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中企东莞工厂独立运营稳军心,70%产能让欧洲车企陷入停产危机
安世半导体因荷兰政府联合司法直接罢免中国CEO,引发东莞工厂的极快应变。2024年6月,安世中国区当天发布 “独立宣言” 内部公告,强调总部指令在中国境内不具法律效力,东莞工厂工资照常发放、运营全权独立。有个细节小插曲是我还记得那天周三,东莞的厂区食堂工作人员讨论新公告,大家嘴里没啥惊慌,只在聊工资卡是不是归本地账户。这种法理层面的切割,让员工瞬间心安,也让外部客户意识到:行政令无法撼动中国运营体系。
紧接着,安世中国区客户经理跟一家粤港澳客户通电话,明确保证东莞工厂芯片质量没变化、供货照旧。那位客户还发了微信截图,“怕你们总部改规则,我们刚查了东莞今年前五月发货,没有断供。”要说芯片圈子里,相互信任比啥都值钱,这个承诺就是稳住上下游的关键动作。其实东莞工厂本身有8万多平米,年产超500亿件小型芯片组件,小区附近的出租房都住着产线师傅,结果近日欧洲那边刚强行接管“总部”,这边中国区已经把供应链的主动权拿回手里。
随后第三步更绝:安世中国区宣布对所有国内订单改用人民币结算,不再用美元,并要求分销商同步执行。前后不过48小时,有经销商私下吐槽财务要赶紧调系统。这一招乍一看只是货币变动,实际上是在供应链金融环节断开了外部干预。全球芯片主要靠美元结算,像这种直接改为人民币,多少有点“供应链金融独立宣言”的意味。甚至有老客户下午电话里开玩笑:“没想到你们邮件刚发出去,欧洲那边供应链就开始找我们打听东莞产线进度了。”
而让荷兰方面头疼的还不只是法理和金融层面。安世超七成芯片制造和封装能力都在中国,东莞工厂一年产量、车载芯片全球测试量都占了近一半。最近有个生活化小细节——东莞工厂部分产线启动了“上四休三”,仓库堆满了成品芯片,这边调班那边欧洲车企快顶不住。德国大众不得不内部邮件通知员工筹备暂停高尔夫生产线,宝马等十余家车企联合发起紧急警告:芯片库存不到数周。环环相扣的传导链,一下就让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不得不连夜向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申请对话。
细想这整套操作,安世中国切断美元结算、掌控产能,实际上是在全球硬核产业链里亮明底牌:谁真正握有生产,就有最终的话语权。荷兰法院文件曝光,美国早在6月就要求撤换安世中国籍CEO,意图通过荷兰配合从产业链中换取豁免。但这场“联合封锁”战术弄得欧洲自身焦头烂额。车企没芯片,农业、稀土、光刻机等环节都面临失控风险。谁都知道东莞产线关一天,欧洲一半主流车企就得停,根本不是说说而已。
中国的反击也没脱离规则与合作。闻泰科技已正式启动国际仲裁程序,坚持契约精神。安世中国最新声明里特别强调:荷兰总部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这不是摆姿态,而是依据实际掌控给足底气。说到底,欧盟现在面前就两条路:要么继续追随美国冒高风险,要么考虑恢复合作、保障自家产业。下周布鲁塞尔还有出口管制对话,据说双方心态都很复杂,我朋友在欧洲芯片行业说,内部已在为不得不调整立场做预案。
对于国产产业链参与者来说,遇上被动的政治干预,敢于在“供应链金融+产能主导”层面做出独立决策,不仅能稳住军心、客户、上下游,还能为整个行业争取更公平的发展空间。如果你从事芯片、汽车或相关行业,不妨参考这次供应链应对办法:签订本地法律合同、切换本币结算、提前沟通客户稳定预期,都能最大程度降低外部干扰风险。你所在行业有过类似经历吗?有没有遇到境外总部突然插手后通过这种本地化操作反制的场景?欢迎分享你的亲历瞬间,或许这些经验正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进阶的底气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