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看一家公司的招股书,比看悬疑小说还刺激。
你以为是商战片,结果发现是家庭伦理剧;你以为是励志故事,扒开一看,全是辛酸的打工日记。今天咱要盘的这家公司,芜湖埃泰克,就是这么个主儿。它要去敲钟上市了,招股书写得那叫一个“未来可期”,但你拿个放大镜仔细瞅瞅,那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写的,其实是两个字:尴尬。
怎么个尴尬法?你先看这组数据,简直是奇观。
2024年,埃泰克总营收增长了4.64个亿。听着还行吧?不大不小,算是个进步。但有意思的来了,这一年里,它最大的客户——奇瑞汽车,给它贡献了8.11个亿的增量。
你等会儿,让我捋捋。总增长是4.64亿,光奇瑞一家就增长了8.11亿?
这数学题小学生都会算啊。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奇瑞,埃泰克不仅没增长,还得倒亏3个多亿的窟窿。换句话说,它在2024年,把除了奇瑞之外的其他大客户,比如长安、理想、长城,全给“得罪”了一遍,订单哗哗地掉。
这叫什么?这就好比一个班里,有个同学总分进步了10分,但一看单科成绩,语文进步了30分,数学、英语、物理加起来倒扣了20分。你说这孩子是偏科呢,还是除了语文老师是他亲戚,其他老师都看他不顺眼?
要我说,埃泰克这情况,更像后者。
奇瑞是谁?它不光是埃泰克最大的金主爸爸,还是它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持股比例只有14.99%,没到控股的线,但这关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埃泰克的前身,就是奇瑞跟人合伙开的。这感觉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想自立门户,跟街坊邻居说:“我是个独立的成年人了!” 可他爹还住他家隔壁,天天给他送饭,顺便还掌握着他家大半个粮仓的钥匙。
这孩子想出去交新朋友,难啊。
你想想,你是长安,或者理想,你跟埃泰克合作。你心里犯不犯嘀咕?“这小子,跟奇瑞穿一条裤子的,我这最新的技术方案、未来的车型规划,跟他聊深了,回头是不是就摆在奇瑞老总的办公桌上了?”
这不是阴谋论,这是商业社会最赤裸裸的人性。供应链这东西,讲究的是个“安全感”。我把身家性命的一部分交给你,你至少得让我觉得,你不会转头就把我卖了。埃泰克这个“奇瑞系”的标签,就像脸上刺了个青,想洗都洗不掉。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洗不掉,就越难开拓新客户;越是难开拓新客户,就越得抱紧奇瑞这条大腿。
结果呢?2022年,奇瑞的订单还只占埃泰克总收入的两成多。到了2024年,直接飙到五成以上。这已经不是依赖了,这是“寄生”。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骂我了:“老姜你这话说得难听!人家有大客户罩着,旱涝保收,不比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小公司强?”
强?表面上看是挺强。但这种“强”,是虚胖。
你猜怎么着?奇瑞这位“亲爹”,给饭吃是真给,但给钱的时候,手就有点紧了。埃泰克的招股书里有个数据,叫“应收账款周转率”,说白了就是收回一笔账款要多久。这个数字是越小越好,说明回款快,现金流健康。
结果埃泰克呢,这个数字逐年恶化,比同行慢了一大截。2024年,同行们平均94天就能把钱收回来,它得等121天。整整多了一个月。一个多月的资金,对于一家制造业公司意味着什么?全是成本,全是风险。
为啥这么慢?埃泰克自己也说了,主要是因为奇瑞的销售占比高了,而奇瑞呢,喜欢通过一个叫“供应链平台”的东西来付钱。
“供应链平台”,听着挺高大上吧?我给你翻译翻译。这玩意儿的本质,很多时候就是个“官方认证的老赖工具”。大车企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搞个平台,让供应商把货交了,发票开了,但钱呢,先不直接给你,而是变成平台上的一个“应付凭证”。这个凭证你可以等着到期兑付,也可以自己贴钱,找银行或者保理公司提前换成现金。
里外里,就是把自己的资金压力,巧妙地转移给了千千万万个像埃泰克这样的供应商。
你看这事儿多黑色幽默。奇瑞一手疯狂下订单,把埃泰克的营收报表做得漂漂亮亮,帮它冲上市;另一只手呢,又死死捏着它的钱袋子,让它的现金流越来越紧张。这哪是父子情深,这分明是PUA啊!“你看,我多爱你,给了你这么多活儿干。但你得听话,钱的事儿,我说了算。”
前阵子,奇瑞还公开表态,说要把供应商账期统一调整到60天。这话听着真提气,像个负责任的大哥。可埃泰克最新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它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非但没好转,反而更差了。
承诺就像一阵风,吹过了,就没了。
如果说,业务上被“绑架”,资金上被“压榨”,还只是这出家庭伦理剧的上半场,那下半场的剧情就更魔幻了:一边是房子空着,一边是嚷嚷着要盖新楼。
埃泰克这次IPO,打算找股民要15个亿。干嘛呢?主要就是扩大产能。听上去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
可关键在哪儿呢?它现有的产能,压根就没用完。
尤其是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智能驾驶”和“动力域”这两块代表着未来的业务,产能利用率低得吓人。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域的设备,开工率不到30%;动力域的,也才43%。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里,那些昂贵的机器都在厂房里睡大觉,电费都赚不回来。
这就好比你开了个饭馆,一共十张桌子,天天只有三四桌客人,你却跟银行贷款说,我要再盘下隔壁的店,把饭馆扩建成二十张桌子。银行经理不把你当傻子才怪。
埃泰克怎么解释呢?
对于动力域,它说,哎呀,现在技术进步了,好多功能都集成到别的模块里去了,所以这块产量就少了。另外呢,配套的奇瑞小蚂蚁这些车,卖得不好了。
这话术,滴水不漏。但你横向一比,就露馅了。同样做类似产品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叫联合动力,人家的产能利用率从70%多一路干到90%多,怎么就没受“技术集成”的影响?说到底,还是你绑定的那款车,卖不动了。你的命运,跟它的命运,死死地捆在了一起。
对于智能驾驶域,解释更直接:“我们设计了充足的产能,市场开拓还在路上。”
翻译一下:“牛皮吹出去了,客户还没找着。”
它在智能驾驶这块,目前唯一能拿出手的产品就是个毫米波雷达。这玩意儿现在是什么市场?神仙打架。前有博世、大陆这种国际巨头,后有华为这种跨界天王。你一个“奇瑞家的小孩”,凭什么让别的车企大佬把身家性命攸关的“眼睛”交给你?人家宁愿找个门当户对的豪门联姻,也不会扶持一个竞争对手的“干儿子”啊。
所以你看,整个故事串起来了。
埃泰克,一个含着“奇瑞”汤匙出生的孩子,长大了,想独立,却发现自己早已离不开这个家庭。这个家给了它看似稳定的生活(订单),但也给它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品牌标签),还时不时抽走它的零花钱(占用资金)。它想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去开拓新业务(智能驾驶),却发现外面的人都因为它“家长”的身份而对它敬而远之。
现在,它站在资本市场的大门口,口袋里揣着一份看似光鲜却处处矛盾的成绩单,想让大家投资它的未来。
可这个未来,究竟是它自己的未来,还是“奇瑞帝国”后花园里,一个被精心修剪的盆景的未来?
它想用股民的15个亿,去建一个更大的厂房,可如果找不到新的客人,那不过是把现在空荡荡的小屋,换成一个更空旷的大厅罢了。这笔钱,最终会不会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奇瑞这个唯一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人”?
这已经不是一道商业判断题了,这简直是一道人性考验题。赌埃泰克能断奶重生,还是赌奇瑞会一直对它“疼爱有加”?
要我说,这盘棋,悬。
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