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半,泡面还没泡开,群里先炸了——一段“疑似鸿蒙智行首款MPV谍照曝光”的视频,路灯底下,一个高大方正的身影踩着夜色滑过。
我把手机举到脸上,那瞬间像球场突施冷箭。
比分先挂上去:2比0。
智界MPV谍照一球,五菱或采用华为HI模式再下一城。
重要性?
像半场领先还握着换人权,后面怎么调度都顺手。
画面倒回去,先聊那台车。
尾部伪装裹得严,厚到像北方大年三十的羽绒服,灯组和格栅的骨相透着问界M8、M9那股子家族味。
车顶那颗小鼓包刺眼——疑似激光雷达。
若真如此,华为ADS 4.0这套城市场景的大招,八成会进得去。
MPV讲究什么?
稳、静、坐得住。
智驾要在早晚高峰跟停时不点头,地库拐弯别抽搐,家里老人孩子才肯把副驾交给它。
这不是酷炫,是日常。
消息面有更硬的骨架:圈里把它指向E0X-L平台,代号EHV,纯电和增程两条腿走路,宁德时代电池,时间大概落在明年上半年。
这套搭配像球队的双前锋,一个跑空,一个抢点,南方冬天、北方制热、长途短途都照顾。
在国内乘用车每年两千多万台的大盘里,MPV份额常年在6%左右,体量不算海啸,门槛却扎手——第三排坐姿角度、地板高度、后备厢净深,这三项要是没摆平,再豪华的中控也救不了家庭矛盾。
我换个镜头。
两天前去店里蹭茶,一个年轻爸爸拉着孩子问销售:“地库自动泊车会不会打死角?跟停会不会晃娃?”
这句话比任何广告扎心。
家用场景的xG(预期得分)就在这些小细节里攒出来。
华为ADS过去一年把城市能力的覆盖面铺得更实,“全国都能开”这话,靠谱不靠谱,一个月的通勤就能试出来。
智界MPV若首发就把这些场景打磨顺,第一批用户的幸福感会涨得很直接。
跳到另一边的风声。
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或采用HI模式合作,宝骏品牌据传在2025年底会出一台新SUV,起价瞄准15万,主打华为ADS家族能力下放。
五菱是地面部队,宏光MINI EV把纯电启蒙课讲成了全民综艺,网点密度、配件响应、服务价格透明,都是十年如一日的“土办法”。
HI模式像战术手册植入球队日常,车厂当主教练,华为做战术分析师,算法和体验持续喂招。
这要真落地,主流价位带会第一次认真讨论“高阶智驾是不是刚需”。
成本这件事,得摊在桌上。
域控加传感器包的BOM占比通常能去到总成本的5%—8%,单颗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被压进四位数区间,可15万的价位,每一千块都要抠细节。
省在看不见的地方,坑就会出在售后。
HI要在五菱的渠道体系里跑通闭环,软件迭代的速度要跟上修车师傅的节拍,不然一次黑屏能被剪成十段短视频,全网热身跑。
把赛场地图摊开。
高端MPV位置不空着:腾势D9常年在“月销过万”的线附近刷数据,极氪009把豪华感做得很实,岚图梦想家在舒适与能耗之间找平衡,理想MEGA留下一次大讨论,外形语言与产品价值的错位,课已经补上。
智界要插队,得硬刚三项基本功:第三排的人体工学要顶得住长途,80—120时速的风噪要压下去,城市拥堵里的跟停和小曲线变道要稳。
冰箱彩电大沙发可以有,电能管理也别乱花。
行业背景再补几笔,免得兴奋盖过理性。
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站在四成以上,智能化不是锦上添花,是购车的核心敲门砖。
华为系车型在过去一年里多次把单月交付拉到“万台级”,组织的供应链、验证、交付和售后培训已经有肌肉记忆。
MPV要的不只是冲线能力,更是“慢工活”:气味控制、二三排通风加热分区、空调出风角度,这些小件是打分器,谁都绕不过去。
换个视角,听听一位做传感器的朋友聊天。
他说今年他们那边的前装需求明显往上爬,尤其是激光雷达的下探速度,像足球的防线突然前压三米,全队阵型都得调整。
对15万级别的车,冗余设计怎么做,算力怎么配,抠到颗粒度,决定了体验是否稳。
用户其实不在乎你芯片是几TOPS,想要的只有四个字:别掉链子。
我知道你会追问:那两条线真有把握吗?
我的判断偏向“可打”。
高端MPV这边,平台、动力、供应商组合看起来靠谱,关键在验证周期和交付可控;HI下沉那边,五菱的渠道韧性配上华为的算法迭代,纸面阵容很顺眼,场上跑起来得看磨合,尤其是权责边界与售后协同。
上汽体系曾经对“谁来定义智能化”有各自的坚持,这一次如果牵手,内部节奏会是一道难题,但难题不是阻挡,是需要时间的打磨。
小插曲再来一个。
上周末夜跑,路边一台问界M9缓缓掠过,灯语在地面上铺了条“地毯”。
我那一刻突然理解了华为在车里做体验的思路:把复杂藏起来,把人常用的几步做顺,剩下的交给系统自证。
智界MPV若延续这种方法论,家用用户会买账。
另一边,宝骏新SUV如果把高阶智驾的“学习成本”降到手机级别,年轻家庭第一次抱着孩子就敢开导航辅助去超市,这才叫普及。
竞争对手不是站桩靶子。
D9、009、梦想家不会让道,造型、内饰、服务体系都在年年迭代。
主流价位带也早已是密集防守,长安、吉利、比亚迪都在阵地里放人,HI要穿过这片草海,得靠体验稳定性和全链路闭环去撕开。
一脚远射很好看,二次点球才是稳分手。
说回那段夜色里的谍照。
如果传闻里的E0X-L、EHV、宁德时代电池都对上号,时间点又踩在明年上半年,第一批车的品控就成了关键球。
用户不在群里吹水,用户在后备厢塞三只24寸箱、在高架上用耳朵判断风噪、在幼儿园门口试一次自动泊车。
分数写在这些细节里,跑不了。
我这边的战术板就画到这儿。
一个要冲高端MPV,一个要把华为HI模式拉到15万,棋盘被同时向上和向下撑开。
球还在转,你的选择也在变。
更想先试谁?
“像客厅一样安静”的智界MPV,还是“15万带华为ADS”的宝骏新SUV。
评论区开个阵地,把你的用车场景丢进来:增程还是纯电,三排给谁坐,女王位要不要,通勤一周会用几次智驾。
我去把那碗泡面吃了,回来继续看你们的战术安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