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终于可以脱手了?这话说了快十年了,耳朵都快起茧了,结果这次好像是动真格的了,连专属牌照都给你安排上了。
更稀奇的是,这批车牌据说还能脱手转让,这就有点意思了,搞得好像不是个测试资格,倒像是个什么稀缺资源。但先别急着高兴,这第一杯羹,普通人还真尝不到。年底首批试点的十来家车企,包括长安、比亚迪、问界这些我们熟悉的面孔,拿到的车和牌照都是限定给企业内部用的,跟我们普通消费者没半点关系。
所以说,市面上你现在能买到的,不管吹得天花乱坠的智能驾驶,有一个算一个,本质上都还停留在L2级别。这词儿听着挺唬人,说白了就是三个功能:跟着前车跑(自适应巡航),自己扶着方向盘在道里待着(车道居中),还有快撞上了自己踩一脚刹车(自动紧急制动)。无论什么时候,你的眼睛都不能离开路面,手也不能离方向盘太远。可以说,中国车企和合资车企在这上面,其实没拉开什么本质差距。
真正的分水岭在L3。核心区别就一句话:在特定的路段和条件下,车子可以完全自己开,你可以暂时合法地开个小差,比如回个信息。当然,这不等于你就能在驾驶位上睡大觉了,系统随时可能甩锅,让你立刻接管。2025年7月公布的首批准入名单,其实就是把这个暂时的权利,合规化了。
这里面,玩得最激进的绝对是华为。按他们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的说法,今年L3就要试点商用了,明年就计划规模化商用,2027年更是要实现L4的规模商用。这个速度,让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步子迈这么大,技术和法规真的跟得上吗?
说到底,技术突破是一回事,真正让人放心的,是出了事算谁的。L3微妙的地方就在于,理论上在系统工作范围内出了事故,车企可能要承担责任。注意,是可能。这里的模糊空间,足够让保险公司和法务部门忙活好几年了。这才是从能用到敢用之间,那道最难跨越的坎。
所以,那个能脱手的专属牌照,与其说是对技术的认可,不如说更像是一场资本游戏的入场卷。当技术本身可以被量化成一种可以交易的资格时,味道就全变了。未来几年,我们看到的可能不只是技术的竞赛,更是规则和资本的博弈。车还是那辆车,但方向盘后面的故事,可就复杂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