吗?但老实说,哪一年不是新东西逐步成熟的年代?当年油车刚上的时候,也一堆人怀疑,手机从塞班、安卓到iPhone,哪个不是一路用户“边用边适应”?如今智能汽车“软件定义一切”,其实把车当成iPhone一样,订阅服务、OTA升级,技术永远不滞后。但凡你的产品故障率能控制、人机体验跟得上节奏,再配上“华为”品牌的兜底,消费者还怕啥?买个放心,省点麻烦,这才是最大的产品力。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至于有人担心一窝蜂,热度过后会不会凉下来?这个事情怎么看?再看看前两年理想、蔚来、特斯拉的疯狂预售成绩单,多少都被市场检验过。有人期待出货量、实际交付和实际使用反馈,但汽车销量毕竟是长坡厚雪,拼的是口碑和续航,只要你不像某些PPT造车那样玩虚,把该做的做好,真金白银还真就会涌进来。华为躲过了最难的“信任关”,现在更需要的是“持续把控细节”,用户的二次购买和主动推荐,那才是杀手锏。

最后想问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中国新能源的繁荣,到底改变了什么?其实是消费心态的彻底变革。大家买车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身份”,而是要解决自己的实际生活需求。从最早追求进口、合资,到现在的自主、智能,真正酷的是“我是最新科技的尝鲜者”。问界M7能做到1小时10万订单,不光是对传统豪华品牌的一个耳光,更是对旧思维的升级。这个市场的真正赢家,也许不是谁销量多,而是谁把用户体验和创新速度坚持到底。所以,有人追问“会不会形成汽车泡沫、价格战会蔓延?”我觉得不用怕,用户会用脚投票,谁把消费者尊重到位,谁就能赢下未来。

至于眼下的BBA怎么办?要么砍成本、要么贴钱卖、要么学会和中国技术公司深度合作。老一天傲慢,豪华光环就得不断褪色。世界瞬息万变,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已经把话说得足够明白了。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所以你要问我怎么看问界M7“秒杀”老品牌这件事?很简单,车好用,价格合理,技术新潮,营销真会。加上一波时代红利、民族情感和市场趋势一起推,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既视感,谁能拦得住?国产高端车的春天,实际早就到了,不信你就再看半年,市场绝对会给你更大的想象空间。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华为问界M7一小时大订,新技术升级,价格定位变化-有驾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