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吧?在日本卖K-car,还是个中国牌子?” 2025年10月29日的东京车展上,估计不少日本同行心里都冒出过这么一句。毕竟,K-car这种巴掌大的小车,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自留地,外人谁来都得碰一鼻子灰。可比亚迪就这么干了,直接把一台专为日本市场定制的K-EV,名叫BYD RACCO的小家伙,摆在了展台正中央。
这一下,热闹了。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发布一款新车那么简单。这更像是一种宣言,一种赤裸裸的,几乎不加掩饰的野心。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已经默默耕耘了二十年,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跑在北海道到冲绳公交路线上的电动大巴上。没错,靠着这些大巴,他们不知不觉已经做到了日本电动巴士品类的市占率第一。但这终究是商用车领域,是幕后的生意。如今,他们把手伸向了日本市场最敏感,也最排外的心脏地带——乘用车。
而且一出手就不是常规牌。除了那台引起骚动的小K-car,旁边还停着一台海狮06DM-i,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第一款插电混动车。纯电加混动,两条腿走路,这意图不能再明显了。丰田和本田这些靠混动技术吃遍天下的巨头们,大概能从这台车上嗅到一丝不一样的味道。过去,挑战者们往往带着纯粹的电动车来敲门,而比亚迪这次却说,你们引以为傲的混动领域,我也要进来玩玩。
这种打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愣头青式的横冲直撞,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和布局。从2015年进入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到2022年才正式进军乘用车,比亚迪的节奏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得很实。先用巴士业务积累市场经验、品牌口碑和渠道关系,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再把乘用车业务嫁接上来。目前在日本已经铺开的66家销售据点,就是他们当年一步步跑出来的结果。
这次东京车展,他们干脆设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展台,一边是给普通家庭看的元PLUS、海豚,甚至还有吸引眼球的仰望U9超跑,另一边则是全球首发的纯电卡车T35和小型纯电巴士J6livingcar概念车。这种阵仗,已经不是来“参与”的了,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我能提供从个人出行到公共交通,从物流运输到高端体验的全套解决方案。
最能体现这种“本土化”诚意的,还得是那台K-EV BYD RACCO。这小车从尺寸到功能,都是冲着日本复杂的城市街道和用户习惯去的。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外来的厨子,不仅学会了做寿司,还开始研究怎么改良米饭的配方。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在发布会上说,未来比亚迪会继续加大对日本市场的投入。这听起来是句客套话,但结合他们的行动来看,倒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按照比亚迪的规划,到2027年,他们要在日本市场投放7到8款纯电和混动车型。这个数字不算夸张,但结合他们目前已经建立的基础和展现出的市场理解力,足以让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感到不安。过去几十年,无数海外汽车巨头都曾试图攻克日本市场,但大多无功而返。这个市场的壁垒,不仅在于技术和产品,更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消费文化。
现在,比亚迪带着一套全新的组合拳来了,有专门定制的本土化产品,有“纯电+混动”的技术路线,还有在商用车领域已经验证过的市场渗透能力。这个曾经被认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堡垒,似乎真的出现了一丝松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人知道,但这戏,是越来越好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