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守护者 华为智驾的300万次安全护航
那个周二的黄昏,我正行驶在城郊快速路上。前方车辆毫无征兆地急刹,红色尾灯像警报般刺眼。在我反应过来之前,车身已稳稳停住——华为乾崑智驾ADS系统抢先一步完成了制动。这样的场景,正以另一种形式在全国各地道路上悄然上演。
截至今年10月11日,这套系统已累计避免潜在碰撞超过300万次。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可能被改变的家庭命运。
数字背后是技术的支撑。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如同为车辆织就了一张立体防护网。前向AEB在4-150km/h全速域守护,侧向LOCP及时纠正偏离,后向AEB甚至能识别孩童的扭扭车。更令人安心的是,它连爆胎稳定控制和驾驶员失能辅助都考虑到了。
技术从来不只是参数。当系统通过DMS监测到驾驶员双眼长时间闭合,它会先轻微偏离车道再迅速拉回——这是唤醒驾驶员的温柔试探。若无响应,警示升级,双闪开启,安全带收紧,最终平稳靠边停车。整个过程,像极了一位细心的副驾。
华为乾崑智驾已形成SE/Pro/Max/Ultra多版本矩阵。从问界M9到深蓝S09,从传祺到岚图,不同车型都能找到适配方案。车位到车位2.0、自动过ETC、跨楼层召唤的泊车代驾VPD,这些功能正重新定义人与车的关系。
但我们必须清醒。再智能的系统也只是辅助。它的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而是在关键时刻提供那道额外的保障。就像雨天多带的一把伞,黑夜里的手电筒——你未必每次都用上,但拥有时总会多一份安心。
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安全始终是那条不可逾越的底线。300万次干预背后,是300万个可能被改写的故事。当技术带着温度落地,出行不再只是从A到B的位移,而是一次次被守护的旅程。
下一次当你手握方向盘,或许会多一份思考:科技与人性如何在道路上完美共舞?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每一次刹车、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安全抵达中,被慢慢书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