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近汽车圈的“热搜制造机”,那iCAR V27这家伙绝对得占个席位。
不少人一听“20多万的国产SUV”,下意识脑补就是小众玩票,结果发现身边的车友微信群里已经开始刷屏,大家伙都在问:这玩意值得冲吗?
这就怪了,一台号称奇瑞“最硬核”的增程SUV,干嘛让大家这么犹豫?
说到买车花钱,别管咱多少岁,最后拍板的那一脚油门,还是得看家里老大怎么发话。
热衷试新车的年轻人、喜欢越野的老司机,甚至有点攒钱的小白领,谁都说自己很懂行情,其实到掏钱包那一步,多半得跟爸妈做思想工作。
你瞧,那些口口声声要买“互联无边界”的新势力SUV的小朋友,最后订购时到底是谁刷了卡?
多半还是家里“80后”大哥大姐说了算。
别小瞧这批人,他们一半是资深车主,另一半是“家庭财政部长”。
咱们以为年轻人是购车主力,其实中年人才是金主爸爸。
可是,iCAR V27刚一露脸,大家伙先是兴奋,转身又迷糊了。
不少朋友刚体验过iCAR V23的“真香现场”,那车售价也就十来万起,上市前铺天盖地的预热、线上线下都在抢订单,甚至一度以为会大爆,结果上市没多久,退订潮来得比广告词还快。
本来预售期订单挂得满墙那叫一个有牌面,结果实际销量缩水,变成冷门小众“四五千台”的月销量,别人家饭刚端上桌,自己就凉了半碗米饭。
这就让人纳闷了,明明前期势头正猛,怎么一开卖就变成退货专场?
是产品不行?还是定价、配置有雷?
其实大家心里有数,产品力是其次,付钱的那一伙人到底对这个品牌认不认还得画个问号呢。
毕竟奇瑞刚把新能源大旗扛出来,旗下新品牌iCAR起步就碰到“退订潮”,怕不是对新车型信心有点摇摆吧?
照这么说,iCAR V27这回上市会不会又翻车?
说句实在话,车市现在早就不是谁家推新就能爆,尤其国产品牌卷到疯狂,不来点原创黑科技、极致实用体验、价格惊喜,消费者的那条神经根本不带动弹。
先来扒一扒这次新鲜出炉的iCAR V27官图。
这车前段时间在迪拜搞什么全球首发,等到国内官图放出来,朋友圈已经传疯了。
每个人都在解读外观配置,讨论设计涨价空间,甚至把今年第四季度这个“上市窗口期”研究得一清二楚。
销售圈里那句老话:“定价一出,风向就变。”
这回官方预测是20到25万,直接把iCAR全家桶里的身价拉到新高位。
敢问一句,国产新能源SUV里,这个价格区间是走高冷路线还是试水市场?
不管怎么算,按体量看这已经是iCAR有史以来尺寸最大、定价最贵的一台了。
也凸显了奇瑞这次押赌大手笔,不怕烧钱,主打新鲜感。
说说V27整体外观,怎么讲呢?
还挺有味道,复古风格和硬朗线条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过去未来”混搭的既视感。
两边灯组做成圆形,就像市面上那些潮牌SUV里的网红脸,视觉冲击力拉满。
中网装饰条上的iCAR大标也挺唬人,看着跟玩具小车放大版似的。
再说下面那个黑漆漆的大保险杠,别的不说,气场绝对够。
一眼望去,“越野范儿”呼之欲出,车迷一看便知道,这可不是专门用来跑步的城市小白兔,是足够有野心的新物种。
和市面那些想谈情怀、又怕卖不出去的小玩意比起来,这台车明显是有认真琢磨怎么吸引“锤粉”和“性能控”的心思。
不管你是不是外观党,见到这辆车都不太容易无感。
说到身材,5045/1976/1894毫米的车身尺寸就摆在那了。
轴距做到了2900毫米,这一项对空间党来说堪称福音。
比起之前在售车型,尺寸不是“涨了点”,简直翻了个身,咋说也能算个大块头。
不愧是打算主攻海外市场的旗舰,硬件配置上不含糊。
试想下次自驾游凑一群人出去撒欢,后排空间不用抢座,可能还真能一车装下三个大人四只小狗。
没错,实用性直接拉满了。
聊到动力系统,那就是重头戏了。
这次iCAR V27采纳了增程式布局,里面藏着1.5T发动机,后驱四驱两条线并行。
官方宣传说CLTC纯电续航能做到200公里,数据看起来不出挑也不算太拖后腿。
不管你是城市通勤还是喜欢周末跑远路,无论怎么用都能满足主流需求。
不过也别盲目乐观,增程式动力再怎么吹牛,实际用车体验才是硬道理。
用惯了“纯电”或“混动”的人会不会一时迷茫?
这事说白了,下地测试比看PPT更真切。
老司机一边开一边琢磨,增程能不能解决“续航焦虑”?
或者根本该不该选增程这条路。
电池续航200公里到底是多还是少?
城市用户觉得够,偶尔跨省就不安心了。
话说回来,同档次里还有不少对手,把腾势、理想、问界和深蓝都扒拉一圈,各家都在这个价位兜圈。
所以iCAR V27想脱颖而出,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再讲个有意思的,奇瑞这回玩起了“国际牌”。
据说已经和韩国KGM(原双龙汽车)扯上了业务。
据悉,韩国市场也会引入V27。
不过,海外版直接把名字改成iCaur V27,人家说是要避开苹果商标纠纷。
不得不说,这波命名操作挺有槽点的。
“数字+字母组合”,在中国车迷圈里就是不太火。
老实说,这类名字真心不讨喜,国内受众并不买账。
相反,到了海外也许会有点认知度,主攻那里算一招妙棋。
海外这块棋局怎么落子,恐怕奇瑞自己也得画个问号。
说到市场策略,你能看出奇瑞集团在iCAR上的用心。
先在迪拜全球亮相,再回国内官宣,这种“首发路线”明显不只是做给中国人看的。
背后其实还挺有考量,国产品牌内卷到没边,品牌要么把外观做得个性十足,要么跨界合作抢关注。
这次借力韩国市场、拿下海外经销权,给人感觉就是“多条腿走路”,哪条路能火就往哪里冲。
但国内车友的核心问题还在:那么多钱买一台“增程SUV”,到底值吗?
毕竟选车的人不少也纠结,花20万该选择国产新势力,还是老牌合资、甚至再提升预算追一把豪华?
这个话题网上吵了好几个月。
咱买车就像逛淘宝,谁都想一分钱一分货,但产品力、品牌号召、售后体验这些门道,要比价格表上的数字更复杂。
讲到这儿,很多消费者还是绕不开问号。
上一台iCAR V23“预售爆款,上市退潮”的剧情刚落下帷幕,对品牌的信心有点起伏。
不少车友都担心,V27是不是又要重复前任的老路?
其实细想下,从车型设计到动力系统、海外布局,每一步都算得上是奇瑞的“升级打法”,但市场买不买单?
真得要看实际用户反馈——毕竟再好的PPT,最后还是要落地。
很多人拿着首发价犹豫,就是怕买早了吃亏,也怕等太久错过新鲜。
像极了追星族抢限量款,又怕买到翻车的“明星周边”。
说到底,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靠噱头就能出圈的阵地。
互联网年代,大家嘴巴越来越碎,该夸就夸,该喷不带犹豫。
大家都盯着那一个问题:你这品牌能不能用得久、用得舒心?
还是说只是过眼云烟,一阵风过换个名字继续卖?
车企要想玩转市场,光靠造型新潮、数据漂亮没用,售后、渠道、品质都得跟得上。
咱买的是体验,不仅仅是外观,更是养车每一天的幸福感。
说到最后,iCAR V27这次是押上了“高端新能源SUV”这个大flag。
外观够有型,体量够霸气,配置挺实在,国际化战略也有新花样。
但实际落地能不能火爆,还看市场给不给面子。
毕竟最后拍板买车的,还是那一票“用钱说话的人”。
你家里80后说行,新潮年轻人敢点头,那这车就能活得滋润。
否则走的再远,也只是舞台上的一阵掌声。
你说20多万买一台国产品牌的增程SUV,到底靠什么打动咱们?
是因为想追新?还是品控过硬?
外观潮流?还是海外认可?
反正每个人心里那道选择题,答案各不相同。
放在车市的大锅里煮一煮,最后还是市场自己说了算。
行吧,说了这么多,问一句你怎么看:iCAR V27这新品,你愿意掏二十多万支持一下吗?
还是继续观望,看下一台更吸引人的电动SUV?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