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

各位车友,日产今年又传破产消息,本田在华销量跌进“危险区”,连丰田都悄悄调低了全年预期——这可不是偶然,而是中美两大市场,正从东西两端,把日系车几十年建立的霸权一点点拆解。

听起来像阴谋论?但数据不会撒谎。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金额同比下滑25%,出口单价暴跌21%。而在国内,日系品牌市占率已从2023年的21%一路滑坡,如今不足13%。这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由政策、技术和消费心理共同推动的“系统性围剿”。

我跑了十几年车评,见过品牌起落,但从没见过一个曾经称霸全球的汽车阵营,在短短几年内被“前后夹击”到如此地步。今天,咱们不聊虚的,就从一辆雷克萨斯ES的试驾感受说起,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一、雷克萨斯ES:优雅背后的“时代错位”

上个月,我去试驾了2025款雷克萨斯ES 300h。坐进驾驶舱那一刻,我得说,日系的“匠人感”依然在线:半苯胺真皮座椅的触感细腻,中控木纹饰板温润如玉,关门声“嘭”地一声闷响,像极了高级酒店的房门——那种“稳重、体面、不张扬”的气质,扑面而来。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但开出去不到10公里,我就感觉不对劲了。

这车的混动系统(THS II)确实省油,官方百公里油耗4.2L,实测城市路况也能做到5.3L左右。但动力响应迟缓得像老式电梯——踩油门,发动机要“酝酿”两秒才开始发力,加速感是线性的,但总让人觉得“慢半拍”。尤其是在并线或超车时,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特别明显。

更让我惊讶的是它的车机系统。还是那个熟悉的“鼠标操作”,点个导航要滑动四下,调个空调温度得进二级菜单。对比隔壁比亚迪汉的旋转大屏、问界M9的鸿蒙座舱语音秒响应,雷克萨斯这套系统,仿佛还停留在2015年。

一位开了五年ES的老车主告诉我:“我买它,图的就是省心、耐用、不修车。可现在连我女儿都嫌它‘笨’,说同学家的比亚迪‘能聊天、能放电影’,她坐ES像进‘老年活动中心’。”

这话听着扎心,但戳中了日系车当前最大的软肋:技术迭代慢,用户体验落后。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二、美国:用关税“割利润”,日系车“出口即亏损”

我们先看美国。2025年初,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加征25%关税。名义上是对所有国家,实则精准打击日本。

为什么?因为丰田虽在北美有工厂,但本田和日产仍大量依赖日本本土出口。比如,本田的雅阁、CR-V,日产的天籁、奇骏,很多都是从日本熊本、追滨工厂直接运往美国港口。

结果是什么?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6.7%,零部件下降15.5%。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日企选择“自己扛关税”——也就是降价或压缩利润来维持售价稳定。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这意味着什么?卖一辆车,可能不赚钱,甚至亏钱。就像我朋友在日产东京总部工作的老哥说的:“现在出口美国,等于做慈善。”

美国这一刀,不是直接封杀,而是让你‘活着但流血’。利润没了,股价自然承压。日产股价2025年已跌去40%,市场传言其正寻求与本田合并或出售部分资产——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压力。

三、中国:用产品“抢市场”,日系车“燃油即落后”

如果说美国是“割利润”,那中国就是“抢地盘”。

2024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更关键的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市占率已突破80%(数据来源:乘联会2025年Q2报告)。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日系车的问题在哪?太依赖燃油车,新能源布局太慢。

拿本田来说,它的e:N系列电动车,续航300-400公里,充电速度慢,智能化几乎为零。对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吉利的雷神混动、奇瑞的鲲鹏超能混动,根本不是一个代际。

我在杭州试过一款本田e:NS1,车主吐槽:“夏天开空调,续航直接砍半,充电站排队两小时,还不如打车。”

而丰田的bZ3,虽然用了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但整车调校还是“丰田味”——保守、中庸、缺乏驾驶乐趣。消费者现在要的是“智能平权”,不是“省油机器”。

更致命的是,比亚迪、问界、理想这些品牌,正在用“科技+体验”重新定义豪华。比如问界M9,激光雷达+ADS 3.0,城区NCA自动领航,后排零重力座椅,冰箱彩电大沙发——雷克萨斯LS都没这配置,卖得还比M9贵。

你说,消费者还怎么选?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四、横向对比:谁在赢?谁在输?

我们拿三款车对比一下:

车型 雷克萨斯ES 300h 比亚迪汉DM-i 问界M9增程版

动力系统 自然吸气+混动 插电混动 增程式电动

百公里加速 8.4秒 7.5秒 4.3秒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智能座舱 老式鼠标+小屏 DiLink旋转屏 鸿蒙智能座舱

辅助驾驶 L2级(基础版) DiPilot ADS 3.0(无图NCA)

续航(综合) 900km(油) 1300km(油电) 1400km(油电)

用户评价 “省心但落后” “性价比高” “科技感爆棚”

差距一目了然。雷克萨斯赢在“耐用”和“保值”,但输在“体验”和“进化速度”。而中国品牌,正在用“技术平权”打破“合资溢价”的神话。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五、未来:日系车还有机会吗?

说实话,我不认为日系车会“消失”,但它们必须面对三个现实:

必须本土化生产:雷克萨斯如果还不在中国建厂,未来5年市占率可能跌破5%。消费者不会等你“慢慢来”。

必须拥抱电动化: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虽领先,但量产至少要到2028年。技术领先不等于市场领先。

必须重构用户体验:车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智能终端”。日系车得学会“讲故事”,而不是只讲“省油”。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我最近听说,丰田正在和比亚迪深入合作,探讨下一代混动平台;本田也在和华为接触,想引入高阶智驾。这些动作,说明它们终于醒了。

但问题是:醒得够快吗?

结语:不是被干掉,而是被时代甩下

日系车的困境,不是中美“联手”搞阴谋,而是它们自己错过了转型的窗口期。

美国用关税逼出口车企让利,中国用产品力重构消费认知——两者目标一致:推动本国汽车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反应慢的品牌,自然会被淘汰。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所以,真正被“干掉”的,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种“靠省油、耐用、低故障率就能赢”的旧逻辑。

未来属于谁?属于能快速迭代、懂用户、敢创新的品牌。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如果你现在买车,还会考虑日系车吗?为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另外,有车友问我:“雷克萨斯什么时候能用语音控制?” 我只能说:等他们换掉那个“鼠标”再说吧。

中美联手重创日系车格局-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