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不充电只加油竟比油车省?车主实测,颠覆你的认知!

今日车界又掀起一股新论调,一条关于插电混动车(PHEV)的“惊天秘辛”在网络上悄然发酵:插混车若不充电,仅靠加油,能否变身传统油车?

这说法听起来颇具颠覆性,却也勾起了人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用车社今日便与各位一同深入剖析,这插混车究竟藏着怎样的乾坤,又能否实现“只加油”的便捷,同时兼顾比油车更低的油耗。

首先,让我们聚焦插混车这一“跨界”身份。

它的名字就已道破玄机:“插”与“混”,意味着它既能汲取电能,又能融合燃油动力。

插混车不充电只加油竟比油车省?车主实测,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然而,核心疑问在于,若车主出于便利,像对待传统油车般,仅需加油便能畅行无阻,插混车是否也能如愿?

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需要一番“调教”。

正如一部智能手机,若不解锁,便只是一块冰冷的躯壳。

插混车亦然,若想让它扮演纯油车的角色,便需对其进行一番“设定”。

关键的第一步,是将车辆的“驾驶模式”调整为“混动模式”。

这好比是向它下达了“精打细算”的指令。

紧随其后,更为核心的操作便是激活“强制保电”功能。

此功能形同为电池组设立了一个“能源储备金”,不妨设定一个50%至80%的电量区间。

这意味着,车辆将时刻保有一定的电量储备。

一旦实际电量跌破此设定值,发动机便会适时启动,以燃油为“薪”,驱动发电机为电池“续航”。

待电池电量回升至预设水平,发动机便会偃旗息鼓。

这整套流程,与增程式电动车的运行逻辑如出一辙:发动机扮演着“移动发电站”的角色,为车辆提供动力,或直接为电池组补充能量。

插混车不充电只加油竟比油车省?车主实测,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细细品味,这操作颇有几分“运筹帷幄”的智慧。

正如古语所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车辆的运行模式,亦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

此番论调并非空穴来风。

有位车主便以身作则,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

他拥有一款搭载20度电池组的插混车型,厂家宣称其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10公里,油箱容积为55升。

在一个盛夏,他载着家人踏上了长途自驾之旅,全程约1700余公里,多以国道为主。

即便全程空调不曾停歇,即便在怠速时也保持着空调运转,最终仅消耗了略多于两箱燃油。

经测算,每公里燃油成本约为0.45元,百公里油耗更是令人瞩目地控制在6.5升。

对于一台重达2吨的紧凑型SUV而言,这样的表现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位车主全程均采用了强制保电模式,在80%、70%、50%等不同电量阈值间切换测试,只为深度体验其“只加油”的运行潜力。

这其中的精妙之处在于,插混车在电量不足(即亏电状态)下,油耗表现竟能超越不少纯燃油车。

许多人对此可能感到困惑:“有电有油才是省钱之道,一旦电量耗尽,不就得靠发动机硬扛,油耗理应更高,怎么可能比油车还省?” 此中奥妙,恰恰在于插混车独有的“省油秘籍”。

插混车不充电只加油竟比油车省?车主实测,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其一,发动机始终处于“黄金工作区间”。

我们普遍知晓,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其热效率往往不高,即便在巅峰状态,也仅能达到40%左右。

尤其在低速起步等工况下,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效率更是低至10%至20%。

这就好比让一位身强力壮的壮士去搬运一根细小的羽毛,其能量损耗可想而知。

发动机白白消耗燃油,却未能转化为有效的驱动力,油耗自然居高不下。

反观插混车,它在起步、低速等对燃油经济性极为不利的阶段,便将驱动任务全权交予电动机。

电动机拥有更充沛的低扭输出,响应迅捷,且运行平稳。

当车辆进入平稳行驶状态,发动机便得以“登台亮相”,发挥其在特定转速范围内的最高热效率。

例如,比亚迪第五代DMI超级混动技术,其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06%,堪称全球领先。

这就好比让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在最适合他的环境中施展技艺,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插混车通过电动机弥补了发动机在低转速下的劣势,确保发动机始终运行在最高效的状态,从而有效降低了油耗。

这是否让您联想到,为何燃油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油耗,往往低于城市通勤?

插混车不充电只加油竟比油车省?车主实测,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正是因为高速行驶时,发动机能够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转速区间,其热效率得以充分发挥。

而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启停和低速行驶,则大大削弱了发动机的效率。

插混车正是通过智能的动力分配,巧妙地规避了这一弊端。

其二,动能回收系统,如同“聚沙成塔”的能量收集器。

该系统能在车辆减速、滑行或下坡时,将本应消散的动能,通过电动机转化为电能,储存于电池组中。

如此一来,本已“付之东流”的能量,便得以“失而复得”。

试想一下,当您在驾驶插混车时,在高速公路上松开油门,发动机便会悄然熄火,此时电动机便开始“反向工作”,将车辆的惯性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

这部分能量,在传统油车上早已被风阻和滚动阻力消耗殆尽。

插混车则通过此举,实现了能量的“二次利用”。

尤其在下坡路段,插混车的优势更为显著。

一般油车下坡,要么挂空挡任其滑行,要么踩刹车制动,能量均白白散失。

而插混车在下坡时,不仅无需消耗燃油,反而能“反向发电”。

插混车不充电只加油竟比油车省?车主实测,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坡度越大,车身越重,所能回收的电能也越多。

有资料提及,在一些矿山作业的巨型卡车,其下坡时产生的电能甚至能将电池充满,供下次上山使用。

这些卡车,其单个轮胎比成年人还要高大,承载重量动辄几十吨上百吨,其下坡时回收的能量之巨,可想而知。

相较之下,油车在下坡时,若踩刹车,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若滑行,依然需要维持一定的燃油供给。

插混车通过“化零为整”的能量回收,自然比油车更为“节俭”。

归根结底,插混车之所以省油,并非仅仅依赖于燃油量的多少,而在于其对能量利用的极致追求。

无论是发动机保持在最高效的运转区间,还是动能回收系统的“神来之笔”,都让它在油耗表现上,远超许多同级别燃油车。

那么,关于这位车主老哥的实践,他选择强制保电,实际上便是让发动机在必要时作为“备用发电机”,同时维持电池组的电量。

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即使怠速开启空调,动力电池也能独立供电,发动机则无需介入,这又是一项节油的“锦囊妙计”。

由此引申出一个关键问题:插混车是否适合长期处于亏电状态行驶?

文章中已明确指出,“不建议”。

原因在于,长期亏电行驶,可能导致电池电量长时间处于极低水平(例如10%以下)。

插混车不充电只加油竟比油车省?车主实测,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用电方式,无疑会对电池的寿命造成损害。

电池的最佳工作区间,大致在20%至90%之间。

若长期处于非健康状态,电池的“情绪”便会受到影响,其性能也可能随之衰减。

因此,偶尔的亏电行驶并无大碍,但长期以往,则可能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插混车的精髓,在于“电”与“油”的协同作用。

有电,它能如电动车般灵动;无电,它亦能以燃油驱动,并通过发动机发电来弥补。

但它最怕的是“有油无电”,且发动机不启动发电,那样的话,它便会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

所以,如果您是一位追求便捷,同时又对燃油经济性颇为看重的车主,不妨尝试将插混车当作油车使用,只需掌握好“强制保电”这一关键诀窍。

您将收获一份远超预期的油耗表现,甚至会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明智。

然而,插混车的真正魅力,恰恰在于其“电”与“油”的完美融合。

仅仅依赖燃油,固然能够实现行驶,但您可能就此错失了它最能展现“性价比”和“环保理念”的核心优势。

正如一位武林高手,只掌握了基础招式,却未曾领略过更高深的内功心法,其潜力便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因此,插混车能否当油车开?

答案是肯定的。

但它所蕴含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您是否已然跃跃欲试,想要探索更多驾驭它的奇妙方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