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用“神仙打架”来形容真是一点都不过分。
特别是在20万到30万这个价格区间的纯电轿车领域,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前有小米SU7凭借泼天的流量一炮而红,后有极氪001这样的老牌劲旅持续发力,可以说,任何一个新入场的选手都得拿出点真本事,否则很容易就被淹没在这片红海里。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智界S7带着全新的配置和价格,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灯下。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台顶着华为光环、由奇瑞制造的车,上一次出场时有点高开低走,甚至在交付环节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那这一次,它调整好姿态,真的准备好了吗?
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智界S7上一次为什么没能一飞冲天。
按理说,它的出身相当不错,华为提供了全套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三电系统核心技术,奇瑞则贡献了顶级的造车平台和生产工艺,这组合怎么看都是强强联合。
去年刚发布的时候,大家对它的期待值确实拉满了,觉得它有实力成为市场里的一匹黑马。
可后来的情况却有些出人意料,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了“交付”这两个字上。
不少第一批下订单的消费者,等了好几个月都提不到车,这种漫长的等待消耗了大家的热情和信任。
汽车毕竟是个大件消费品,光有好的技术参数还不够,能稳定、快速地把车造出来,并且交到用户手里,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上次的智界S7,在产品力上可能打了八九十分,但在生产和交付这门必修课上,却没能拿到一个及格的分数。
那么,这次在成都车展上亮相的新款智界S7,显然是吸取了教训,带着诚意回来“补考”的。
从它的一系列变化来看,这次的策略非常清晰,就是要把自己最强的优势毫无保留地亮出来,并且补上之前的短板。
最大的变化,也是最有诚意的一点,就是把顶级的智能驾驶硬件变成了全系标配。
以前很多车企都喜欢玩“配置梯度”,就是说你想体验最好的自动驾驶功能,比如更精准、看得更远的激光雷达,那就得买最贵的顶配车型。
这种做法让很多预算有限但又想尝鲜高科技的消费者感到很纠结。
新款智界S7直接打破了这个规矩,它把那个安装在车顶、像个小犄角一样的192线激光雷达,做成了所有车型的标准配置。
这意味着,就算你买的是22.98万的最低配版本,也能享受到和顶配车型完全一样的硬件基础,也就拥有了体验华为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能力。
这套系统在业内的口碑相当好,尤其是在不需要高精地图的城市路况下,也能实现导航辅助驾驶,能自动处理红绿灯、避让行人和车辆,几乎是目前智能驾驶领域的第一梯队水平。
智界S7这一步棋,可以说直接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摆在了台面上,告诉消费者:“在我这里,最顶尖的智慧驾驶不是选装的奢侈品,而是你上车就能拥有的安全保障。”
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新款S7也花了不少心思。
外观的大体轮廓没变,还是那种很流畅、很动感的溜背轿跑造型,这个设计本身就挺受年轻人喜欢的。
细节上做了一些微调,比如车尾的一些装饰件和车标都做了熏黑处理,让整台车看起来更有运动感。
车内的变化则更让人惊喜,新增了一款叫“罗兰紫”的内饰配色,这种颜色显得既高雅又有格调,一下子就把车内的档次感拉高了不少。
中控台那块屏幕也升级了,尺寸从原来的15.6英寸增大到了16.1英寸,而且是一块3K分辨率的高清OLED屏。
这个升级带来的体验是实实在在的,屏幕更大,画面更清晰,色彩也更鲜艳,无论是看导航地图还是用车机系统里的娱乐功能,眼睛都会舒服很多。
这些细节上的优化,虽然不像标配激光雷达那样具有颠覆性,但却能让每一个坐进车里的人,都感受到品质的提升。
当然,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续航和充电永远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新款智界S7在这方面也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答卷。
它搭载了华为的“巨鲸”800V高压平台,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耗低、充电快。
其中长续航版本的CLTC工况续航里程直接达到了惊人的855公里。
我们都知道,这个CLTC标准下的续航里程会比实际使用打一些折扣,但即便如此,换算下来它的真实续航能力在同级别的车里也绝对是名列前茅。
这对于那些有“续航焦虑”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更关键的是它的充电速度,官方宣传充电15分钟,就能增加超过430公里的续航。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相当于你长途开车累了,到高速服务区停下来上个厕所、喝杯咖啡的时间,车子的电量就已经恢复了大半,几乎没有了等待的焦虑感。
这种“跑得远、补能快”的能力,才是电动车真正走向普及、替代燃油车的底气所在。
现在,产品力的问题解决了,配置给足了,价格也定在了22.98万起,看起来很有竞争力。
但是,市场会给它这个机会吗?
我们来看看它的对手。
小米SU7,自带互联网基因和巨大的粉丝基础,营销玩得风生水起,凭借出色的设计和性价比,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的焦点。
极氪001,则凭借出色的操控性能和长久以来积累的良好口碑,在运动型纯电轿车领域树立了标杆。
智界S7想要从这两位强敌的口中抢到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它现在面临的最大考验,已经不再是产品本身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生产、交付和服务这些看不见的“软实力”能不能跟上。
这一次,华为和奇瑞必须确保生产线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转,让下订单的用户能在承诺的时间内提到车。
同时,遍布全国的销售门店、售后服务中心也需要快速建立和完善起来,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也安心。
毕竟,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失去,再想赢回来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这次的智界S7,可以说已经把自己的牌都亮了出来,产品本身确实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和实力,但它最终能否打赢这场翻身仗,还是要看它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用稳定可靠的交付和服务,来回应消费者的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