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探险者硬核越野版上市,36.98万起,能否撼动国产新能源?

最近汽车市场上有个挺有意思的事,福特这个美国老牌子,推出了一款新车,叫探险者昆仑穿越版。

这车一听名字就挺唬人,价格也不便宜,要将近37万。

在现在这个满大街都是电动车、混动车的时代,大家买车都先问一句“续航多少?”“充电快不快?”,福特反其道而行之,推出这么一款纯烧油的硬派越-野车,就好像在大家都用智能手机发微信的时候,他发布了一款功能超强的按键手机,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福特探险者硬核越野版上市,36.98万起,能否撼动国产新能源?-有驾

这台车到底是真的有两把刷子,还是只是在消费一些老车迷的情怀?

它面对我们国产新能源越野车的强势崛起,到底有没有招架之力?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首先得说,这台福特探险者昆仑版,从硬件上看,确实是下了功夫的,不是那种只在城里跑跑,换个壳子就冒充硬汉的样子货。

它给车子从头到脚都做了强化。

比如,它的底盘下面加装了厚厚的钢板,这就好比给士兵穿上了防弹衣,你在野外走一些坑坑洼洼的烂路,也不用太担心地下的石头把发动机、变速箱这些重要零件给磕坏了。

轮胎也直接用的是那种花纹很深、很粗壮的全地形AT胎,这种轮胎在泥地、沙地上的抓地力比普通城市SUV的轮胎强得多,省去了车主自己后期花钱改装的麻烦。

更核心的一个东西,是它的四驱系统里用了一个叫托森差速器的玩意儿。

这个东西可能听着有点专业,说白了,它是一个纯机械的零件,不像现在很多城市SUV用的电子限滑系统,跑得时间长了、强度大了,电子系统可能会因为过热而“罢工”。

福特探险者硬核越野版上市,36.98万起,能否撼动国产新能源?-有驾

这个纯机械的托森差速器就跟个老黄牛一样,只要车轮在转,它就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工作,特别稳定可靠,尤其适合那种需要长时间在陡坡上慢慢爬的情况。

再加上它把车身抬高了不少,最小离地间隙达到了223毫米,悬挂也做了调整,让车轮能有更大的活动范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了越野服务的。

但是,咱们也得把话说清楚。

这台探险者昆仑版,它的车身结构本质上还是承载式的,和我们常说的那些带大梁的硬派越野车,比如坦克500,还是有区别的。

这个怎么理解呢?

打个比方,带大梁的车,就像一个人有自己独立的一副硬骨架(大梁),车壳子只是附在骨架上的“肉”。

就算车壳子磕了碰了,只要骨架没事,车子的大结构就还是稳的。

而探险者这种承载式车身,车壳子本身就是骨架,既要承载人,又要抵抗外力的冲击。

在非常极限的越野路况下,比如车子被扭成麻花状,只有一个轮子着地时,带大梁的车身抗扭转的能力理论上会更强一些。

福特探险者硬核越野版上市,36.98万起,能否撼动国产新能源?-有驾

所以,在那些最 hardcore 的越野玩家眼里,这台福特可能还算不上最纯粹的“硬派”,更像是一个各项素质都很强的“全能选手”,而不是专门练某一科的“偏科状元”。

那么,福特把这车设计成这样,到底是想卖给谁呢?

这就得看看它车里的设计了。

它把原本的七座改成了五座,后两排座椅放倒之后,能形成一个巨大而且纯平的空间,官方说有将近2500升,躺下两个成年人睡觉都绰绰有余。

车内的配置也一点不含糊,前排座椅有通风有加热,中控台上一块27英寸的超大屏幕,清晰度达到了4K级别,还有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这么一看就明白了,福特的目标客户群体其实非常清晰:他们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中产家庭,平时要开车上下班、接送孩子,需要车子舒适、智能、空间大;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他们又不想总在城市里待着,希望能开着车去一些风景好但路况稍微复杂点的地方,比如山里的非铺装路、郊外的露营地,体验一下“轻度探险”的乐趣。

这台昆-仑版,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平时是暖男,周末变硬汉”的复合型需求而生的。

可现实情况是,这种“两头都想占”的定位,有时候也挺尴尬的。

对于真正的越野老炮来说,它不够硬核;而对于绝大多数只在城市里开的家庭用户来说,它的油耗又太“硬核”了。

那台2.3T的发动机,动力确实猛,但饭量也大,在现在油价居高不下的环境里,百公里十几个油的开销是家常便饭,每次去加油站,心里都得盘算一下。

福特探险者硬核越野版上市,36.98万起,能否撼动国产新能源?-有驾

这就导致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想玩专业越野的,可能会觉得它差点意思,不如去看看别的;而纯粹家用的,又会被它的油耗劝退,毕竟隔壁的国产插电混动或者纯电SUV,用车的成本实在是低太多了。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是几年前了。

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在新能源越野这个领域,简直是爆发式地增长,而且个个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就拿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豹5来说,它用的是一套全新的混动技术,既有电动机瞬间爆发的强大扭矩,又有发动机保证长途续航,官方公布的综合油耗才百公里7.8升,这对于一台硬派越野车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还有长城的坦克400 Hi4-T,也是插电混动,动力参数非常惊人。

这些国产新能源越野车不光是性能强、油耗低,它们还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玩法。

比如说,它们都带大功率的对外放电功能。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把车开到野外露营地,你的车就成了一个超大的移动充电宝,可以外接电磁炉、电烤箱、咖啡机、投影仪,直接把户外生活的品质拉满。

福特探险者硬核越野版上市,36.98万起,能否撼动国产新能源?-有驾

相比之下,福特这台纯燃油车,除了机械结构的可靠性这个传统优势外,在经济性、智能化和玩法多样性上,已经被我们的国产品牌甩开了一段距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难道福特这样的国际大厂,会看不清中国的市场趋势吗?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更多是这些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一种无奈和战略选择。

在全球市场,福特的电动化转型其实并不慢,但在中国,它的电动车产品线一直没能跟上节奏,面对国内品牌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它在新能源赛道上已经失去了先机。

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被动挨打,不如回到自己最熟悉、最有底蕴的燃油性能车和越野车领域,去服务那些对传统机械有着特殊情感的细分用户群体。

这台昆仑穿越版,更像是福特在中国市场守住自己品牌特色和基本盘的一张牌。

它赌的是,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总有那么一群人,当他们要去往那些没有信号、没有充电桩的无人区时,他们更愿意相信一套可靠的、纯粹的机械系统,而不是一块电池和一堆复杂的电子元件。

所以,这台售价接近37万的福特探险者昆仑穿越版,它并非是要来挑战整个国产新能源阵营,它也没有这个实力。

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代表着传统燃油越野车在新能源浪潮冲击下的最后坚守。

它的出现,实际上是给市场和消费者抛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的国产品牌用混动技术、三把锁、空气悬挂,把高性能越野的门槛拉到30万区间,让更多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翻山越岭的乐趣时,这样一台没有混动、智能化程度一般、用车成本也更高的纯燃油车,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是在守护那份属于燃油时代的机械尊严,还是错误地估计了市场变革的速度?

这个答案,可能最终还是会由那些真正需要一台可靠工具去探索远方的消费者,用他们的选择来书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