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发生了一件挺让人关注的事儿,那就是诺基亚,对,就是我们记忆里那个能砸核桃的手机品牌,居然把咱们中国的汽车大厂吉利给告了,而且阵仗还不小。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跨界,一个以前做手机的,怎么跟造汽车的较上劲了呢?
而且一出手就要让吉利在欧洲十八个国家卖不了车,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聊清楚。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诺基亚向欧洲的法院提起了诉讼,状告吉利集团以及它旗下的几个非常响亮的汽车品牌,包括咱们很多人熟悉的领克、新潮的极氪,还有高端的跑车路特斯以及小巧的Smart。
诺基亚认为,这些汽车在欧洲销售的时候,用到了它的技术,但是没有给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利侵权。
这个官司的影响范围可不小,牵扯到吉利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整整十八个欧洲国家的分公司,可以说是直接瞄准了吉利在欧洲的大本营。
大家可能第一个疑问就是,汽车和手机八竿子打不着,吉利的车怎么会用到诺基亚的技术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现在开的汽车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纯粹的机械疙瘩了。
现在的车,尤其是新能源智能汽车,越来越像一个“长了轮子的智能手机”。
你想想,车上的大屏幕可以实时导航、在线听歌、看视频,甚至整辆车还能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升级,增加新功能,这些都离不开网络连接,特别是4G和5G蜂窝网络。
而诺基亚,虽然它的手机业务早就风光不再,但它并没有消失。
它转型成了一家手握大量通信技术专利的科技巨头。
在过去几十年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中,从2G到5G,诺基亚都是核心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手里攥着成千上万项关键技术专利。
这就好比,全球通信的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有很多底层的路基和关键的桥梁是诺基亚当年参与修建的。
现在,任何需要在这条路上跑的智能设备,无论是手机还是智能汽车,只要用到了这些基础技术,理论上就得向诺`基亚这样的“修路人”支付一笔“过路费”,也就是专利许可费。
这次诺基亚用来起诉吉利的核心武器,就是这类被称为“标准必要专利”的东西。
这个词听起来专业,但理解起来不难。
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让你的产品符合4G或者5G的通信标准,能够正常上网,那么你就必须、不得不使用我这项专利技术,你绕不开也躲不过。
比如这次案件里提到的EP3799333号专利,简单说就是规定了汽车和基站之间怎么建立连接、怎么打招呼的规则;另一个EP4090075号专利,解决的是当你的车在高速行驶时,网络信号怎么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快速切换,保证网络不掉线。
这些技术对保证智能汽车的联网体验至关重要。
诺基亚的说法就是,吉利的车用了这些技术,但一直没跟它谈妥专利费的事,所以它只能诉诸法律了。
那么,诺基亚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对吉利下手呢?
这就不得不提咱们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迅猛发展了。
就拿吉利来说,去年一年,汽车出口量达到了惊人的41.45万辆,比前一年增长了超过一半,其中欧洲市场是绝对的增长主力。
尤其是吉利旗下的领克品牌,在欧洲卖得非常好,平均一辆车的价格超过4万欧元,这在欧洲市场已经算是中高端价位了,直接和当地的老牌车企竞争,还成了中国品牌在欧洲卖得最好的。
眼看着中国汽车在自己的家门口攻城略地,生意越做越红火,诺基亚这样的“专利地主”自然就盯上了。
这就像你开了一家生意火爆的连锁店,开到了别人的地盘上,地主看见你赚钱了,自然就会过来跟你谈谈“场地使用费”的问题。
诺基亚选择这个时间点发起诉讼,可以说是打在了吉利欧洲扩张战略最关键的节点上。
一旦法院判决侵权成立,面临的可是18个国家的全线禁售,这对任何一个正在努力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其实,这种操作手法,诺基亚已经不是第一次用了。
就在前几年,诺基亚用着几乎同样的专利,把咱们中国的手机厂商OPPO和vivo告上了德国法庭。
那次官司的结果是,OPPO和vivo的手机在德国被禁止销售,一度对它们的欧洲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所以你看,这套“先起诉施压,再逼你谈判”的组合拳,诺基亚玩得非常熟练。
它的最终目的,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想把吉利彻底赶出欧洲市场,因为那样对它自己也没什么直接的好处。
它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发起一场声势浩大、后果严重的诉讼,来给吉利制造巨大的压力,迫使吉利回到谈判桌前,最终同意支付一笔可观的专利许可费。
从诺基亚公开的声明里也能看出这个意图,它说“吉利多次拒绝我们公平合理的提议”,但同时又表示“我们依旧愿意以善意的态度与吉利进行谈判”,这番话可以说是把目的摆在了台面上。
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提醒。
它标志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过去,我们靠着成本优势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向全世界出口物美价廉的商品。
但现在,我们的企业,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响,已经开始在全球市场上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
当我们也开始造智能汽车这种高科技产品时,就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别人早已布局了几十年的“专利雷区”。
这给我们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上了一堂课:在当今的国际商业竞争中,光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策略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和尊重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规则。
一方面,我们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专利风险应对机制,在进入一个新市场前,就要把相关的专利问题梳理清楚,对于必须使用的专利,要积极地与权利人进行谈判,支付合理的费用,这是尊重规则、合法经营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投入研发,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专利技术库。
只有当你的手里也握有别人必须用到的关键技术时,你在谈判桌上才有足够的分量和底气,才能从被动地支付费用,转变为平等的交叉许可,也就是“你用我的技术,我用你的技术,我们互相减免费用或者进行更公平的交易”。
所以,诺基亚起诉吉利,虽然短期来看是一个挑战和危机,但从长远看,它更像是一次成长的催化剂。
它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告诉我们,当你的对手开始用法律和专利这种最高级别的武器来对付你的时候,恰恰证明你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让他们无法再忽视你的存在。
这正是我们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一个科技强国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考验和必须学会的游戏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