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说说,这“8月车事月报”看下来,是不是感觉汽车圈最近像在刷剧一样精彩?各种政策出台、企业动作频频,还有国际风云涌动,简直是把悬疑片、职场剧、商业大片都搅合在一起,让人一边吃瓜一边琢磨背后是怎么个路数。
话又说回来,最诱人的悬念,莫过于朱华荣拜访任正非和奇瑞的港股IPO进程,以及东风集团那波“退市+岚图上市”的骚操作。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好奇:这些事蹊跷在哪?又藏着什么大棋?
来,现场带大家抽丝剥茧看看。
这一阵子,政策倒是真密集——卫星通信要和车联网牵手、智能网联汽车被列入“人工智能+”行动,补贴方案细化,甚至连辅助驾驶的宣传套路都被官方点名管教,说不能再忽悠大众把辅助功能当自动驾驶瞎开了。财政贴息、动力电池碳计量中心、汽车新势力融资渠道铺开,还有产业绿色标准规范征集……说起来,比某些追剧更新还快。每出一纸政策,都像在给产业加加油、踩踩刹车,该放开的放开,该收紧的赶紧敲警钟。
但看完这些,你有没有觉得,感受也就像在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拉力赛?表面上大家握手言和、政策利好,背地里谁都在默默布局。比如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亮点之一就是家用汽车领域,意图相当明显,就是让大家敢买敢换,消费不再畏畏缩缩。可你要是真打算换车,光靠贴息是不是就能把手头那辆老爷车丢进新车队伍?这得琢磨琢磨。
有关动力电池碳计量中心,咱老百姓看看也能明白,电车时代来了,谁家电池跑得远、寿命长、环保压力小,谁在市场里就能抬头做人。说到底,这背后还是把优胜劣汰藏进制度枷锁里——谁想钻空子,国家帮你堵住。
而且,智能网联汽车说融资就融资,七部门齐刷刷站台,不支持还不行。这,让你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车企的下场不完全靠车有多好,而是看政策面多给力。企业要嗅到风向,赶紧让技术和资金都站在浪头上,谁慢了可就跟不上趟。
那辅助驾驶宣传禁区,简直就是狠话甩出来。“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别给自己找麻烦!”想那车企的市场部,也该捏把汗了,大词不能乱用,风险一来,谁都怕栽跟头。
咱说现在的国内车市,哪家不热烈?成都国际车展阵仗又搞出个新高度,足足120个汽车品牌上阵,展馆堪比机场跑道,国产品牌摆阵仗,豪车反倒岁月静好不现身,这剧情走向有点反转。上榜民企500强名单里,汽车圈各路豪杰都榜上有名,华为、比亚迪、吉利这些“老面孔”头牌位置,滴滴、小米、理想、长城也不甘当配角。能看到这些企业把民营经济的“大旗”扛起来,确实很励志。
充电桩数字也膨胀得吓人,俨然成了全球第一。每五辆车有两个充电桩,数据是不是有点让人心头小鹿乱撞?这意味着,出门不求人,电车开着心里有底——不过,如果你车停乡下,桩还得再普及才是。
出口数据同样给力,上半年就增长了10.9%。这情势让人有点飘,不过,汽车行业利润率其实并不高,刚刚摸到下游工业企业的平均线,但已经比前几月好了一点,属于“稳步复苏”。大家说,利润到底还得靠啥呢?技术?规模?还是省钱?
国际那边,欧盟车企对2035禁燃令不满,甚至直接喊话主席,说“目标太高、不切实际”。这画风有点像班级同学闹意见,老师说要考满分,底下学生纷纷抱怨,“太难了,调整一下吧!”也是,电动化谁不想做,但你要让大家一夜之间都放下汽油情怀,也没那么简单。日本出口美国的汽车额暴跌,25%关税摸下来,直接腰斩式大跌。贸易政策说收就收,谁挡得住?
再看英特尔那边,业务撤出汽车板块,裁员一通,资金、毛利双双下滑。要说这种大企业,转型的时候一个不留神也挺难受,市场风向一变,谁都得重新布局。捷豹路虎的换帅也是为下半场做铺垫,估计新领导上任之后也得搞一波改革动作。

丰田则是逆势乐观,继续上调产量目标。这不得不说,日系车老牌厂商底气还是很足,混动市场给了他们信心,政策压力下面不掉链子。实际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谁能小心翼翼调整战略,谁就能在变量中存活下来。
说回企业层面,奇瑞的港股上市大戏终于快揭开帷幕,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坐镇大股东席位,招股书也更新,证监会那边备案过了,18名股东要把手里股份流通到港股。多年的筹备,眼见IPO进入倒计时,对奇瑞而言,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长跑。市场期待的,是新一轮的资本故事——上市后是不是能把自主品牌推上新高,或许很快便揭晓。
再来就是寒武纪,AI芯片龙头一跃成为A股新股王。是不是有点玄幻?贵州茅台都只能俯首称臣。不过,企业自己提醒,股价脱离实际基本面,投资有风险,小心别被“高价光环”晃了眼。但不管怎么说,这说明资本市场对科技属性的追捧格局已经逐步替代传统权威。

大众这波联手一汽、成都再造捷达新公司,掀起电动化布局,还打算借四川基地打开海外市场。这一招,是不是有点“合纵连横”的意味?不仅要抢国内市场,还要出海去中亚,改写捷达品牌形象。
比亚迪也不示弱,泰国工厂电动车首次出口欧洲,覆盖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发达市场。这算是中国新能源车出海扩张的新路程,出口数字猛涨不谈,品牌影响力也是新级别。看看这些企业,真的都在推自己去全球舞台上亮相。
再来看东风集团,那操作有点让人挠头——股份私有化退市,子公司岚图介绍方式港股上市。说白了,这是资本运作的新套路,也是淘沙见金的一步棋。优质资产单独上市,回避历史包袱,企业战略也能更快腾挪,也在向投资者展示长期成长的动力。
长安汽车董事会人事调整,也就是高级副总裁位置重新排队。对于企业架构,这种调整代表着新鲜血液进来,或许能给公司带点新思路、新策略。你看那创变之心,从高层换人到新车上市,谁都想让车企一直勇往直前。
零跑汽车半年度盈利,算是造车新势力里非常亮眼的成绩。营业收入三位数增长不说,毛利率也创了历史新高。能在照明昏暗的新势力队伍里点亮自己一盏灯,不仅是财务上的喜讯,对整个行业生态也有积极示范。
吉利业绩同样猛,销量目标直接拉满300万辆,核心利润翻番。一听这数据,大家都明白技术创新、内部改革其实才是企业在市场跑得快的底气。能把目标从271万提升到300万,就是自信和实力的象征。
广汽埃安给华望汽车增资6个亿,强化合作阵营,这在汽车产业链里是再正常不过的打法。行业洗牌,谁都要搭伙,把握资源、市场、技术,新一轮分工重组已经悄然进行。
最后朱华荣拜访任正非那件事,是不是一出高规格行业交流大戏?两大实力派,围绕产业竞争格局深度探讨,任正非还直接表态支持长安与阿维塔,这背后无疑是强强联合、资源互补。能在朱华荣新官上任第11天就拿到这样的“指点”,也是“高阶朋友圈”的实力展示。
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联合发声明,倡议行业自律、诚信竞争。这种声音其实特别重要,谁都知道,秩序和责任才会让行业越做越大。
说到悬念,最引人深思的是——政策风暴、国际变化、企业动作,你觉得最后真能让中国汽车产业驶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坦途?还是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撞出新挑战?没人敢打包票。但趋势很明确,创新、监管、协作,三驾马车必须一起跑才有出路,而资本、人才、技术,都是底座,动了谁都不行。
再说昔日老牌车企的翻身仗和新势力的突围,哪个更令人期待?其实都让人想点赞,但期望值高了点也容易翻车。大家自己掂量,别被一时热度蒙蔽了。
最后,这波8月车事,给人的感受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困局突围有时靠政策,有时靠钱,有时靠一朝灵光闪现。大企业聚首、联合发声只是序曲,真正的考验还在明天。你要说汽车圈还有什么没说完的,那就是故事还在持续,这月报不过是回顾,也是展望。
你怎么看今年中国车市的风云变幻?留言聊聊,咱们一起磕车圈八卦,不见不散!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