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加价2万块钱,问界M7车主说这钱花得值,但纯电版续航数据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敢公布
京藏高速进城方向,前车突然急刹。我条件反射地抬脚准备踩刹车,但问界M7已经提前半秒开始减速了——不是那种紧急制动的慌张,而是老司机那种从容不迫的节奏感。方向盘自己动了动,车往右带了半个身位,刚好避开前面那台临时变道的大货车。整个过程不到三秒,我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旁边副驾的朋友说,你这车开得挺稳。我没吭声,因为刚才那个动作,不是我做的。
500米外的那场事故,它比我先看见
ADS 4.0这套系统,硬件账面数据挺吓人。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十几颗摄像头,听起来像在拼乐高。但账面是账面,路上是路上。
上次走国道遇到修路,锥桶倒了七八个横在路中间,沥青路面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我准备减速慢慢绕,车机屏幕上已经标出了最优路线,一个个障碍物被框成红色方块。5厘米高的锥桶都能识别,这个精度确实有点东西。
变道成功率98%这个数字,乍一看像是实验室数据。但真跑过几次长途就明白了,关键不在于成功率多高,而在于什么时候该变、什么时候不该变。有些新手司机看见空就往里钻,结果被大车逼得手忙脚乱。这套系统会算时机,知道什么叫见缝插针,也知道什么叫稳妥第一。
暴雨天跑过一次高架,雨刮开到最大档还是看不清前车尾灯。激光雷达和毫米波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光线不够它有雷达,雨雾干扰它有备用方案。当然,这种天气我还是会把注意力集中到120%,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全靠它。
腰不疼了,是因为128度角有讲究
去年国庆开车回老家,单程八百多公里。到地方的时候腰跟散架似的,下车扶着车门站了十分钟才缓过来。所以看见零重力座椅这几个字,我第一反应不是高级不高级,而是真能管用吗。
16向电动调节,听起来是个噱头。但实际坐进去调整的时候才发现,腰部支撑、腿部高度、靠背角度,每一个维度都能找到最舒服的那个点。128度的倾角不是随便定的,这个角度脊椎受力最均匀,久坐不容易累。
上个月跑了趟承德,来回六百多公里,全程开下来腰居然不酸。停车休息的时候摸了摸腰,确实比以前轻松不少。这种体验说不出来,就是那种“诶,今天怎么不疼了”的感觉。
副驾那个140度躺姿,我媳妇儿特别满意。后排那块17寸屏幕孩子能看动画片看一路,省得一直问“还有多久到”。不过六座版进第三排得手动折叠二排座椅,这个设计确实不太方便,尤其是赶时间的时候。
1625公里的底气从哪来
增程版这个续航数字,刚开始我是不太信的。1625公里什么概念?北京到上海直线距离一千出头,算上绕路和堵车,基本上是一箱油的事儿。
实际跑了一趟验证了一下。满油满电从北京出发,一路开到上海市区,中途只在服务区加了一次油。馈电油耗5.8升,这个数字比我之前那台2.0T的SUV还低。
纯电版续航到现在还没公布,这个就有点意思了。问过几个销售,都说“快了快了”,但具体什么时候能看到数据,谁也不知道。800V快充十分钟补能200公里,这个倒是明确了,不过充电桩适配度怎么样,还得实际用了才知道。
双电机四驱零百4.3秒,这个加速能力在城里用不太上,但上高速超车的时候会很踏实。冰雪路面扭矩分配10毫秒响应,东北的朋友说这个配置过冬有用。
鸿蒙这套系统,有些细节挺贴心
中控那块15.6寸屏幕,分辨率够高,大太阳底下也不反光。鸿蒙OS 4.0最实用的功能,我觉得是手机导航自动同步到车机。以前都是手机导好航,上车了再重新在车机上输一遍,现在直接接着用。
语音助手反应挺快,“打开车窗播放周杰伦调低空调温度”,一口气说完它能全听懂。不过有时候说快了会漏掉一两个指令,可能需要适应一下语速。
超级桌面那个功能,能用手机算力在车机上玩游戏,60帧不卡顿。但说实话,停车等人的时候,我还是更习惯直接拿手机。第三方APP适配还在完善,有些软件界面显示不太协调,这个慢慢会好。
几个让人犹豫的地方
纯电版续航不公布,这个确实影响决策。很多人本来想对比一下增程和纯电哪个更合适,现在只能先观望。
六座版第三排头部空间930毫米,我1米78坐进去头顶基本到了车顶,稍微仰一下头就会蹭。这个空间给小孩坐没问题,成年人长时间坐不太舒服。
激光雷达选装加两万,这个价格争议挺大。有人觉得安全配置值这个钱,有人觉得标配摄像头够用了。我自己选的时候也纠结了一阵,最后还是加了,图个心安。
三十来万的预算,得想清楚要什么
对比理想L7,问界M7硬件配置确实高一个级别,多出来的两颗激光雷达不是摆设。对比比亚迪唐EV,鸿蒙生态用习惯了会更顺手。对比奔驰GLC,一个是品牌溢价,一个是配置堆料,看你更在意哪个。
这车适合什么人?如果经常跑长途,看重智驾和舒适性,问界M7是个选项。如果主要市区代步,偶尔出个远门,增程版会更省心。如果就想要台纯电车,那可能得等等看续航数据。
去4S店试驾的时候,销售会说一大堆配置参数。但真正决定你买不买的,往往是坐进驾驶位那十几分钟的感受。方向盘握着舒不舒服,座椅调到自己习惯的位置费不费劲,这些细节比参数表更重要。
买车这事儿,别人的经验只能当参考。你得自己去开,去感受,去判断这台车到底适不适合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