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同智时代来了!燃油车四连涨,9 月销百万原创

“燃油车要退场” 的论调被现实打破。中汽协 11 月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国内传统燃油车销量达 100 万辆,同比增长 6.4%,实现连续四个月正增长;1-9 月累计销量 814.1 万辆,同比增长 1.7%,成功扭转 2024 年 17.7% 的跌幅。而乘联会同期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达 57.8% 创新高。一边是电动化浪潮,一边是燃油车逆势反弹,中国车市正呈现 “油电双雄” 的分化格局。

油电同智时代来了!燃油车四连涨,9 月销百万原创-有驾

政策 + 价格:燃油车回暖的两大推手

终端价格大幅下探成为燃油车止跌回升的核心动力。乘联会数据显示,9 月燃油车促销力度高达 23.9%,连续 10 个月稳定在 22% 以上,远超新能源车 10.2% 的优惠幅度。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品牌降价尤为凶猛:轩逸终端价跌至 6-7 万元,大众帕萨特降价超 5 万元,豪华品牌优惠甚至突破 10 万元。更具吸引力的是 “一口价” 新模式,上汽通用等品牌取消价格谈判环节,统一终端售价,某 4S 店销售透露 “政策实施后成交量涨了两成”。

油电同智时代来了!燃油车四连涨,9 月销百万原创-有驾

政策补贴精准刺激消费需求。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首次将国四排放标准车辆纳入补贴范围,2.0L 及以下排量车型报废可获 1.5 万元补贴,置换补贴最高达 1.3 万元。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成都市因补贴倾向性明显,多次登顶全国燃油车销量冠军。叠加 2026 年新能源购置税将减半征收的预期,部分消费者转向燃油车以规避成本上涨风险。

智能升级:燃油车撕掉 “落后” 标签

“油电同智” 战略让燃油车摆脱了 “机械铁块” 的刻板印象。上汽大众 9 月推出的途观 L Pro 搭载 IQ.Pilot 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 NOA 功能,覆盖全国 50 城,泊车成功率达 92%,智能配置选装率高达 80%。奔驰 GLC 2025 款燃油版更搭载高通 8295 芯片,算力较上一代提升 8 倍,L2++ 级辅助驾驶高速变道成功率超 95%,120km/h 时速下舱内噪音仅 58 分贝,超越特斯拉 Model Y。

油电同智时代来了!燃油车四连涨,9 月销百万原创-有驾

智能化升级成本控制成为关键优势。行业数据显示,燃油车智能化改造成本较电动车低 10%-15%,且无需承担电池溢价。东风日产天籁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的燃油车,既保留了内燃机的成熟可靠,又实现了语音交互、车机互联等智能体验,精准击中 “想要智能但怕续航焦虑” 的用户痛点。

油电同智时代来了!燃油车四连涨,9 月销百万原创-有驾

市场分化:油电各占半壁江山

57.8% 的新能源渗透率背后,是明显的市场分层。一线城市因充电设施完善、限行政策严格,新能源仍占主导;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燃油车凭借加油便利、维修成本低的优势更受青睐。惠誉评级分析指出,燃油车市场正呈现 “高端化” 趋势,入门级市场被插混取代,中高端燃油车份额反而提升,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增强。

场景需求决定技术路线选择。长途货运、户外作业等场景中,燃油车的补能效率和低温适应性仍是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表示,燃油车的基本盘依然稳固,部分消费者对电池安全性的顾虑,让智能化燃油车成为折中优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更明确指出,“燃油车退场论为时尚早”,未来 5-10 年 “油电共存” 将成常态。

回暖背后的隐忧与未来格局

燃油车的复苏并非毫无悬念。惠誉评级警告,四季度插混车型技术迭代加快,在系统效率和续航表现上持续突破,将对燃油车形成二次冲击。且当前燃油车的增长高度依赖政策补贴和价格战,随着汽车业反内卷行动推进,恶性降价将被遏制,其性价比优势可能减弱。

长远来看,“油电同智” 与 “技术平权” 将成为竞争核心。当燃油车也能提供 L2++ 级智驾、智能座舱等配置,动力形式不再是技术体验的分界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30 年前油电同智车型将占据 40% 市场份额,成为转型期的 “最大公约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终胜出的不是动力形式,而是能精准匹配用户场景需求的产品。

油电同智时代来了!燃油车四连涨,9 月销百万原创-有驾
从连续四月增长的数据来看,燃油车正以 “政策 + 价格 + 智能” 的组合拳赢得喘息之机。但在电动化的大趋势下,这种回暖更像是 “回光返照” 还是 “第二春” 的开端,仍取决于车企能否在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油电之争的终局,或许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在细分场景中各展所长的共存时代。#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