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最近的操作多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来打算自己造电池,结果现在却放弃了自研,直接转投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的怀抱。这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变成“邻居家饭香”的故事,发生在德国,是保时捷对高性能电动车电池研发梦的终结。但保时捷做这个决定,也不是脑子一热想不开,说到底还是现实拽住了它的后腿。
事情得从保时捷自家电池部门Cellforce说起。几年前,这家豪车厂商看着电动化浪潮势头正猛,心里盘算了一下:与其等供应商喂饭,不如自己上锅做饭。于是Cellforce应运而生,目标就是为Taycan等纯电动车型打造专属电芯。计划怎么定的呢?德国南部就要搞个年产1GWh的工厂,专门给Taycan供应高性能电池,足够1万辆车用。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市场这碗水一热一冷,保时捷心头也凉了半截。
说实话,电池这个领域,远比外表复杂。光是前期投资就让人肉疼,还需要长期、稳定的产能规模,做不好还容易砸了招牌。大众集团的掌舵人布鲁姆公开说,电池业务不是想玩就能玩,得有个好底子。眼下,电动汽车市场“雨下得不够大”,尤其是在中国和美国这些关键地方。预期的那劲头没到,利润自然跟着缩水。保时捷一琢磨,发现自研电池搞出来卖出去的那点钱,还远不能覆盖前期投入。于是,这一粒“奇想种子”还是被现实拍死在了沙滩上。
原本试生产都已经启动了,团队也攒了得有三百号人,但这下好了,裁员约两百,剩下的转移到大众集团下面的电池子公司PowerCo。先前分配给电池研发的资源,也被挥手归入其他业务。甚至保时捷收购的V4Smart公司也“沾光”,拿来给911 GTS混动版本做高性能电池。说白了,开发的路断了,资源分流给兄弟公司,日子多少有点尴尬。
有人说,电动汽车市场不是还在涨吗?保时捷真有必要这么急转弯?其实看数据就知道,虽然全球电动化大势不减,保时捷自己卖车的成绩还算不错。尤其是Taycan,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卖了1064辆,同比暴涨31%。此外,按照预测,保时捷到2025年上半年,纯电和混动的全球销量能占到公司总数36%。但别误会,这不是让保时捷能单打独斗,反而让它对电池的需求更加刚性。
既然自家的Cellforce已经说再见了,接下来保时捷只好“改邪归正”,乖乖采购全球主流供应商的成品。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又一次笑得合不拢嘴。而保时捷也不打算止步于Taycan,Cayenne纯电动版、718系列纯电车型也在路上,如果大众集团自己造电池的计划也泡汤,这几个型号同样少不了靠宁德时代或LG新能源“送米下炊”。
在这种局势下,“电池靠外援”成为保时捷等豪门新宠。而中国、韩国的电池厂商正为了全球市场份额打得火热。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销量的半壁江山,比起来,韩国厂商的六亲不认形势有点尴尬,LG、SK On、三星SDI,上半年总份额才16.4%,比去年少了5.4个百分点。宁德时代排在头牌,比亚迪紧随其后,LG第三,SK第五,三星SDI第八。这几家韩国厂商还主动联手现代汽车集团,谋划电池安全技术合作,意思很明显,和中国厂商较个劲,想突破瓶颈。
市场这口锅越来越大,谁家的米能煮熟、能煮香,比拼的是技术和供应链。保时捷选择“牵手打工”,不是认怂,是认清了大环境。眼看着电池价格、供应能力和安全性能,谁掌握了技术,谁就占据了话语权。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把电池产业玩得炉火纯青,韩国厂商则靠研发和安全合作寻求突破,而像保时捷这样曾想自研但被市场“打回原形”的品牌,只能继续依靠这些头部大厂。
多说一句,大众集团要是也跟着保时捷,哪怕自家电池子公司PowerCo玩不转,那整个集团纯电产品的电池问题也只能交给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了。就像打麻将,手里没有好牌,还不如跟着庄家混吃混喝。
当然,具体到行业未来,谁能最终称王称霸还未可知。毕竟市场变脸比变天还快,这两年中国电池厂商攻城略地,明年或许就有新玩家跳出来搅局。韩国电池厂商不服气,欧洲厂商摩拳擦掌,保时捷这样的豪门也不得不妥协。谁都希望自己能玩出花来,但到头来也可能只是东家换西家。只要车能跑、用户愿买,电池是谁造的,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世道变化莫测,企业求稳为上,保时捷的电池梦就这样被市场敲醒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