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里的较量:这台30万出头的5米2 MPV,转弯半径硬是比我的A级车还小了0.8米
上周末在万达地下二层,眼看着一台五米二的大家伙,在我旁边那个窄得要命的弯道里,三两下就完成了掉头。我开着自己那台紧凑级轿车,愣是倒了两把才转过来。
当时那场面多少有点尴尬。
车主摇下窗,冲我笑了笑。我扫了眼他的车标——锐胜M8。回来专门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车装了后轮主动转向,后轮能转3.5度。转弯半径从正常的6米2,直接缩到5米4。难怪人家开大车比我开小车还灵活。
这事儿让我对这台车产生了点兴趣。正好有朋友最近在看MPV,就借来开了几天。
后轮会转的MPV,真不多见
说起后轮转向这配置,以前基本是百万级商务车的专属。奔驰V级高配有,埃尔法顶配也有。现在居然出现在30万这个价位段,多少有点超出预期。
实际开下来,这套系统在两种情况下表现明显。
低速掉头、停车入库的时候,后轮跟前轮反着转。车尾收得特别快,转弯动作干脆利落。我试过在小区里那种四米五宽的路上掉头,一把就过了。换成普通MPV,基本要来回倒。
上高速并线又是另一种感觉。时速八十以上,后轮跟前轮同向转。整个车身横移过去,没有那种“尾巴甩”的感觉。坐后排的人也舒服,不会被晃得难受。
据说博世给做的执行机构,跟ESP 9.3深度绑定。具体技术细节我说不太清楚,但用起来确实顺手。
纯电增程都有,各玩各的
新能源MPV有个老问题——纯电怕跑不远,增程又觉得不够利索。锐胜M8干脆把两条路都铺好,让你自己挑。
纯电版装了94度电池,CLTC能跑600多公里。实际路况打个折,四五百公里还是有的。我拿朋友那台试了下,从深圳开到广州,剩余电量还有40%。
快充倒是挺给力。160千瓦的功率,半小时充个六十来度电。找个服务区吃碗面的功夫,电就够跑两三百公里了。车机会主动推荐充电站,还能看实时排队情况。这个功能挺实用,省得到了才发现要等。
增程版我没开过,但看过资料。1.5L发动机当发电机用,热效率能到42%左右。电够就纯电跑,电不够发动机自己启动。综合续航一千公里往上,基本不用操心补能问题。
听开过增程版的朋友说,发动机介入的时候动静不大。如果不是刻意去听,坐车里不太察觉得出来。
第二排这俩座位,有点东西
MPV好不好,第二排说了算。这话在圈子里流传挺久了。
锐胜M8第二排那两张椅子,我前后坐了得有七八次。最大的感受就是——腿能伸直了躺。
椅背能放到135度,腿托跟着联动抬起来。腰部有四段支撑可以调,小腿也能分段垫高。配合按摩、通风、加热这些,跑长途确实轻松不少。从深圳开到长沙,全程五百多公里,下车腰不酸腿不疼。
座椅能前后滑300毫米。往前推,后备厢空间就出来了,装几个大行李箱没问题。往后拉,第三排乘客腿部空间就宽裕了。第三排座椅还能放倒,铺个气垫能当床睡。
上个月带家人去惠州泡温泉,晚上就睡车里。车内空间够大,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睡得挺舒服。
那些不说你也看不见的活儿
车好不好,很多时候取决于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静音这块,锐胜M8下了不少功夫。5毫米厚的双层玻璃,轮拱位置全包吸音棉,地板铺了3毫米多的止振板。
实际效果呢?60公里时速,车内噪音56分贝左右。120公里时速,也就65分贝出头。我之前开过朋友的GL8,高速上能到68分贝。别小看这三分贝,耳朵能明显感觉出差异。
电池安全这事儿,我不是搞技术的,说不出太专业的东西。但看到它通过了150度热失控测试,心里多少踏实点。毕竟电动车,电池安全还是头等大事。
低温预热做得也还行。零下十度的环境,8分钟能把电池预热到15度。冬天续航能保住八成左右,比很多纯电车强。
最后说几句
开了十几年车,什么类型的车基本都接触过。这台锐胜M8给我的感觉,跟那些爱堆配置的新车不太一样。
它没搞什么城市领航辅助,也没追求超大尺寸屏幕。就把后轮转向、座椅舒适、车内静音这些实打实的东西做扎实了。
30万出头,2+2+3座椅布局,纯电增程任选。对那些真要拿MPV当工具车用的人来说,可能这才是更实际的方案。
车机应用生态确实比不过某些新势力品牌,这点算是短板。但反过来想,车机软件这东西,后期OTA升级空间还挺大。
反正买车这事儿,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合适就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