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高速服务区,总有几辆车孤独地靠在最远的角落,其中一辆深蓝L07,外观低调得和夜色差不多,车头下方的贯穿尾灯偶尔一闪,像是眨了眨眼。我在车内溜达一圈,20个扬声器同时播放着某个怀旧金曲,音乐像水一样,从天花板、座椅和脚下缝隙里漏出来。司机靠在零重力座椅上闭目养神,仪表盘显示纯电剩余续航还剩40公里,油箱半满。他估摸着,还有好几百公里,不慌。
240公里纯电续航——这是L07给出的账面数字,理论上足以覆盖一周的日常通勤,如果你是遵纪守法通勤工。和它极简的前脸一样,这个数字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不骗你也不哄你。增程模式下1500公里的综合续航,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像是对充电焦虑的“绝杀”。有时候技术确实可以给我们一点点安全感,当然,条件是电和油都别让你失望。
回到现场,假如你是那个在高速服务区偷空遛弯子的司机,或者隔壁那辆瑟瑟发抖只剩20%电量的电动车主,你大概率会对L07的这种“怎么都能走”的设定产生好感。这种好感,和它车身4875mm的长度差不多,属于不动声色的安全感,大致属于“你充你的电,我去下一个城市”的那类。
讲起这台车的评测,其实要拆开来看。首先是空间,从数据上看,L07属于标准B级轿车,但他的车内利用率做得很实在。溜背造型牺牲了一点头部空间——但谁又不是反正很少仰脖子看天。主副驾驶零重力座椅、118度的趴睡角度,对长途出差族是福音——尤其是那帮喜欢在服务区直接躺平等放行条的。
通风加热按摩一应俱全,唯一遗憾是“零重力”功能坐在车里用得着你得把安全带松一松,有些职业本能让人动不了了。后排放倒,空间足够放下婴儿车、露营椅和“粽子型”中年危机,对新手爸妈和露营党来说没什么可挑剔的。
再看动力,磷酸铁锂电池、可快充至0-80%只需0.25小时,属于目前主流水准。增程器躲在车底,安安静静把汽油换成电,把里程焦虑消磨成“想加油但还不用加油”的心理状态。对于普通用户,1500公里续航可能只是参考,但心理安慰只有开过电车的人懂。谁还没在冬天堵过一次高速,焦虑过一次是否能坚持到下一个充电桩?那种冷汗,比北京冬天早晨更凉。
底盘悬架、后置后驱、软硬可调、长轴距带来的弯道稳定性,说多了倒像在给赛道车找优越感。现实是,中国路上大部分B级轿车与性能无关,驾驶层面的乐趣大多体现在“你追我赶”之外的舒适和安全上。唯一让人觉得“技术的意义还在”大概是那套主动刹车+制动力分配,36.8米的百公里刹停距离,够漂亮,日后某些突发状况也许可以用得上。毕竟在路上,能让你活下去的,往往不是动力,而是刹得住。
至于那块15.6英寸2.5K旋转大屏,High起来像在外星战舰,横着纵着说到底还得回到导航和K歌。高通8295芯片足够流畅,这件事倒激发了一个久被忽略的职业本能:万一全屏蓝屏了,能不能手动关掉这玩意儿?不过实际用下来,操作流畅、语音明快、极客到老头老太都能理解。现在的车机系统,反倒比某些老年机还容易上手,仿佛只差在车里装个小黑板随时开课。
空气过滤、空气香氛都是锦上添花,更多的是在给仪式感加戏。不过,这年头有几个人能静下心闻闻空气是不是有“香气”?大概率都是在等空调多久能制冷,或者在隧道里和尾气赛跑。归根结底,健康功能指标也只是个附加题,考的是厂商的良心,而不是消费者的嗅觉。
主动泊车、跟车、全车监控、蓝牙钥匙这些功能我倒觉得是行业的新“军备竞赛”。谁能早点做到让用户“上车即走”,谁就有了下一个流量密码。但到最后,谁能把这些功能做得不多余、不打扰,大概更难。
评测到这里,一切数据和参数都在。L07的标签写得很清楚:高性价比、长续航、智能舒适,比谁都诚实。好不好?这其实就像增程器到底是不是“电动的退路”还是“中庸的权衡”,见仁见智。亲身体验下来,它确实帮一大票用电焦虑症患者舒了口气——可在理想国之外,哪有什么完全不用权衡的产品?增程,毕竟是现实折衷出的安慰剂,能不能坚持到纯电的终点,医生也得抿两口咖啡再回答。
这里的问题其实并不是L07做得好不好、香不香,更多是这个市场里,大家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是一个能跑1500公里不加油的心理安全区,还是一台可以K歌办公、能“零重力”小憩的移动客厅?当所有人都在讲“解决焦虑”,我们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面对那些被技术隐藏掉的妥协?终究,续航长短不是全部,不必焦虑,但更别装作无动于衷。毕竟在路上,谁都是故事的临时演员。
你愿意选择一辆什么样的车,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而这场技术与现实的拉锯——恐怕还会持续很久很久。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