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请卡车师傅吃饭:背后的门道比表面热闹更值得琢磨

理想汽车的李想,最近又因为一顿饭登上了新闻。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复杂:理想i8要开始交付,碰撞测试里选了一台东风乘龙卡车来对撞。测试画面一出,网上不少卡车司机心里有点不痛快,觉得“凭啥拿我们卡车当陪衬”。李想一看苗头不对,立马请了几位卡车师傅吃饭,当面解释,说这是安全测试,不是针对某个品牌,“安全永远第一”。

表面看,这是一次小小的“公关修复”,但背后折射出三个现实问题。

李想请卡车师傅吃饭:背后的门道比表面热闹更值得琢磨-有驾

第一,造车新势力太需要“用户关系”了。理想车的交付,要靠大批卡车运输到全国,卡车司机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兄弟。你要是真把这群人得罪了,不光交付链会出麻烦,品牌口碑也会受影响。请吃饭,看似小事,其实是李想在给物流端“补锅”。

第二,安全测试和品牌形象,往往是一体两面的事。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看到理想敢用大卡车对撞,直观印象是“这车结实、敢测”;可换个角度想,对开乘龙的司机和买乘龙的用户来说,心里多少会觉得被“摆了一道”。这就像你家小孩在班里成绩好,被老师当众和另一个同学对比,听的人脸上挂不住。

我以前和一位开乘龙跑长途的朋友聊过,他就特别反感别人把卡车简单贴上“又大又笨又不安全”的标签。他说:“咱们跑的不是一台车,是一份生计。”这种心态,很容易和这次事件产生共鸣。

第三,汽车行业的敏感度,正在全面提升。过去大家只盯价格和性能,现在不同群体对“尊重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品牌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带logo的画面,都可能被解读成“冒犯”。对车企来说,卷产品的同时,还要卷细节和体贴。李想这次的饭局,就是典型案例。

李想请卡车师傅吃饭:背后的门道比表面热闹更值得琢磨-有驾

我的看法很直接:理想这波补救算及时,也算聪明。但从长远来看,车企做安全测试时,最好淡化品牌元素。你要展示实力,可以用匿名化的测试车,或者直接强调碰撞标准和数据。这样既能传递安全感,又不至于让同行或者卡友觉得“被踩了一脚”。

最后,我想说,造车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比马力、比电池的阶段了。真正的竞争力,还得看谁能处理好“人”的感受。理想i8能不能大卖不好说,但李想请卡车师傅吃饭这件事,至少说明他明白一个道理:在汽车这盘大棋里,用户不仅是车主,也是司机、卡友、合作伙伴。把这张关系网织牢了,才有资格谈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