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一直是国内最风光的那一个,大家都说它是新能源汽车里的“卷王”。可是最近有个消息炸出来:比亚迪把2025年的销售目标从550万下调到460万,整整砍了16%,这一下,网上的各种声音全出来了,这下真的“卖不动了”吗?是不是准备不玩这个“卷”了,要做个佛系的企业了?
其实,比亚迪真正遇到的问题,远远比数字调整复杂得多。大家盯着销量,但很少去问,为什么曾经一骑绝尘的比亚迪现在也不得不“收敛野心”?它是怕了谁?还是自身遇到了什么瓶颈?
第一个很显眼的问题,就是市场竞争越来越“狠”。你原来觉得新能源车领域谁都打不过比亚迪,可偏偏就有吉利这样一路高歌猛进的选手。吉利8月国内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38%,新能源还涨了95%,1-8月总销量涨了120%!这数据直接让人傻眼——我们常说冠军才是被记得的,比第二名要多得多。现在买国产燃油车或者新能源,越来越多的人会先想到吉利,甚至从媒体到用户都在夸吉利。
问题是,比亚迪的钱包被“蚕食”了。这种蚕食不是一下子清盘而是从不同角落慢慢蚕食你原来的地盘。燃油车它不做了,新能源领域却拼不过蔚小理、华为,高端市场又站不上脚,老百姓买的价格就那么个区间,20万往上的市场,比亚迪根本没办法跟华为、极氪等新势力拼。
很多人都会问,从头到尾选新能源,比亚迪早就是头牌了,怎么突然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其实这里面有两大原因:
第一,比亚迪的品牌定位太“平”了,入门级和中低端为主,几乎没有中高端车型能撑场面。你说你要跟特斯拉、华为这些卖40万以上的车谁会买比亚迪?仰望系列撑不起100万的价格,卖了个响雷却下不起雨。腾势D9是个例外,结果还被奔驰分走半壁江山。华为问界M9人家一出来就单月破万,比亚迪高级车根本就是陪跑。
第二,比亚迪内部车型太多、太乱,用户挑花了眼。有海洋系列、王朝系列、宋、秦,名字一堆,价格也都扎堆在10-20万之间,谁都能掰两手,但没人有哈弗H6那样的“标杆效应”。买车的人反而不知道怎么选,直接导致了车型销量分散,品牌力全找不着北。
再说,大家都在喊价格战,今年比亚迪一上来就打了一场热闹的价格拉锯战,可以说把国产汽车“卷”到新高度。老百姓当然开心,买到便宜车谁不乐呢?但是老车主就心塞了,去年花20万买的车,今年16万新车就比你强,谁不郁闷?低价越大,品牌形象越砸,最后真的变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平民车”——这是比亚迪真正想要的吗?
其实话说回来,今年8月比亚迪国内销量降了14%,虽然仍是第一但增长放缓了,靠的还是海外市场的爆发。这里有个设问:为什么比亚迪国内卖压力山大,国外却还能一路狂飙?是不是国内车企“内卷”太凶,大家只认便宜和高科技,不再给老牌新能源品牌机会?还是说新的增长点根本在国外?
现在比亚迪干的其实不是要“躺平”,而是开始主动调整思路。所谓下调目标,可能也是顺应市场和政策的变化,不再一味追求销量神话,而是更多看重精细经营、品牌提升。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比亚迪一直保持之前那种“刚猛”态势,遇到吉利、新势力围攻还死守老路,结果会怎样?很可能高开低走,品牌被稀释,销量越大问题越多,用户越来越看不懂,自己都把自己玩死。比亚迪其实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这次主动把“卷王”称号往外推了推。
现在层出不穷的新品牌给了老百姓更多选择,华为、吉利、蔚来这些新势力不管是智能化、性能、还是品牌溢价,某种意义上已经和比亚迪拉开距离。比亚迪要继续做老大,就必须找到新的突破点。它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车海战术”转型到精细化、精品化的小众赛道,主动放弃不赚钱、不出圈的产品线,把重心放到更高端的市场,远不止是单打销量而已。
比亚迪其实有全球化的野心,中国不买,它就出口欧美、东南亚、南美,哪里有市场就去哪,能不能真正做得出全球化的豪华品牌?这才是比亚迪目前的考验。
话说回来,比亚迪的根本优势是什么?它掌握了电池、电机这些核心技术,供应链一条龙,全世界都在学它。然而你技术再好,用户还看什么?性价比、品牌力、体验感,还有安全感,只有这些加在一起品牌才能长久。技术再强也得用在好产品上,不能光填数字还得让用户觉得“值”。
说到底,大家天天在喊“国产新能源无敌”,可是无论如何,一家企业太卷自己也不健康。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其实是自我降温,要质量不要套路。这种主动调整市场策略是成熟企业的表现,不是失败。比亚迪不会摆烂,但它也不想一直冲刺加速把自己累死。在市场全面进化的今天,以“不变应万变”早就不是正解,现在是要主动“变则通”。
谁能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真正的“头牌”?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价格决定一切。而是品牌力、科技、体验、服务和全产业链的升级。比亚迪不再只靠销量说话,这种自我更新能力才是保证它能活下去并继续被认可的关键。
最后还是要说——比亚迪真的不是“卖不动”了,只是在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该怎么继续跑下去。锤子敲了半天,板子敲在自己身上,之前的“狂卷”就是一种市场试错,现在调整目标是正走到了更高层次的路口。企业如果不懂主动减速整理,很容易一脚踩空摔大跤。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比亚迪不再一根筋只看数字,而是学会了在混战中寻找新机会,这才是企业成长的智慧。
总结一句话,比亚迪下调目标不是认输,也不是摆烂,而是给自己重新加油找方向。哪个企业有勇气主动收敛,等风口再次到来,才能更有力地飞出去。比起问谁最“卷”,我们更该问,谁能一直卷到下一个时代的终点?这才是比亚迪以及所有中国车企需要认真想明白的问题。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