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这玩意儿,讲真,就是汽车工业的大型行为艺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玩意儿99%的时间里唯一的用处,就是给头顶的鸽子提供一个精准的投弹靶位,顺便在下暴雨的时候让你有机会体验一把什么叫水漫金山。但神奇的是,你在买车的时候,如果没有这块玻璃,就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少了一块拼图,好像没这玩意儿就没办法在朋友圈摄影大赛里完成飞升。
这事儿就非常魔幻。你问十个买了带天窗车的人,九个会告诉你这玩意儿一年开不了两次,新鲜劲儿过去后,它就成了个心理安慰。但你再问他,下一辆车还会不会买带天窗的,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必须带,而且要带大的,越大越好。这就是典中典的用户心理学,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诚实得像个孩子。
为什么?因为车这个东西,早就不是代步工具了,它是一个社交压缩毛巾,见水就膨胀,见人就展开。而天窗,就是这块压缩毛巾上最闪亮的Logo,是区分你是丐版还是顶配的楚河汉界。没天窗的车,开在路上,车顶就像被人剃了光头,上面就差用激光刻上四个大字:“我是低配”。这是一种酷刑,真的,三体人看了都觉得你们地球人对自己太狠了。尤其是在停车场,两辆一样的车停在一起,一辆车顶乌漆嘛黑,另一辆车顶一块亮晶晶的玻璃,高级感瞬间就出来了。是是是,这个高级感可能一文不值,但能让你在等红灯的时候,斜眼瞟一下隔壁没天窗的兄弟,心里多一丝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这,就是人性。
因为我真的有过带天窗的车,而且不止一辆。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天窗这玩意儿漏水,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只要你所在城市的排水系统敢摆烂一次,你的车顶就敢给你表演一个水帘洞。那种看着车内顶棚往下滴水,自己拿着毛巾在那擦,感觉自己不是车主,而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提琴手,主打一个情绪稳定,真的会心态爆了。我上次清理天窗排水孔,掏出来一堆树叶和半截小浣熊干脆面的包装袋,那一刻我悟了,这玩意儿就是个城市垃圾分类的终端收集器。
所以车企们也悟了,他们太懂消费者这种“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拧巴心态了。于是他们搞出了低配“三件套”:织布座椅,手动空调,光头车顶。你想升级?好啊,加钱上高配,真皮座椅、双区空调、全景天窗打包送你。天窗本身可能就值个一两千块钱的成本,但它被捆绑在一个价值一两万的配置包里。你不是在为天窗付费,你是在为“我不是低配车主”这个身份标签付费。这帮车企真的就是一群天才的疯子!他们把一个BUG,包装成了一个彩蛋,然后你还要为这个彩蛋付费,并且告诉自己,真香。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天窗比喻成‘丐版’的耻辱烙印,可能有点伤人了。但现实就是这么个伤人的玩意儿,不讲道理。
当然,总有人会跳出来说,天窗有用!比如夏天暴晒后,可以开天窗加速换气。诶,我问你,你四扇车窗是装饰品吗?是用来防僵尸的吗?那个换气速度,叫闪电战。天窗那个,叫老年人散步。还有人说,可以看星星。这个我真的绷不住了,坏了菜了。你生活在哪个世外桃源?在今天的城市里,你打开天窗,能看到的只有两种东西:无人机,和楼上邻居扔下来的烟头。看星星?你还不如指望它变成任意门,直接把你传送到办公室打卡。至于说用来看摄像头,我只能说,大哥你的人生经历一定很丰富。
现在更牛逼的来了,新能源车企们彻底不装了,摊牌了。他们觉得在车顶上开个小窗户不过瘾,属于是格局小了。他们直接把整个车顶都给你换成了玻璃。美其名曰“全景天幕”,听着就像是修仙小说里的法宝。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配置了,这是在重塑人车关系,让你和天空融为一体,主打一个“天人合一”。夏天的时候,你坐在车里,太阳直射天灵盖,感觉自己就是个被放在放大镜下的蚂蚁,孜孜冒油。车企管这个叫科技感,叫未来。我觉得这叫金钟罩铁布衫的物理超度,是对所有物理学规律的公然挑衅。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天窗有用吗?不重要。你需不需要?不重要。重要的是,车企需要你觉得你需要,你的邻居需要通过这个判断你混得好不好。这就是一个大型的、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皇帝的新衣”游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会告诉你天幕代表了未来。会买奔驰的人,会告诉你天窗是优雅的一部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天窗的本质不是一块玻璃,它是一个道场,一个信仰的入口。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