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先坦白,今儿早上刷到吉利银河星耀6那7.98万的预估价时,我手里的半根油条,在空中停留了至少三秒。
脑子里嗡的一声,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吉利是不是请了个喝多的会计?
这数字,你跟我说是台高配老头乐我都信,结果你告诉我,这是一台正儿八经的中型插混轿车?
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邪乎。
吉利这帮人现在是真成了心理学大师。
你看他们的套路,绝口不提钱,先甩出一套让你挑不出毛病的内饰官图。
那叫一个干净,浅色打孔皮配哑光银饰条,再给你杵一块14.6英寸的大屏,整个一“断舍离”风格的移动样板间。
这套图,你要是发朋友圈不配个定位,别人准以为你跑哪个网红咖啡馆打卡去了。
就在你对着图片,开始盘算着自己那点年终奖够不够得上的时候,吉利的人才慢悠悠地凑过来,拍拍你肩膀:“哥们儿,别算了,可能七万多就够了。”
我勒个去。
这感觉,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前一秒还在云端飘着,下一秒直接给你干到地板上。
这一下,所有东西都得重新审视。
刚才还觉得挺香的大屏,现在心里就得打个鼓:这屏幕的供应商是哪家?
能用几年不卡?
那手感不错的皮质,会不会开两年就给你包浆了?
这就像你看魔术,没揭秘之前全是惊叹,可一旦让你瞥见了后台的道具,那味儿就全变了。
顺着这股劲儿,我很快就找到了那根“魔术师的线”——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嘿,有意思了。
这玩意儿值几个钱?
在一堆看似高大上的配置里,它就那么孤零零地杵在那儿,像个穿着布鞋参加西装晚宴的怪人。
这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瞬间就暴露了吉利产品经理那颗精于算计的心。
他们绝对是拿着一把外科手术刀,把这台车的成本给一刀一刀地剔了一遍。
这操作,是高手,但也让人心里发毛。
然后再看那个吹上天的2100公里综合续航。
搭载的可是最新的雷神AI电混2.0技术,听着就唬人。
2100公里啥概念?
我从北京出发,听着郭德纲的相声一路往南,估计开到广州,于谦老师的爸爸都还没出场呢。
这续航数据,已经不是“能打”了,这简直就是对着友商们的脸,左右开弓地扇巴掌。
可咱都是老司机了,CLTC那套东西,当个参考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那是在最理想的实验室环境里跑出来的“三好学生”成绩,真到了咱这堵成停车场的早晚高峰,能给你打个七折都得烧高香。
我不是质疑吉利的技术,我只是觉得,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胯。
说白了,吉利银河星耀6这台车,现在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突然闯进高端酒局的愣头青。
当大家还在文质彬彬地品着拉菲、聊着风投的时候,他直接从包里掏出一瓶二锅头,“啪”地往桌上一放,大喊一声:“都别装了,感情深,一口闷!”
他把桌子给掀了。
对我们这些只想安安稳稳买台车过日子的老百姓来说,有人来掀桌子,当然是好事。
它能逼得那些过去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也放下身段,跟着一起喝二锅头。
我车库里那台开了几年的合资车,最近感觉抖得都更厉害了。
但狂欢过后呢?
我总有点隐隐的担忧。
当一场战争打到最后,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唯一的武器只剩下“价格”的时候,会不会有人为了赢,开始不择手段?
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车身结构、高强度钢的用量、电池组的安全性……这些东西,可都藏在漂亮的皮囊之下。
所以,这台7.98万的吉利银河星耀6,到底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一个精心包装的“特洛伊木马”?
这局棋,下得太大,我一时半会儿还真看不透。
你们呢?
是准备抄底上车,还是再观望观望?
评论区里碰一碰,我搬个小板凳等着听高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