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汽车行业的风波,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规模的芯片断供。
说白了,就是荷兰突然动用法律,把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给冻了,把公司高管也直接罢免了,甚至让外籍董事来掌舵,彻底让原本属于中国的控制权旁落。
这不是小打小闹,安世可是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份额超过三成的供应商,很多车企的关键部位,比如动力系统、车窗控制,离了它都不行。
荷兰的这波操作,相当于一脚踩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咽喉上。
事情发生在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援引《商品供应法》,直接让安世半导体的30多个全球实体资产被冻结一年。
法院也没怎么细审,张学政这个中国高管被停职,股份托管给第三方,闻泰科技也失去了对安世的实际控制权。
荷兰经济部长还振振有词,说是为了防止“资产转移”,但实际上安世的产业布局本来就全球化,欧洲做晶圆、亚洲封装,这都是行业惯例。
这样的干预很快就让全球汽车供应链陷入瘫痪。本田墨西哥工厂首当其冲停产,年产20万辆的HR-V出口枢纽说停就停,北美的相关工厂也跟着减产。
欧洲那边,大众的工厂芯片库存只够三周,宝马新能源线直接停摆,奔驰紧急启动全天候应急机制。短短十天,汽车行业直接损失就破了百亿欧元。
荷兰想靠政治和法律把产业抓在手里,但客户认的是稳定的产能,不是哪个国家有权力。市场规律被强行打破,反噬很快就来了。
其实,安世中国也不是坐以待毙。东莞那边迅速宣布“独立运营”,员工和客户都收到了通知,说工厂运营不受荷兰影响,工资本地发放,生产秩序稳稳当当。
这一纸通知,不仅让工厂没乱,还让各方看到了新的可能。更关键的是,安世中国这次要求,所有结算都必须用人民币。
要知道,全球半导体交易大头都用美元结算,美国一直靠这个掌控着制裁的主动权。安世中国现在用人民币结算,等于在高科技领域给美元霸权撕开了口子。
这一招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中国制造业硬实力的体现。东莞的安世工厂不仅面积大,四个现代化车间,24小时自动化运转,年产能能做到900亿件,占全球七成出货。
全球每产十件芯片封装产品,就有七件是东莞造。供应链也扎根珠三角,几十家配套企业,从原材料到包装都能国内快速响应。
员工里95%以上都是本地熟练工和工程师,很多干了五年以上,生产细节门清。荷兰那边的研发成果,没了中国这边的生产和供应链,根本没法变现。
中国商务部也及时出台出口管制措施,让荷兰每年靠安世拿到的2600万欧元税收直接清零。荷兰经济部长只好出来表态,愿意协商解决。
闻泰科技也直接点明,谁接手安世欧洲业务都没用,客户跟的是稳定的产能,不是股权。现实很残酷,荷兰这场资本和法律的游戏,在中国的实体制造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这次事件,其实给很多人提了个醒。全球化产业分工,靠的是信任和产能,而不是谁能玩政治花样。
中国用工厂、供应链和熟练工人稳住了局面,荷兰想靠文件和法律掌控产业,却忘了,没有实体根基,资本和权力最终都只是空中楼阁。
这场博弈到头来,东莞厂房的机器轰鸣,才是真正能让客户安心的底气。资本可以流动,规则可以变动,但谁能掌控生产,谁才是游戏的制定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