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主就像养猫的新手,总觉得“充电”这件事简单不过,无非插上电线,电量满格,拔枪走人。却不知很多人的“喂养方式”,其实是在悄悄毁掉电池。前几天陪朋友去4S店检测她的电车,才发现续航缩水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所谓“电池质量不过关”,而是那些看似无害、实际致命的四种充电习惯,最后一种更是全员踩坑,几乎没有幸免者。
第一坑:每次都执着充到100%。有人觉得,不充满就是亏了买电车的钱。我的邻居王姐就是这样的典型,销售一口一个“满电才能跑远”,她心里盘算着,既然是电车就得天天吃饱。但电池这种“电子胃袋”,可不是越撑越健康。宁德时代最新的白皮书明确提出,三元锂电池长期满电存放,每月衰减0.5%,只充到90%,衰减率则降为0.2%。别小看这0.3%的差距,放到一年,就是3.6%的续航损耗。磷酸铁锂电池更娇气,满电存放的损伤幅度接近80%电量存放的两倍。
原理很简单:充电时“锂离子”在电池里和健身教练一样高强度运动,100%电量相当于让它们天天加班,久而久之,电极材料必然变脆变烂。实际测评显示,满充一年后,电池健康度能掉到88%;而只充到90%,可以守住95%以上。本地一个退休大爷,买电车五年,从不满充、只用国家电网桩,电池还活蹦乱跳,续航只掉了12%。养电池,不是喂胖子,而是要懂得“七分饱”。
第二坑:冬天快充完立马轰空调。冬季低温本就让电池活性打折,快充时电池升温,好不容易“热身”,车主一脚油门或直接开暖风,仿佛健身房跑完步直接跳进零度冰水里。结果就是——电极材料速冻受损,续航暴跌。科普数据显示,快充后迅速开启空调,电池寿命比静置五分钟的要短20%,低温续航还会额外掉8%。解决办法很简单,快充结束后,哪怕只是坐车里刷会儿手机,让电池温度慢慢回归25℃,比硬刚要健康得多。充电时对电池温柔,冬天续航才不会让你“掉链子”。
第三坑:非要等电量剩下5%才补电,追求“用尽最后一份力气”。很多人受手机影响,觉得电用到底才算物尽其用。实际恰好相反,电池最怕饿到“低血糖”,长期深度放电,内部结构开始崩坏,锂枝晶穿破隔膜,导致容量永久性下降。权威机构测试表明,深度放电一次,相当于做了三次普通充放电的损伤。三年后这些深度放电过的电池容量,只剩原厂的65%。聪明人只在剩下20%电量时充电,浅充浅放,电池健康度保持得好得多。记住,电池不是“死不了的小强”,经常饿着它,只会早早送去养老院。
第四坑:长期用便宜第三方快充桩,还每次都充到满格跳枪。这才是最普遍的坑,全国95%的车主都中招。便宜的第三方快充桩,合格率只有75%,剩下的25%其实就是“电池杀手”。电压不稳、电流乱跳,BMS每天都在忙着救火,多充几次,电池健康度就直线下滑。更离谱的是,很多人还迷恋“充到100%”,等着跳枪才心安。我的朋友在小区门口的廉价快充桩一年,健康度直接掉了16%,而那些用原厂桩的,只损失6%。有便宜没好货,国家电网、星星充电这些首选品牌,才是电池的“充电保姆”。万一要用第三方桩,请务必先看“合格标识”,并且只充到80%再拔枪,不然就是拿电池当小白鼠做实验。
充电这件事,其实最重要的是三个黄金法则:第一,充电区间保留在20%-80%,日常通勤这样最养生,长途才充到90%,绝不能让电量低于10%或充到满。第二,冬天记得给电池“预热”,如果有这项功能,上路前开十分钟,快充结束后冷静五分钟再用电。第三,桩的选择,“宁贵一块钱,不碰三无货”,国家电网、车企原厂,妥妥的放心质量,不用赌运气。
归根到底,电池不是消耗品,是伙伴。你对它温柔,它也会在关键时刻撑你一把。不要等续航掉到惨不忍睹时才追悔莫及,养成正确的充电习惯,最后你会发现,电车的老伙计其实比你预期得更长情。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