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现在的生活里,汽车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很多家庭的必需品。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特别是在大城市,上班通勤有地铁,周末出门怕堵车,好多人的车一年到头也跑不了多少公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车库或者停车场里安安静静地待着。
于是,一个很普遍的想法就冒了出来:车子少开点,里程数低,磨损就小,这不就等于是在省钱、在保养车吗?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可能正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你的爱车。
经过很多老司机和维修师傅的实践验证,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结论浮出水面:汽车这东西,还真不是怕开,而是怕放。
一辆天天在路上跑的车,和一辆长期停放偶尔才开动的车,它们的状态可以说是千差万别。
咱们先说说那些每天都勤勤恳-恳上路的车。
很多人会心疼,觉得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发动机、变速箱不停地运转,轮胎、刹车不停地磨损,这车的老化速度肯定快。
从表面上看,里程数的增加确实是车辆折旧的一个因素,但从机械健康的角度来看,规律地使用对汽车反而是种“滋养”。
我们可以把汽车看作一个精密的机械集合体,它的健康运行依赖于各个部件之间的动态平衡和良好配合。
当你每天开车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就被激活了。
首先,对发动机这个“心脏”来说,规律的运转至关重要。
汽车发动机有一个最佳的工作温度区间,通常在90摄氏度左右。
只有在达到这个温度后,机油的流动性和润滑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地润滑到发动机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比如活塞、连杆、曲轴等等,有效减少金属部件之间的干摩擦。
同时,足够高的工作温度还能将因为冷启动和短途行驶而混入机油中的少量汽油和水分蒸发掉,防止机油被稀释或者乳化,从而避免了油泥的产生。
油泥是发动机的一大杀手,它会堵塞油道,导致润滑不良,加剧磨损。
而天天开的车,基本上每次出行都能让发动机达到并维持这个理想的工作状态,等于每天都在给“心脏”做一次高效的保养。
其次,车辆的电瓶也喜欢“勤劳”的主人。
现在的汽车电子设备非常多,即便你锁上车门,车辆的防盗系统、行车电脑模块等依然在进行着微弱的耗电,这在专业上被称为“静态电流”或“寄生电流”。
根据一些行业数据,一辆普通家用车的静态电流大约在30到80毫安之间。
这意味着,一块充满电的健康电瓶,在完全不行驶的情况下,理论上最多也就能支撑一到两个月。
而如果你每天都开车,车辆行驶时,发电机就会持续为电瓶充电,让它始终保持在一个电量充足、活性较高的健康水平。
电瓶这种东西,最怕的就是深度亏电,长期处于亏电状态会导致其内部极板发生不可逆的硫化,储电能力会大幅下降,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再者,规律的行驶对车辆的其他系统同样有益。
变速箱里的齿轮和油液需要转动和循环,刹车系统需要通过使用来磨掉刹车盘上的锈迹,悬挂系统的各个胶套和球头也需要在运动中保持韧性。
可以说,一辆天天在路上跑的车,它的整个“筋骨”都是活动开的,状态自然会更好。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向那些被“打入冷宫”,十天半月才开一次的车。
车主的初衷可能是爱惜,想让它“永葆青春”,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各种小毛病会悄悄找上门来。
最先出问题的,往往就是上面提到的电瓶。
放一个星期不开,你再去启动车辆,很可能会听到启动机转动的声音变得有气无力,仪表盘的灯光也跟着忽明忽暗,这就是典型的电瓶亏电。
要是碰上冬天天气冷,电瓶活性本来就低,可能就直接趴窝了,只能叫救援搭电。
这种经历,相信很多用车频率低的车主都深有体会。
紧接着,轮胎也会给你“脸色”看。
车辆长时间停放,车身的全部重量都压在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那一小块面积上。
时间一长,这块区域的橡胶就会因为持续受压而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个平点,这被称为“轮胎驻波现象”。
当你再次开车时,会明显感觉到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有节奏的颠簸和振动,好像车轮不是圆的一样。
虽然通常开上一两公里,轮胎升温后这种现象会消失,但反复的变形和恢复会加速橡胶的老化,甚至可能破坏轮胎内部的帘布层结构,留下安全隐患。
还有就是刹车盘生锈的问题。
刹车盘通常是铸铁材质,在潮湿的空气中非常容易生锈。
如果你的车停在户外,尤其是在下雨之后,停个一两天,刹车盘表面就会覆盖上一层黄色的锈迹。
下次你开车起步后第一次踩刹车,会听到一阵刺耳的“嘎吱”声,这就是刹车片在打磨这层锈迹。
虽然这层浮锈对刹车性能影响不大,很快就能磨掉,但总归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除此之外,车内的各种油液,比如机油、刹车油、防冻液等,长期静置也可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性能下降。
车上众多的橡胶管路和密封件,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得不到油液的浸润,也更容易老化、干裂,从而引发漏油等问题。
那么,对于那些确实因为生活和工作原因,不怎么需要用车的朋友来说,该如何避免车辆被“放坏”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核心就是要让车“动”起来,保持一个最低限度的规律。
最理想的办法是,保证每周至少启动车辆并开出去行驶一次。
这里的“行驶”不是指在小区里挪个车位,而是最好能开上十几二十公里,让车辆的各项系统都能得到充分的运转和预热。
这样一次“健康跑”,足以给电瓶充满电,让机油循环起来,让轮胎滚动起来,让刹车盘上的锈迹被磨掉。
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开出去,那退而求其次,原地启动发动机运转二十分钟以上,同时可以打开空调、音响等用电设备来增加发动机的负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电瓶充电并让发动机达到工作温度。
对于需要停放数月以上的车辆,可以考虑采取一些额外的措施,比如将电瓶的负极断开,将轮胎气压适当调高一些,并尽量停放在干燥平坦的室内环境中。
总而言之,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械产品,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行驶。
规律的使用,就像人需要适度的锻炼一样,能让它的各个部件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而长时间的静置,则会像缺乏运动的身体一样,慢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别再把“少开就是爱护”当作真理了。
即使再不常用,也记得定期带你的爱车出去“散散步”,这才是对它最长久、最有效的呵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