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延高铁接触网全线贯通,革命老区交通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9月4日,在西延高铁宜君站至黄陵站区间,恒张力放线车完成了最后一根接触网导线的架设工作。这一动作标志着西延高铁接触网实现全线贯通,为后续的全线送电和联调联试提供了坚实基础。据陕西日报报道,该工程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负责建设,中铁电气化局具体承建,自2025年4月23日启动以来,分为西安至铜川和铜川至延安两个标段推进。总共安装了超过六千根支柱,架设导线八百余公里,工程量不小。

接触网作为高铁列车获取电能的核心设备,其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到运行安全。恒张力放线车在作业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黄土高原的复杂地形里,它能确保导线平直度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每米不超过0.1毫米。这种技术要求可不是随便能达成的,需要先进的闭环反馈系统实时调控,避免任何偏差积累。施工团队还采用了智能工程调度信息平台,远程监测设备状态,使得整个过程更高效、更可靠。从技术层面看,这体现了中国高铁建设在自动化与精准化上的进步,但背后的管理协调同样重要,毕竟在91%桥隧比的高难度环境下,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铺轨施工已经在7月初完成,现在接触网贯通后,项目就进入了最后的集中攻坚阶段。全线八座新建站房的基础和主体结构也都完工了,整体进度看起来挺顺利。西延高铁全长约3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它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米”字型高铁网的主干线。建成后,西安到延安的车程会从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一小时左右,这变化对当地来说意义重大。陕北革命老区一直以来交通相对滞后,高铁的到来不仅能提升陕西的铁路枢纽地位,还能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带动经济和社会效益。

西延高铁接触网全线贯通,革命老区交通升级迈出关键一步-有驾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种项目不只是基础设施的升级,它还反映了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地。作为记者,我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在推动革命老区发展上投入了不少资源,西延高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说实话,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黄土高原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团队得面对频繁的沟壑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和成本压力都很大。科技与管理结合确实解决了部分问题,可后续的运营和维护才是真正的考验。比如,如何确保供电稳定性,如何处理可能的地质灾害,这些都需要持续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下一步工作重点将转向导线平直度的复核和参数精调,以确保牵引供电的可靠性。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已经组织了平推验收,采用“一米不落”的方式检查设备状态,并完善“一杆一档”数据库,为联调联试做数据支撑。这种细致入微的方法值得肯定,它减少了未来运营中的潜在故障。不过,高铁项目的成功最终还得看实际运营效果,包括客流量、服务质量和经济拉动作用。个人观点是,西延高铁的进展令人鼓舞,但它只是第一步,老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配套政策和长期投入,不能单靠一条铁路就指望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之,这个新进展是积极的信号,显示了技术和工程的协同效应。但作为资深观察者,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审慎乐观,继续跟踪后续发展,看看它能否真正实现预设目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