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卖掉去年买的奥迪A6L 45四驱,亏了二十万只为换一辆能躺着睡的实用车,发现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昨天刚把我那辆开了一年的奥迪A6L 45四驱出了手,车子是去年5月买的,7月提的车。当时想着,豪华车嘛,面子有了,舒适也不差。结果呢,买完不到一年,车就变成亏本生意。一折腾,亏了差不多二十万。这些亏损我都想过,毕竟车价掉得快,买的又贵,换个角度讲,这也是买个体验罢了。
说到卖车的事,我心里其实早就有预感。去年这个时候,是我最迷茫的时候。那会儿,刚换了份需要经常在高速上跑的工作,想着要买辆舒服点的车,毕竟跑长途累,还是要有个身心放松的空间。于是,我去4S店试驾,那会儿销售把A6L夸得天花乱坠,说四驱系统稳,座椅包裹性好,跑高速稳得一匹。听得我一阵头晕,觉得呀,这就是我想要的体验。
一把冲动下,付了20万首付,还拉了三年车贷。还完贷款后,账面上的剩余就只剩下58000元。想想,这点钱能干啥?要不是亏了点,还能换辆新车,省点油,舒适点,觉得值。这点亏不是真的难受,关键是我后悔没考虑清楚自己的用车惯。
你知道我怎么发现问题吗?当时我翻了下笔记,去年买车用的钱差不多50万,卖车一算,亏了二十万。最让我心惊的是,我平时市区跑得少,用车的时间根本没到,倒车、接送小孩,几百公里顶天了。而这车一年就跑了五千公里,每个月还不到百公里。你说这亏的像什么?像把昂贵的座椅放在大铁盒子里,闲置着,浪费了。
而且,那个后备箱,标说大,其实装电竞设备、工具啥的都够呛。一堆东西塞进去,塞不下。每次我要带点多的设备,就得拆半个后排座椅,油门响应慢点,也得操心着。就这点,我不得不说,这车其实还是挺虚的。它的背后哪个设计师有考虑到,用户实际用车场景?答应我别笑,像我这种每天拼命跑工地,车子得能躺睡的人,谁愿意为虚有其表的豪车买单?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裂缝——奥迪A6L后排座椅是可以放倒的,前提是坐的舒服点得调调,不能像钢硬的沙发。去年我试过,把座椅放倒,看着那个角度,能睡个小觉。只不过那会儿想着,要么买MPV,要么找节能带躺睡功能的SUV,觉得挺实用。
这段时间,我也试验了几款车,偶尔还会跟朋友打趣:快点把我拉去试车,我得找个能睡觉的。他笑:你懂得,睡觉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我花了不少心思算了账。像新车,如果跑长途,有辆带放平座椅的SUV是剁手的理想。可一想,还得考虑预算。
我这次找车,除了看价格,也考察了车的舒适性。原本打算买辆国产MPV,毕竟价格便宜点,一线品牌的话,坐到能掰开腰也不错。那车,车龄有点大,价格6万,座椅还能放平,但发动机发出那种另类嗡嗡声,让我心一紧。那啥发动机怠速大,担忧它会突发性罢工。这个细节让我放弃了。
后来,又看了辆SUV。这车,去年刚买不久,价格7万5,带放平后座还能睡。问了卖家,效果还算可以。这车的操控和空间比我想象的好多了。看起来稳定,维护方便,关键还能躺着睡。自己借了点钱,凑个七万块,把车买了回来。
回家的时候,我特意把后排座椅放平,试了试,这次感觉挺实际。虽然空间不如MPV宽敞,但能直着睡觉,腿也能伸直。这个挺重要。
来个小插曲,路上,我还把座椅放倒,盖个小被子,睡了半小时。醒来的时候,精神满满,感觉整个身体都被重新充电了。那一刻,我心想着:差不多就是理想状态。朋友看我换车,说:终于买了个实用货。我也觉得,买车虚不如实,反正我不是真心追名牌。
这次我还在想,买车这事,不能只看外表或牌子。其实看中的是场景。比如我,最希望的是——能躺着睡,能快速休息。谁说长途车就得爽快直奔?我就是喜欢试图在路上躺平的感觉。你有没有试过,坐别人的车瞌睡,感觉像被巨大的塑料壳箍着,非常难受。对比之下,能躺着睡的车,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
你问我,未来的规划呢?其实还没有想好。像我这个用得上实用性的家伙,可能下一次,还是得回归我满意这个原则。不一定非得是贵的品牌,只要舒服就行。说白了,买车,最终还是要满足自己。
你觉得呢?买车,除了面子,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